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1证书带与不带CNAS标志的区别,证书上带有CNAS标志:深圳汉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经广东省深圳市工商局批准并注册登记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综合管理咨询公司。公司具有丰富的培训咨询人才资源并组建了各个管理模块的培训咨询团队,致力于通过培训或咨询帮助企业解决管理困惑,如:体系认证培训与咨询、社会责任验厂培训与咨询、质量管理培训与咨询、现场管理培训与咨询,精益生产项目辅导、企业管理诊断等。公司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未来”的宗旨,为选择了我们公司的客户提供从未来需求考虑的符合企业实际的培训咨询方案。
1、表明具备了按相应认可准则开展认证、检测或校准服务的技术能力;
2、获得签署互认协议方和地区认可机构的承认;
3、有机会参与国际间合格评定机构认可双边、多边合作交流;
4、可在认可的范围内使用CNAS认可标志;
5、列入获准认可机构名录。
办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对企业有什么好处
1、它代表现代企业或机构思考如何真正发挥质量的作用和如何优地作出质量决策的一种观点。
2、它是深入细致的质量文件的基础。
3、质量体系是使公司内更为广泛的质量活动能够得以切实管理的基础。
4、质量体系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整个公司主要质量活动按重要性顺序进行改善的基础。
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当管理与质量有关时,则为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就叫质量管理体系。它可以有效达到质量改进。ISO9000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
一 、物料及追溯性管控:
1 是否有文件化的程序规定符合产品规格的检验方法?(例如:MIL-STD-105E) 2 有,但不齐全 1
2 是否有一个程序和记录来料的质量指标(例如:尺寸、外观、结构、功能等)得到有效量测和验证? 1 2
3 采购物料或成品出货是否有可追溯性标识?(例如:条码、标签、系例号、批号、日期码等)。 1 2
4 进料检验过程中,待检品、合格品、不良品、是否有明确标识和隔离、检验记录是否有追溯性? 1 2
二、不合格品管控:
5 是否有制定文件化的不合格品管制程序、包括进料阶段、制程段和出货段定义下例要求(1.不合格品的评审(含客诉)2.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 3.预防措施的制定和跟踪) 1 2
6 产线不合格品是否被适当标识、隔离、确认和分析并采取持续改善措施? 1 2
7 有否有一个不合格品特采使用流程并能提供不合格品被特采使用的记录、是否管制不合格品特采使用(含数量、出货地等)。 1 2
8 是否有一个程序和记录对生产物料失效或拒收加以管控、包括重工后对产品进行重新检验或测试? 1 2
三、搬运、储存及包装:
9 是否有书面的物料搬运、储存作业书来防止物料变质和安全风险,并维持受控的储存条件,同时物料要遵守先出的原则? 1 2
10 是否有书面程序规定物料的储存期限及储存条件(温、湿度 静电等)并有记录有效执行,程序中是否有规定超储存期物料的确认和处理方法? 1 2
11 是否有适当的设备用于原材料、在制品、成品的处理和搬运? 1 2
12 是否有适当的包装方法用于防止产品损坏、变坏和侵蚀并进行包装测试以确认包装方法的有效性? 1 2
随着认证组织数目的不断增多,组织通过质量认证后,如何深化质量管理成当今一个很迫切的问题。贯标要继续下去尽管一些组织的质量管理基础工作比较好,率先取得质量认证,但是贯标的工作是长期的和艰巨的。取得,只说明组织现在有一定的保证能力,贯标是没有终点的,另外ISO9000标准是标准,也就是及格水平,要达到高的质量管理水平,我们还需做大量的工作。ISO9000标准是从西方国家发展起的,适用于所有行业的通用国际标准,是根植于等国家的文化思想,许多方面是不大完全适用于我国的情况。等同采用国际并不是简单地靠到 国际标准上就行了。如何在管理上、技术上把国际惯例与我国国情、组织实际相结合,创造出自已的组织文化,才能使ISO9000标准在中国扎根。
日常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二者割裂,出现“两张皮”现象。个别管理者尤其基层管理人员,对于ISO9001贯标工作理解不到位,不能准确把握运用管理体系文件,工作沿袭过去习惯做法,将ISO9001贯标作为一种认证需要的任务来完成,日常工作中,将贯标文件搁置一旁,我行我素,待到内外审之前,突击填写记录等,以达到审核要求,严重违背贯标主旨,使ISO9001贯标成为一种负担,对工作毫无益处可言。
体系审核:
认证机构指派审核组对申请的质量体系进行文件审查和现场审核。文件审查的目的主要是审查申请者提交的质量手册的规定是否满足所申请的质量保证标准的要求;如果不能满足,审核组需向申请者提出,由申请者澄清、补充或修改。只有当文件审查通过后方可进行现场审核。现场审核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收集客观证据检查评定质量体系的运行与质量手册的规定是否一致,证实其符合质量保证标准要求的程度,作出审核结论,向认证机构提交审核报告。
审核组的正式成员应为注册审核员,其中至少应有一名审核员;必要时可聘请技术协助审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