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体系认证目的:深圳汉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经广东省深圳市工商局批准并注册登记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综合管理咨询公司。公司具有丰富的培训咨询人才资源并组建了各个管理模块的培训咨询团队,致力于通过培训或咨询帮助企业解决管理困惑,如:体系认证培训与咨询、社会责任验厂培训与咨询、质量管理培训与咨询、现场管理培训与咨询,精益生产项目辅导、企业管理诊断等。公司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未来”的宗旨,为选择了我们公司的客户提供从未来需求考虑的符合企业实际的培训咨询方案。
生产过程各主要环节的微生物指标检验和控制。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适用范围:
适用于品管部门对速冻、保鲜、冷库生产过程的微生物指标抽检与。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职责:
化验室按作业书规程进行抽检,品管室品管员根据抽检结果对加工环节进行。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相关文件: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各加工环节微生物指标:
1生产用水的卫生指标应符合GB5749的标准,车间清洗用水应符合
“车间用水标准及检验规程”中4.4条的要求。水的余氯要求O.03-0.pm。
2下列人员手表面总数指标应≤10个/cm2
成品挑检人员包装人员。
3下列人员手表面总数应≤100个/cm2
速冻杀青、消毒工序以后的全体人员;杀青段以后的人员及其它相应卫生要求
较为严格的工段操作人员。
4上述除外的凡经过洗手卫生程序进入车间的员工手表面总数应≤200个/
cm2。
5后工序不再杀青消毒的物料直接按触工器具的表面,指标≤10-60个/cm2
6车间库房空气沉降菌指标(“食品生产车间空气含量检验方法”检验)
微生物无菌检验室空气沉降菌应≤100个;各车间内包装物小仓库,速冻产品挑选间等空气应≤400个。
原料前处理间及其他车间内辅料小仓库间应≤800个。
冷库≤2000个;冷库穿堂(走廊通道)≤1000个。
7直接接触食品的塑料包装材料(以末开封的内表面为准)的总数应 ≤10个/cm2。
检验频率:
1人手、工器具、设备表面每个车间每月至少检测1次。
2水的余氯每天检测一次,微生物指标每周检测一次,水质全成份分析每半年
一次。
3车间空气洁净度(以落菌数计)每2.3个月检查一次。
4接触食品的塑料内包装材料每个供应商每月或每批检验一次。
5凡经多次检验卫生良好的,可减少检验频次,卫生要求比较高或多次检验卫
生情况较差的,应增加检验频次。
品管人员根据检查结果对卫生不良的区域通知车间加生清理力度,多次卫生抽检不合格的按有关厂规条例进行处罚。人员检查不合格的应予复查,连续三次不合格的按厂规给予处分直至辞退。
班组设备管理职责:
3.3.1在车间的下,具体执行有关设备管理和维修保养工作的各项规定制度,做到合理使用,按规操作,日常保养,安全运转等工作;
3.3.2切实做好润滑管理,班组人员要做好“三好”、“四会”(管理好、用好、修好;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4设备管理:
4.1设备动力管理工作,由主管部门和使用部门对建立单台档案,历次维修、保养要有记录。对设备事故要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处理;
4.2固定资产:经济价值在1000元以上的设备,经使用部门安装就位,验收合格,技术资料齐全,经调试投产的,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自制设备经过验证适用有效,图纸资料齐全,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列入固定资产管理;
4.3企业内的设备调度,由车间提出申请,上报生产部,审批后实施。重要设备须经总经理批准后方能实施。调出、调进部门均应办理相关手续,双方交接时,应对设备的状况、性能和附件等进行详细交接记录;
4.4设备移交由主管部门组织采购部门或制造部门及设备使用部门的人员共同进行验收,合格后由主管部门填写《设备验收单》;
4.5设备停用和封存;设备连续停用三个月以上,由使用部门原地封存保管,封存前必须清洗、加油,并定期保养,连续停用一年以上的,由设备部门列入闲置设备,停用设备封存后,不得任意拆除设备上的电动机,电器原件和机械部件,未经分管负责人同意,任意拆除设备者,以破坏设备处理;
4.6对于生产设备(指固定资产)为满足生产和工艺要求进行改装由分管经理审批,改装验收投产后,由设备部门、财务部门进行改算,增值入帐;
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手册
公司编制和保持作为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纲领性文件的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手册:
规定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删减的细节和合理性,见1.2。
描述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和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合公司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过程的特点,以及产品、服务形成相应的程序文件和作业书,适用的外来文件,及相关记录是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手册的支持性文件,是对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手册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手册对其进行了引用。对于未形成程序文件或其他文件的过程,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手册将对此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加以描述。
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手册是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一个组成部分,按《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管理。手册颁布令见0.1。手册的每一次修订状态,均在封面予以标明。
1.1生产设备是企业的固定资产中的重要内容,是生产建设的重要物质手段,生产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工作是企业管理与组织生产的重要环节,因此,为使企业和认真管好、用好、修好设备,保障生产需要,特制定本制度;
1.2以“预防为主,维修、保养与计划并重”的方针。经常教育职工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合理润滑、精心维护、定期保养和计划检修;
1.3要提高维修质量,降低维修成本,保证设备完好率,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4在生产计划部门下,各部门要有专人负责设备管理工作,形成一个完善的设备管理系统。
2组织管理及机构:
2.1设备管理和维修实行统一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主管部门、车间和班组管理体制;
2.2主管部门受生产副经理的委托,对各设备管理机构实施业务;
2.3车间设备管理由车间负责,并配有专职或管理人员和维修工;
2.4班组设备管理由班组长兼任。
3各级职责:
3.1生产部职责:
3.1.1生产部不断贯彻执行总经理有关设备管理和维修工作指示及各项制度,并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有关规章制度;
3.1.2编制汇总设备购置、维修保养计划以及设备的零配件制造计划,并组织实施。当维修与生产矛盾时,主管部门有权制止使用带病运转设备;
3.1.3负责设备验收、建帐、管理、调拨、安装、封存和报废等事宜;
3.1.4贯彻执行设备“保养”,制订设备使用,维护和润滑规程;
3.1.5做好劳动安全技术工作,分析处理事故和设备动力运行事故;
3.1.6做好各车间业务与技术。
1总则
公司编制了《管理评审程序》规定管理者应在不超过12个月的时间间隔内评审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包括评价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形成并保持相关的记录,确保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 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会议应对以下事项进行评审分析:
a) 对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外部审核结果。
b) 内、外部沟通活动,包括顾客反馈信息,以及相关方的意见。
c) 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绩效,包括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方针和目标实现情况,产品实现过程和产品质量控制措施和结果。
d) 纠正和预防措施状况。
e) 以往管理评审会议的跟踪措施。
f) 可能影响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
g) 对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提出的改进建议。
h) 外部产品检验,食品安全的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
i) 紧急状况、事故和撤回。
j) 体系更新活动的评审结果。
资料的提交形式应能使管理者将所含信息与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目标相联系。
3 评审输出
记录管理评审过程并编制《管理评审报告》作为评审输出,其内容应包括:
a) 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方针、目标的修订。
b) 对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采取的必要改进措施。
c) 与客户要求有关的产品的必要改进措施。
d) 食品安全的保证。
e) 由于上述改进措施而导致的资源(包括设施)要求的变化。
《管理评审报告》分发各部门实施,并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对实施效果进行验证。
1 目的:为使厂区环境卫生符合食品生产的要求。
2 范围:适用于厂区环境卫生的控制。
3 职责:行政部负责厂区环境的卫生管理工作。
4 相关文件无。
5 工作内容
5.1每天指派专人对公司生活区、生产区的公共道路、公厕、公共浴室及其它卫生
设施进行清扫整理。对垃圾存放点进行卫生管理。
5.2按SSOP要求对害和飞虫进行控制。
5.3每季度组织相关部门对生产区、生活区环境卫生季度评比检查。
5.4对未能按卫生规范进行操作并达标的将分别采取给予警告、限期改进、处罚的
处理措施。
6 主要记录表单
环境卫生检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