本过程主要包括管理者代表在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打造、 保持与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过程中的管理活动,其有效性主要体现在统筹组织、协调落实、优化迭代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涉及GB/T 23001-2017 4.4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5.3 管理者代表、5.4 职责与协调沟通、6 策划、8.1 总则(实施与运行)、9.1 总则(评测)、9.4 内部审核、10.2持续改进等条款内容。深圳汉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经广东省深圳市工商局批准并注册登记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综合管理咨询公司。公司具有丰富的培训咨询人才资源并组建了各个管理模块的培训咨询团队,致力于通过培训或咨询帮助企业解决管理困惑,如:体系认证培训与咨询、社会责任验厂培训与咨询、质量管理培训与咨询、现场管理培训与咨询,精益生产项目辅导、企业管理诊断等。公司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未来”的宗旨,为选择了我们公司的客户提供从未来需求考虑的符合企业实际的培训咨询方案。
有些新型能力与行业特征结合比较紧密,其重点方向及主要内容在不同行业之间各有侧重、差别较大。有些新型能力与行业特征关联性较小,在各个行业之间通用性较强,其重点方向及主要内容在各个行业之间相对比较一致。
1明确策划任务
管理者代表根据战略、优势、能力策划报告,每年初明确需进行策划的新型能力,并根据策划的任务的特点,确定责任部门、责任人,报总经理批准。综合管理部协助责任部门确定相关参与部门和职责分工。
2 获取策划输入
责任部门组织相关部门通过调研、访谈、会议、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与拟打造的新型能力相关的策划所需的输入,具体包括但不限于:
A) 内外部环境;
B) 业务需求;
C) 新型能力及其目标;
D) 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现状;
E) 支持条件和资源现状;
3 策划实施
责任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实施策划,输出新型能力打造实施方案/立项报告/可行性调研报告,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
A) 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的优化需求;
B) 技术实现的需求;
C) 数据开发利用的需求;
D) 支持条件和资源的需求;
E) 方案实施的责任部门和人员,实施计划;
4 策划输出的评审和批准
4.1 责任部门组织层、相关实施部门的代表、专家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等,评审新型能力打造实施方案等输出,识别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
4.2 评审可常用会议评审、会签评审等适宜的方式,并留下评审记录。项目组对评审发现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跟踪验证。
4.3 评审通过后责任部门将实施方案等输出资料交分管、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启动实施过程。如果实施过程涉及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的优化,按《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优化控制程序》执行。
5 策划的更改与控制
责任部门对两化融合实施方案执行过程进行动态控制,如需对实施方案进行更改,组织进行更改,并进行适当的评审,在实施前获得批准(参考4)。
策划的更改及其评审、批准结果和必要措施应保留文件化信息。
6 策划的监督
综合管理部对整个策划过程进行监督,确保策划过程的规范和有效。
本过程主要包括组织围绕新型能力打造开展的设备设施提供、维护、改造,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安全保障等活动,其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信息设备设施和工业设备设施的统筹与协调建设、避免盲目改造,高效利用信息资源,提高安全性等方面,涉及GB/T 23001-2017 7.4 设施设备、7.5 信息资源、7.6 信息安全等条款内容。
1. 传递
信息部汇总各职能部门以及子公司提供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信息来源和信息使用渠道,通过共享服务器,传递并反馈给各部门核对确认。
各职能部门可以通过OA、ERP、PRM、MES、DCS等系统进行部门之间信息资料的传递。
2. 共享
信息部协调信息需求部门实施信息资源共享,消除信息滞留在部门或个人的现象,任何个人和部门无权独占信息资源。各部门按规定要求将内部信息共享给本部门、相关部门及公司,按权限在共享平台上使用,实现不同部门信息系统间,信息和信息产品的交流与共用。
各职能部门可以通过OA、ERP、PRM、MES、DCS等系统平台进行资料的共享,信息部按照职能需求,细分各部门对资料的查看、下载、发布权限。
5.4. 数据加工
信息部将公司各部门各业务系统数据统一整合,根据公司决策需求,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和利用,挖掘和提炼信息知识,并在报表中心系统中展现。
5.5. 信息资源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信息部建立健全信息的质量管理和反馈制度,以保证信息资源的质量及信息资源的可用性和完整性。
各部门负责所提供信息源的维护,按要求适时更新信息,保证共享信息的时效性。信息部负责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监督。
信息部确保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不入、不延迟、不乱序和不丢失的特性,保证真实的信息从真实的信源无失真地到达真实的信宿。信息部定期对信息资源完整性进行测试。
基于协同工作平台在异地多研发中心之间整合和共享研发资源,开展协同研发工作。
依托协同研发平台与供应商、配套厂商进行协同研发。
建立用户全流程交互与参与的产品协同研发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