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颡 鱼 一、黄颡鱼基本情况: 汪刺鱼,学名黄颡鱼,广东俗名又称黄骨鱼。在分类学上属鲶形目,鮠科,黄颡鱼属。广泛分布于长江、黄河、珠江及黑龙江各水域,多在静水或江河缓流出活动,营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湖水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上层觅食。该鱼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0-38℃,较佳生长温度25-28℃,较适生长pH值为7.0-8.4,pH**过8.4则生长受影响。耐低氧能力一般,水中溶氧在3mg/L以上时生长正常,**2mg/L时出现浮头,**1mg/L时会窒息死亡。自然环境下,规格不同的黄颡鱼食性也有所不同,体长2-4cm,主要摄食桡足类和枝角类;体长5-8cm的个体,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以及水生昆虫;**过8cm以上的个体,摄食软体动物和小型鱼虾等;人工养殖条件下可以摄食全人工配合饲料。 黄颡鱼以其生长*、群体产量高、经济效益高、适温性广的特点,而备受养殖业关注,在全国各地均有养殖,且因其为底栖鱼类,适应于各地鱼混养,人工养殖的规模逐渐扩大。现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浙江等地成为黄颡鱼的主产地。据了解,广东池塘主养黄颡鱼已经有近8年历史了,规模化池塘养殖从2004年开始。在2006年就达到1万亩以上,到2008年养殖面积扩大到2.5-3万亩,主要集中在南海、顺德、清远、新会等地,仅在南海、顺德区域内养殖面积就有近万亩。黄颡鱼属中可供养殖的还有瓦氏黄颡鱼(也称江黄颡鱼)。 二、黄颡鱼养殖方式: 黄颡鱼的人工养殖方式有多种,分单养与混养,池塘养殖于水库养殖,甚至还有很多种的网箱养殖,不同的养殖模式获得不同的产量与经济效益。 1、种苗培育: (1)雌雄生长特点: 黄颡鱼雌雄个体差别大,生长到5厘米时,雌雄个体生长速度基本一致,生长到10厘米左右,雌雄个体的生长速度开始有明显的分化,雄性个体的生长速度远比雌性个体快,在1个养殖周期内大的个体可以达到0.5斤以上,一般达到0.2斤以上出售规格;雌性个体较小,在1个养殖周期内,大部分达不到0.2斤,甚至部分个体达不到0.05斤,这部分0.05斤以下的个体的销售价格较低,有时甚至没有客商愿意购买。 (2)培育方式: 为了避免这种生长悬殊现象的发生,养殖黄颡鱼时较好投放3-4厘米的苗种,先用1个面积较小的鱼塘培育(鱼塘面积的大小要根据养殖数量的多数而定,一般放养密度为2万-5万尾/亩),建议到10厘米以上开始分塘,选择雄性个体来养殖,用竹筛或其它办法挑选规格大的进行成鱼养殖,放弃养殖小规模的鱼苗(雌性鱼多)。如果养殖技术成熟,可以选择投放1厘米左右的水花养殖,到10厘米左右分塘,降低成本。 目前,2-6厘米的苗投喂鳗鱼粉料为主,之后逐渐减少粉料转变为投喂颗粒浮料,投喂粉料时将粉浆压平放在使用吊筛上(2-3个吊筛/亩),投喂浮料时应在上风位设置饲料台。一般当水温为10-15摄氏度时,日投喂量占鱼体体重的1.5%-1.8%;当水温为15-20摄氏度时,日投喂量占鱼体重的2%-2.5%;当水温为20-35摄氏度时,日投喂量占鱼体重的4%-5%;每天早上6-7点时和傍晚6-7时各投1次,傍晚投饲量为日投饲量的2/3,每次投喂的饲料以1小时吃完为度。 2、单养: 选择靠近水源、近排水方便、水深1.5-2米的池塘,清淤消毒后,选择大规格鱼种,鱼种规格以10-15厘米、体重15-35克左右为佳,根据池塘条件每亩放养2500-6000尾左右,并配养鲢鱼100条、鳙鱼60尾,用以调控水质,投喂黄颡鱼**配合饲料,当年黄颡鱼可以养到100克-150克的上市规格。 据了解,在我省多以养殖黄颡鱼为主,套养少量四大家鱼或其他名贵淡水鱼的养殖模式。一般在5-6月份投放水花,通过一两个月标粗达到5-8厘米后,转入成鱼塘养殖,并开始投喂饲料,放养密度可达到6000-20000尾/亩,到次年1-8月份出鱼。黄颡鱼属底层鱼,养殖管理并不复杂,注意做好防缺氧和防虫工作,5-6月份寄生虫比较多,注意杀虫,平时多开增氧机。一般苗种成活率可以达到80-90%,产量可达1500-3000斤/亩,较高的可达6000斤/亩;饲料系数为1.3-1.8,饲料成本约4-5.5元/斤鱼,每斤鱼总成本(不含人工)约5-7元,黄颡鱼的塘头价在9.5元以上,养殖效益可观。 3、混养: 在主养四大家鱼,或主养太阳鱼、加洲鲈的特种水产池塘中,每亩套放10-20克重的黄颡鱼种150-200尾左右。在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的前提下,每亩可获尾重2-4两左右的商品黄颡鱼50斤左右。混养黄颡鱼不仅可减少与主养鱼争食争氧的小野杂鱼虾的数量,提高主养品种的产量,还可有效地控制四大家鱼的针虫等寄生虫性疾病。 三、水质调节与病害防治 黄颡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喜清洁水,较常规鱼耐低氧能力差,要保持水的透明度35至45厘米,pH值(酸碱度)7.0-8.4,至少保持水深在1.2-1.5米,要定时开启增氧机,增加水中的溶氧。 春季时池水要浅,利于提高水温,放苗时水深80-100厘米即可,以后逐渐加到1.5米至2米。夏季池水要保持在1.5-2米较为理想,池塘较浅则光照较强,不能满足黄颡鱼喜弱光下摄食的习惯,同时高温季节水质*变坏,要适时换水,通常每月2-3次,每次换水20-30厘米左右。换水不便,或外塘水质较差的地方,应该使用微生态制剂(如:光合细菌)来改善和保持水质。天气突变时要加强夜间巡视,观察有无浮头预兆等突发情况以便采取措施,防止意外。由于秋天温度逐渐降低,保持较深的水位有利于温度的保持和水质的稳定。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开展病害防治工作。放养的鱼种要求规格整齐、色泽鲜艳、体表光滑、无病无伤、鳍无残缺、体质健壮,鱼种放养前,用3%-5%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定期使用降氨素、藻种、EM菌等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抑制池塘中的细菌、病毒和其它病原微生物。黄颡鱼为无鳞鱼,对药物较为敏感,敌百虫、高锰酸钾、硫酸铜等药品应谨慎使用。另外,池水不宜碱性过强,用于防病的生石灰用量每亩1米水深不宜**过27斤。 四、注意问题: 1、放养密度: 有部分养殖户认为黄颡鱼的个体较小,为了提高亩产量而增加放养密度,这样做的弊端是*引发疾病。黄颡鱼的背和胸各有大硬刺,放养密度过大,*造成生存压力,鱼摄食时也*刺伤对方。另外,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发生烂头病,放养密度过大会产生交叉感染。一般放养密度可5000-6000尾/亩为宜。 2、鱼体变色: 目前,黄颡鱼养殖存在较大问题是养殖过程中鱼体*发生变色。据目前研究的现状及调查了解市场发生各种黄颡鱼变色的情况,可以认为,导致黄颡鱼变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为三大点的因素就是鱼体、环境与饲料。应选择质量有**的黄颡鱼配合饲料,做好饲料的保存,避免高温、日晒、雨淋,以防止饲料氧化、发霉等,并注意调节水质,降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重金属含量。环境(如光照、环境背景色、温度、盐度、高密度和水质因子等)引起鱼变色往往被养殖户们忽视,较高密度养殖、乱用药等引起的环境协迫问题导致鱼体变色也常有发生。 本场还可提供黄颡鱼水花,以及1~5cm各种规格的鱼苗,包括云斑鮰、丁桂、斑点叉尾鮰、沟鲶、杂*口鲶、牛尾巴鱼(乌苏里拟鲿)、青波(*倒刺鲃)、江团(长吻鮠)、金丝鲶、革胡子鲶、岩鲤等各种淡水鱼苗,质量****,价格随行就市,量大从优,**以市场**供苗。我们从客户进苗到卖成鱼进行全程跟踪、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为客户解决养殖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我们视质量为生存的基础,信用是发展的动力。我们的经营理念是为客户创造**,只有为客户带来利润的经营,才是成功的经营,愿你我的合作能带来双赢!!了解更多品种及信息,请登陆眉山市星运渔场网址/。我场系阿里巴巴诚信通担保会员,是你**放心的合作伙伴,网址/! 凡购买我场鱼苗,我场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并可提供成鱼需求信息,为广大养殖户解决后顾之忧! 品种 黄颡 ** 星运 产地/厂家 四川眉山 用途 鱼苗 生长环境 淡水 生长方式 人工养殖 类型 活鱼 体重 0.00025(公斤/尾) 成活率 95(%) 体长 3(cm)
我场位于眉山市西北13公里处的尚义镇,联合周边十几家水产养殖户组成的一个大渔场,占地面积200余亩,主要养殖黄颡鱼、云斑鮰、武昌鱼、丁桂鱼、美国引进的斑点叉尾鮰,泥鳅等多种特种鱼类。从**前的70年代即开始从事水产养殖,养殖经验丰富,是本地较早从事水产养殖的**户,远近**的养殖大户。在我场的带动下,附近群众纷纷从事养殖业,养殖已成为本地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我场是眉山市黄颡鱼和特种淡鱼类繁育养殖基地。我场遵守合同、**质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主要养殖黄颡鱼、云斑鮰、斑点叉尾鮰、丁桂鱼、沟鲶、大口鲶、金丝鲶、革胡子鲶、江团(长吻鮠)、青波(*倒刺鲃)、岩鲤、牛尾巴鱼、瓦氏黄颡鱼、武昌鱼、泥鳅等特种水产品,属于绿色、生态、环保、**、无污染水产品。我场生产的系列水产鱼苗**全国,深受广大养殖户的喜爱。 目前已在江苏苏州、盐城、徐州、浙江菱湖区、金华、河南郑州、福建浦田、邵武、漳州、广西桂林、北海、天生桥库区、武鸣县、湖南岳阳、怀化、安徽合肥、淮北、江西永修县、天津宝坻等地设立业务及技术培训联络处。 我场系阿里巴巴诚信通担保会员,网址:msxingyunyuchang.cn.alibaba/,是你放心的合作伙伴!我们经营宗旨:诚信为我们的生命,质量为我们发展的动力,我们的经营理念:为客户创造**,只有客户赢利了,我们的经营才算成功。希望你我的合作能为大家带来双赢,欢迎新老客户光临指导工作,共谋水产业发展大计! 加工方式 : 其他; 工艺 : 食品原料加工; 质量控制 : 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