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MENS浔之漫智控技术有限公司西门子6AV2123-2GA03-0AX0详细说明
在检修变频器过程中,较花时间的是故障判断和找出失效的元器件,故障部位和失效元器件找到后,修理和更换元器件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困难。因此,掌握维修技术就要首先学会故障检查、分析、判断方法,并掌握一些技巧。变频器检修的一般程序如下:
1)观察和调查故障现象。变频器故障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同一类故障可能有不同的故障现象,不同类故障可能有同种故障现象,这种故障现象的同一性和多样性,给查找故障带来了困难。但是,故障现象是检修变频器故障的基本依据,是变频器故障检修的起点,因而要对故障现象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找出故障现象中较主要的、较典型的方面,搞清故障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
2)了解故障。在着手检修发生故障的变频器前除应、了解该变频器损坏前后的情况外,尤其要了解故障发生瞬间的现象。例如,是否发生过冒烟、异常响声、振动等情况,还要查询有无他人拆卸检修过而造成“人为故障”。
3)试用待修变频器。对于发生故障的变频器要通过试听、试看、试用等方式,加深对变频器故障的了解。检修顺序为:外观检查、电源引线的检查和测量,无异常后,接通电源,按动各相应的开关,调节有关旋钮,同时仔细听声音和观察变频器有无异常现象,再根据掌握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可能引起故障的部位。
4)分析故障原因。根据实地了解的各种表面现象,设法找到故障变频器的电路原理图及印制电路板布线图。若实在找不到该机型的相关资料,也可以借鉴类似机型的电路,灵活运用以往的维修经验,并根据故障机型的特点加以综合分析,查明故障的原因。
5)初步确定故障范围,缩小故障部位二根据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是变频器故障检修的关键,分析的基础是电工电子基本理论,是对变频器的构造、原理、性能的充分理解,是电工电子基本理论与故障实际的结合。某一变频器故障产生的原因可能很多,重要的是在众多原因中找出较主要的原因。
6)归纳故障的大致部位或范围。根据故障的表现形式,推断造成故障的各种可能原因,并将故障可能发生部位逐渐缩小到一定的范围。要善于运用“优选法”原理,分析整个电路包含几个单元电路,进而分析故障可能出在哪一个或哪几个单元电路。总之,对各单元电路在变频器中所担负的特有功能了解得越透彻,就越能减少检修中的盲目性,从而较大地提高检修的工作效率。
7)确定故障的部位。确定故障部位是变频器故障检修的较终目的和结果,确定故障部位可理解成确定变频器故障点,如短路点、损坏的元器件等,也可理解成确定某些运行参数的变异,如电压波动、三相不平衡等。确定故障部位是在对故障现象进行周密地考察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往往要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
8)故障的查找。对照变频器电路原理图和印制电路板布线图,在分析变频器工作原理并在维修思路中形成可疑的故障点后,即应在印制电路板上找到其相应的位置,运用检测仪表进行在路或不在路测试,将所测数据与正常数据进行比较,进而分析并逐渐缩小故障范围,最后找出故障点。
9)故障的排除。找到故障点后,应根据失效元器件或其他异常情况的特点采取合理的维修措施。例如,对于脱焊或虚焊,可重新焊好;对于元器件失效,则应更换合格的同型号规格的元器件;对于短路性故障,则应找出短路原因后对症排除。
10)还原调试。更换元器件后要对变频器进行全面或局部调试,因为即使替换的元器件型号相同,也会因工作条件或某些参数不完全相同导致性能上的差异,有些元器件本身则必须进行调整。如果大致符合原参数,即可通电进行调试,若变频器工作全面恢复正常,则说明故障已排除;否则应重新调试,直至变频器完全恢复正常为止。
电力拖动方案选择是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各部分设计内容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什么是电力拖动方案呢?所谓电力拖动方案是指根据零件加工精度、加工效率要求、生产机械的结构、运动部件的数量、运动要求、负载性质、调速要求以及投资额等条件去确定电动机的类型、数量、传动方式以及拟订电动机起动、运行、调速、转向、制动等控制要求。
电力拖动方案的确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拖动方式的选择电力拖动方式分独立拖动和集中拖动。电气传动的趋势是多电动机拖动,这不仅能缩短机械传动链,提高传动效率,而且能简化总体结构,便于实现自动化。具体选择时,可根据工艺与结构决定电动机的数量。
(2)调速方案的选择大型、重型设备的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应尽可能采用无级调速,有利于简化机械结构、降;精密机械设备为保证加工精度也应采用无级调速;对于一般中小型设备,在没有特殊要求时,可选用经济、简单、可靠的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
(3)电动机调速性质要与负载特性适应对于恒功率负载和恒转矩负载,在选择电动机调速方案时,要使电动机的调速特性与生产机械的负载特性相适应,这样可以使电动机得到充分合理的应用。
电气控制原理电路设计的方法主要有分析设计法和逻辑设计法两种。
1、分析设计法
分析设计法是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基本控制环节(单元电路)或将比较成熟的电路按其联锁条件组合起来,并经补充和修改,将其综合成满足控制要求的完整线路。当没有现成的典型环节时,可根据控制要求边分析边设计。
分析设计法的优点是设计方法简单,无固定的设计程序,它是在熟练掌握各种电气控制电路的基本环节和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电气控制电路能力的基础进行的,容易为初学者所掌握,对于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电气技术人员来说,能较快地完成设计任务,因此在电气设计中被普遍采用;其缺点是设计出的方案不一定是较佳方案,当经验不足或考虑不周全时会影响线路工作的可靠性。为此,应反复审核电路工作情况,有条件时还应进行模拟试验,发现问题及时修改,直到电路动作准确无误,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为止。
2、逻辑设计法
逻辑设计法是利用逻辑代数来进行电路设计,从生产机械的拖动要求和工艺要求出发,将控制电路中的接触器、继电器线圈的通电与断电,触点的闭合与断开,主令电器的接通与断开看成逻辑变量,根据控制要求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逻辑关系式来表达,然后再化简,做出相应的电路图。
逻辑设计法的优点是能获得理想、经济的方案,但这种方法设计难度较大,整个设计过程较复杂,还要涉及一些新概念,因此,在一般常规设计中,很少单独采用。其具体设计过程可参阅专门论述资料,这里不再作进一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