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工程实践中主要有两种做法: 一是使用具备耐火性能的非金属及复合材料成品风管; 二是在原金属风管基础上通过外敷*隔热材料(如岩棉、*毯等)形成具备耐火性能复合体 风管应由不燃材料构成,均按照《通风管道耐火试验方法》GB/T17428-2009,并**具备检测资格的检测机构出具的型式检验合格报告,不同部位风管的不同耐火性能要求应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为了有效降低火灾所带来的烟气危害,**要做到以下两点:
1. 先**防、排烟系统持续有效的工作时间(至少大于人员疏散的时间)。
2. **风管具有一定耐火极限是排烟系统持续工作的必要基础。因此我们在2017-11-20新发布的《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中对耐火极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3.对于送风管道、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的判定应按照现行标准《通风管道耐火试验方法》GB/T17428的测试方法,当耐火完整性和隔热性同时达到时,方能视作符合要求。本条为强制性条文,**严格执行。
4.为避免火灾中火和烟气通过排烟管道蔓延规定本条。对于管道的耐火极限的判定**按照现行标准《通风管道耐火试验方法》GB/T17428的测试方法,当耐火完整性和隔热性同时达到时,方能视作符合要求。
机械加压送风管道的设置和耐火极限应符合下列规定:
竖向设置的送风管道应立设置在管道井内,当确有困难时,未设置在管道井内或与其他管道合用管道井的送风管道,其耐火极限不应**1.00h ;
水平设置的送风管道,当设置在吊顶内时,其耐火极限不应**0.50h;当未设置在吊顶内时,其耐火极限不应**1.00h。
竖向设置的排烟管道应设置在立的管道井内,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0.50h。
水平设置的排烟管道应设置在吊顶内其耐火极限不应**0.50h;当确有困难时可直接设置在室内,但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00h。 设置在走道部位吊顶内的排烟管道以及穿越*分区的排烟管道,其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00h,但设备用房和汽车库的排烟管道耐火极限可不**0.50h。
本条对补风风道的耐火极限做了规定。对补风管道跨越*分区的,参照*分区对楼板的要求,规定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50h,对于管道的耐火极限的判定应按照现行标准《通风管道耐火试验方法》GB/T 17428的测试方法,当耐火完整性和隔热性同时达到时,方能视作符合要求。
排烟管道的设置和耐火极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排烟管道及其连接部件应能在280℃时连续30min**其结构完整性。
2 竖向设置的排烟管道应设置在立的管道井内,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0.50h。
3 水平设置的排烟管道应设置在吊顶内,其耐火极限不应**0.50h;当确有困难时,可直接设置在室内,但管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00h。
4 设置在走道部位吊顶内的排烟管道,以及穿越*分区的排烟管道,其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00h,但设备用房和汽车库的排烟管道耐火极限可不**0.50h
现行防排烟风管耐火极限测试的解析
火灾中,防排烟风管的耐火极限先应该考虑如何应对外部火的炙烤:正压送风管和补风管暴露在火灾情况下,因为具备了完整性和隔热性,可以正常工作,不至于使得管内的空气温度过高,对着疏散人群输送空气的温度是人体可以承受的;排烟风管在火灾负压抽吸的工作状态中截面不至于变形,影响排烟的有效性。基于此耐火极限的检测规范GBT 17428-2009 测规范中测试风管的耐火极限即是模拟风管在火灾情况下的真实受火情况。测试标准中管道A(300Pa压力)承受外部火,试件的长度为炉内3m,炉外2.5m,试件的截面一般为A管为1000mm×500mm,为风机送风。以0.5h耐火极限风管检测为例,起始燃烧温度是450℃,完成温度为850℃。因此《上海市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标准》DG/TJ08-88-2021条文解释中
平台将秉承“细致入微 广阔寰宇”的服务精神、“** 专注”的工作,致力于提供材料及相关产品的成分检测、结构解析、物性测试、工业问题诊断、资格认证等技术服务,挖掘用户个性化定制技术的解决方案,提高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查找-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实验和孵化基地。平台面向社会开放共享,积服务于全国市场。平台未来将拥有全职工作人员近20人,全部具有本科及以上*,其中人员不少于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