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企业必须建立文件化的质量体系。通过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作业书等书面文件来表达其质量体系。深圳汉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经广东省深圳市工商局批准并注册登记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综合管理咨询公司。公司具有丰富的培训咨询人才资源并组建了各个管理模块的培训咨询团队,致力于通过培训或咨询帮助企业解决管理困惑,如:体系认证培训与咨询、社会责任验厂培训与咨询、质量管理培训与咨询、现场管理培训与咨询,精益生产项目辅导、企业管理诊断等。公司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未来”的宗旨,为选择了我们公司的客户提供从未来需求考虑的符合企业实际的培训咨询方案。
1.2企业应制订文件控制程序,规定文件的批准、发布、更改、回收、归档及识别的方法和手续。
企业是否编写了质量手册。
企业编写的质量文件是否能够覆盖企业的各项质量活动。
企业是否制订了明确的文件管理程序。
企业是否能够保证各个场所使用的都是的有效文件。
企业是否建立了记录控制程序
经确认后的纠正措施,必须立即执行,同时必须明确权责部门,落实职责,切实执行。
检验或化验时,若发现产品品质不符合检验标准时,品控员需依据标准,通知生产单位进行原因分析,拟定改善完成日期;对评估为不合格的供方由采购部对其要求采取纠正措施;对于客户满意度咨询结果,若因质量问题需采取纠正措施时,采购部将《纠正措施单》交到责任单位进行改善;质量目标未能达到状况或不期望的情况由各有关单位依目标值评估后采取纠正措施。纠正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品管部必须进行,确保措施有效执行。
纠正措施完成后,品管部及权责部门必须对其效果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无效或效果不明显须重新解析原因及提出新的或更有效的纠正措施。
效果维持与标准化
纠正及预防措施实施后,确认效果明显,必须变更相关之程序,同时需修改相关的品质文件。
管理评审
纠正及预防措施相关资讯,必须提供作为管理审查的输入。
记录归档
各项不合格的原因、纠正措施及其处理结果等方面内容必须记录归档,执行单位和跟踪确认单位必须及时如实记录。以利统计分析及品质追溯。
一.目的
为了加深公司认证人员对ISO 9001:2015的理解,并为依据ISO 9001:2015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提供了通用的指南,确保认证审核活动的一致性和有效性,特编制本作业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依据ISO 9001:2015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
三.参考标准
ISO 9000:2015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则和术语
ISO 9001:2015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 19011-2013/ISO 19011:2011 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四.审核应关注的重点
1. 认证范围确定的审核
组织一般来说均存在与顾客的交易,通常包含“服务”因素,因此在确定认证范围时,可依据客户需要和现场审核情况,在认证范围中增加“服务”后缀的表述,如“XX生产和服务”。基于ISO 9001:2015标准的变化,审核过程应关注对“服务”的审核,特别是对“交付后的活动”的审核。
2. 关于删减审核
本标准仍保留有删减的条文,对于不适用要求仍可删减,特别指出“设计和开发”,在标准中明确要求的是“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不应理解所有过程的设计开发。当组织不存在“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开发时,仍可删减,如仅具备的单位,仍可删减标准中8.3“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条款。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1在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应该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a.公司所处的环境(4.1);
b.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2);
2识别出需要应对的风险和可能出现的机遇,针对这些风险和机遇策划出:应对的措施;如何整合和实施措施;如何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这些措施应与其对产品和服务符合性潜在影响程度相适应。
2质量、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2.1公司应当在相应的层次和职能上建立目标。质量目标设立时应考虑到满足要求,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增强顾客满意方面的内容。
质量目标应:
a.与方针保持一致;
b.可测量;
c.要予以沟通和监视;
d.要适时更新;
公司以文件化的形式保留制订的质量目标。
2.2公司在《质量目标实现策划表》中确定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以便实现目标:
a.实现目标的措施或步骤;
b.需要提供哪些资源;
c.明确责任部门或人;
d.明确完成时间;
e.明确目标的评价(计算)方法。
成品标识:
品控员按产品的检验标准对成品进行检验,将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分开放置,不合格品放置于不合格框内。
品控员检验合格的成品,由成品仓管员将其按区域分类摆放。
立包装的产品做好批次/日期标识,有班次或不同产线时应打上不同的代号,生产现场管理人员做好包装并记录,并由检验员及班组长做好审核。
成品的标识:外销产品以注册代号、品名、规格、生产日期、产地标识。内销产品以公司名称、产品名称、规格、产地、生产日期标识、执行标准、生产许可正好、保质期和存贮方法等,以确保满足可追溯性要求。
企业是否制订了生产过程中各道过程的工艺要求。
企业对关键工序是否进行连续监督。
企业是否建立了生产设备档案(台帐)。
企业是否制订了生产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和年度保养计划,是否做好维修保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