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结构深圳汉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经广东省深圳市工商局批准并注册登记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综合管理咨询公司。公司具有丰富的培训咨询人才资源并组建了各个管理模块的培训咨询团队,致力于通过培训或咨询帮助企业解决管理困惑,如:体系认证培训与咨询、社会责任验厂培训与咨询、质量管理培训与咨询、现场管理培训与咨询,精益生产项目辅导、企业管理诊断等。公司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未来”的宗旨,为选择了我们公司的客户提供从未来需求考虑的符合企业实际的培训咨询方案。
企业应设立相应的部门机构,明确规定其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并形成文件加以公布。
企业是否设立了相应的部门机构,各部门、各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是否明确规定及相互沟通,组织机构图是否明确质量部门职责。
各类人员是否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和相互联系。
企业根据自己的规模设立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允许和简化机构,但质检部门必须立,并有质量否决权;其他职能未必设立机构,但必须确定人员负责,这些职能至少包括;工艺技术、生产技术、生产计划、质量管理、设备维修,安全管理等。质量手机的组织机构图与实际相符。
根据质量手册和有关文件规定各部门(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随机抽查3—5人检查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是否明确。
a) 不符合要求的输出如何进行识别和控制?
b) 组织是否根据不合格的性质及其对产品和服务的影响采取适当措施?
c) 不合格的控制是否适用于在产品交付之后发现的不合格产品,以及在服务提供期间或之后发现的不合格服务?
d) 处置不合格输出的途径包括哪些?
e) 对不合格输出进行纠正之后是否实施再验证?
f) 对不合格处置的记录是否得到保留?
理解要点:
a) 要对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
b) 处置不合格输出的途径包括一般包括:
——纠正;
——隔离、限制、退货或暂停;
——告知顾客;
——获得让步接收的授权。
c) 应对纠正后的产品再次进行验证,以证实符合要求。
d) 当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组织应采取与不合格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的程度相适应的措施。
e) 组织应保留以下记录:
——有关不合格的描述;
——所采取措施的描述;
——获得让步的描述;
——处置不合格的授权标识。
1 手册的编写、批准和发布
1.1 管理者代表依据根据ISO9001:2015、ISO14001:2015和GB/T18001:2019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公司的具体情况,组织编写本手册。
1.2 手册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发布。
1.3 手册换版时,仍执行上述程序。
1.4 手册的编写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2 手册的发放
2.1 手册的发放范围为公司、各部门负责人、相关人员、认证机构及相关方。
2.1.1 手册的发放名单由综合部提出,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登记发放。发放人员在每份手册上加注分发号。
2.1.2 发放给认证机构、咨询机构、相关方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等单位的手册,加盖“外发文件” 。
2.2 公司各部门持有本手册的人员应登记、签字,并妥善保管好资料,不得遗失、外借或擅自更改和复制;当调离工作岗位或离开本公司时,应及时办理变更或交还手续。
2.3 手册发布后的日常管理工作由综合部负责。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1在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应该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a.公司所处的环境(4.1);
b.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2);
2识别出需要应对的风险和可能出现的机遇,针对这些风险和机遇策划出:应对的措施;如何整合和实施措施;如何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这些措施应与其对产品和服务符合性潜在影响程度相适应。
2质量、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2.1公司应当在相应的层次和职能上建立目标。质量目标设立时应考虑到满足要求,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增强顾客满意方面的内容。
质量目标应:
a.与方针保持一致;
b.可测量;
c.要予以沟通和监视;
d.要适时更新;
公司以文件化的形式保留制订的质量目标。
2.2公司在《质量目标实现策划表》中确定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以便实现目标:
a.实现目标的措施或步骤;
b.需要提供哪些资源;
c.明确责任部门或人;
d.明确完成时间;
e.明确目标的评价(计算)方法。
1校准结果表明使用该处于不合格状态的计量器具进行测量, 给产品的判定带来明显的风险时,应立即对计量器具处于不合格状态时所测量的产品进行追查,产品考虑不合格品,按照《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做后续处理。
2提供试验结论数据的测量设备,发生不合格情况时,试验结论数据无效,并应追溯直到此前所有明显误差风险的试验结论数据。
3以上不合格或有疑问的计量器具应停止使用,封存起来,由使用单位自行评估其处理方式:请厂商维修或更新测量设备。重新确认为合格的测量设备其校准周期缩短一半,以确保设备之稳定性,待稳定后再恢复至原来的校准周期。若测量设备经确认达不到原使用的准确度要求,应“降级”或“报废”。
检查企业的培训制度和教育计划,培训计划至少每年一次,培训内容包括质量管理知识,产品的生产和检验知识、设备操作等,并进行考核,以其能胜任相应的工作。
企业应提供质检、质管人员、测试设备、新上岗人员和关键工序操作人员具体的培训和考核记录以其,其培训的经历和任职的至少应得到本企业的书面认可,考核时,抽查3—5人通过交谈或实际操纵,观察和了解其是否称职。
企业应按文件要求保持相应的培训考核记录。
企业应具备基本的测试条件和测试设备,见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