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的深圳汉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经广东省深圳市工商局批准并注册登记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综合管理咨询公司。公司具有丰富的培训咨询人才资源并组建了各个管理模块的培训咨询团队,致力于通过培训或咨询帮助企业解决管理困惑,如:体系认证培训与咨询、社会责任验厂培训与咨询、质量管理培训与咨询、现场管理培训与咨询,精益生产项目辅导、企业管理诊断等。公司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未来”的宗旨,为选择了我们公司的客户提供从未来需求考虑的符合企业实际的培训咨询方案。
建立全面的食物源预防控制项目,确保食物安全。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源物质采购,储存,配送等工序。
3.职责
3.1 食品安全小组:负责制定和监督本程序的执行。
3.2 采购部与源物质有关的关键岗位人员,负责实施本程序清洁配送控制。
3.3 采购部负责实施本程序中供应商管理。
3.4 采购部负责本程序中源物质储存。
4. 程序
4.1源的识别
根据“GB 7718-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对原种类的划分如下:
(1) 含有麸质的谷物及其制品(如小麦、大麦、燕麦等)
(2) 甲壳纲类动物及其制品(如虾、龙虾、蟹等)
(3) 鱼类及其制品
(4) 蛋类及其制品
(5) 花生及其制品
(6) 乳及乳制品(包括乳糖)
(7) 坚果及其果仁类制品
(8) 大豆及其制品
4.2原材料供应商及原材料的接收
(1) 供应商需向公司提供原料规格书,并与供应商确认原信息;
(2) 供应商产品配方有任何改变都要事先通知公司。
(3) 保证运输车辆,卡板等无原的残留。
4.3 源原料的储存:
4.3.1仓库应尽可能对源原料和非源原料分开存放,鉴于目前无法做到分仓存放,应
做到含致敏物和不含致敏物的原料隔离存放,源原料集中存放。
4.3.2成品仓应分区存放。
4.4,配送加工过程的源,交叉污染预防与清洁。
4.4.1公司配送的产品原料分开存放,所以配送过程中不存在源的交叉污染。
4.5返工:我司配送的产品无返工,所以不存在因返工造成的源交叉污染。
4.6供应商管理
应有批准的合格供应商清单,该清单中应包括供应商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以及相应的已批准供应的原料,对供应商进行的原料调查应包括源调查,无论是原料供应商改变,都必须对供应商进行原料调查。
4.7员工的源意识培训
源意识培训应作为HACCP培训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对源预防控制的关键岗位,如
采购、配送、清洁消毒、仓管等工序的操作员工,应进行充分的源意识培训。
员工培训
1各部门负责人每年年底依据岗位培训大纲的要求、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员工考核的结果等信息,确定培训需求并提出本部门的《部门培训需求》。
2行政部从管理层的提议、各部门的培训需求、公司人才储备、新员工入厂教育等方面来确定培训的必要性,并编制《年度培训计划》
3 《年度培训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生效。
4 新员工需要接受安全培训、卫生培训、岗位技能培训。
5 转岗位的员工需要接受新岗位的岗位技能培训。
6 岗位(按劳动局要求需要持证上岗的岗位)的员工需要接受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7 在岗员工每年按需要接受继续教育。
8 行政部根据《年度培训计划》落实培训授课教师、参加培训人员的通知;确定时间地点等有关事宜。
9 各部门按照培训计划中的安排,落实本部门在培训中的责任,有授课任务的部门要制订或准备相关的教材;培训教材由授课责任人编制,由各部门负责人审批。
10 行政部从培训组织开始对培训工作进行记录,填写《培训登记表》。
行政部根据培训效果决定是否需要对培训工作进行改进。
1 记录的范围和分类
1.1 记录分为:生产过程中的记录;检验过程中的记录;来自供方的记录;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的其它记录。记录至少包括:与食品安全生产有关的记录,如开发过程的记录、食品安全分析、原材料检验记录、生产过程检验记录、成品检验记录、试验记录、不合格品或服务处理记录、工艺更改记录等。与体系有效运行有关的记录,如合同评审记录、体系审核报告、管理评审报告、人员培训记录、纠正及预防措施报告等。与有关且涉及外部机构的记录,如供应商评审报告、产品报告、外审记录。
1.2 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的记录,主要有:管理评审、合格供方评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内部质量审核、培训及考核等。
1.3 记录的媒介形式为表格形式,也可以是其他形式,如软盘。
2 记录的分级管理原则
2.1 品控部制定《记录清单》,负责记录的登记编码、更新和发放、销毁的报批、归档范围的确定,以及管理体系运行相关记录的归档管理。
2.2 各使用记录的部门,负责按照《记录清单》上的要求管理本部门使用的记录,如:填写、收集归档、保存。
3 记录的编制和审定
3.1 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自行编制记录表格的草案。以满足质量、食品安全要求和体系的有效运行为制定原则。记录的格式、栏目要与程序文件及作业书要求的内容一致。
3.2 新编制的记录表格草案,由品控部审批、统一编号备案。
3.3 外来的记录表格,采用原有的编号,由品控部备案。如没有编号,由品控部统一编号备案。
文件的评审:
1 文件修订/制作/废止作业:文件需修订/制作/废止时,由权责部门提出申请,交管理者代表,必要时总经理批准。
2 公司全体职员均可对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手册、程序、工作文件、记录等)提出修改意见,以促进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3 当以下情况发生时,品控部可报请管理者代表对相关文件进行再评审。
A、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发生重大变化。
B、公司活动发生重大变化。
C、公司结构和职能发生变化。
D、其它须引起重视的质量、卫生问题。
状态的标识:
1原/辅料、产品的验收状态分为:待检验、检验中、合格、不合格、待处理、报废五类。
2 商品经进货验收合格后入仓,报废商品置于报废区,QA检验为报废品置于垃圾暂存间。
3 商品入库前,因人员、空间、装卸等原因未及时进行验收时,仓管员应负责将原料置于未检验商品堆放区,以示应及时办理入库手续。
4 验收状态标识用的标识物等由仓管员统一管理,仓管员应确保货仓内每一件货物都被以状态标识卡标明所处的验收状态。
5验收合格后办理入仓手续。经检验不合格的原/辅料不得用于生产,验货员将有关货批标识“不合格品”。暂不能确定其合格与否的物料标识为“检验中”。
6 经检验合格的产品,仓管员在产品储存、出库时负责标识的保护监督,货运人员跟单时随时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标识失落或模糊不清,应重新验证,确认后予以标识。
7 仓管员应将暂不能确定其合格与否的商品置于隔离区。
器械的历史记录
每一个制造商应保持器械的历史记录(DHR,s)。每一个制造商应建立和保持程序以确保保持每一批产品的历史记录并能器械的生产是符合DMR和本部分要求。器械的历史记录应包括下列信息或指出出处。
(a) 生产日期;
(b) 生产数量;
(c) 放行销售的数量;
(d) 能器械是符合DMR要求的接收记录;
(e) 每一个生产批所使用的主要的识别标签和标记;
(f) 任何器械的识别和控制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