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结构深圳汉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经广东省深圳市工商局批准并注册登记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综合管理咨询公司。公司具有丰富的培训咨询人才资源并组建了各个管理模块的培训咨询团队,致力于通过培训或咨询帮助企业解决管理困惑,如:体系认证培训与咨询、社会责任验厂培训与咨询、质量管理培训与咨询、现场管理培训与咨询,精益生产项目辅导、企业管理诊断等。公司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未来”的宗旨,为选择了我们公司的客户提供从未来需求考虑的符合企业实际的培训咨询方案。
企业应设立相应的部门机构,明确规定其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并形成文件加以公布。
企业是否设立了相应的部门机构,各部门、各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是否明确规定及相互沟通,组织机构图是否明确质量部门职责。
各类人员是否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和相互联系。
企业根据自己的规模设立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允许和简化机构,但质检部门必须立,并有质量否决权;其他职能未必设立机构,但必须确定人员负责,这些职能至少包括;工艺技术、生产技术、生产计划、质量管理、设备维修,安全管理等。质量手机的组织机构图与实际相符。
根据质量手册和有关文件规定各部门(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随机抽查3—5人检查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是否明确。
a) 组织如何评价监视和测量获得的数据和信息?
b) 分析结果是否用于评价?评价的内容是否充分?
理解要点:
a) 数据分析方法可包括统计技术。
b) 数据分析的目的: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评价在何处可以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c) 数据分析应提供有关以下方面的评价:
——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
——顾客满意程度;
——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
——策划是否得到有效实施;
——针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外部供方的绩效;
——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需求。
1质量记录形式和范围:质量管理体系记录要求必须做记录,记录的部门按所规定进行编制记录格式表格,采用书面文字、表格、录像和其他媒体形式。
2记录要及时、真实可靠,完整反映产品实际状况,文字通顺清晰,签字齐全,日期准确。
质量管理体系内/外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及随后的改进措施的记录应由公司行政部予以收集、归档并保存。
3生产过程相关部门除按记录4.2做好记录外,还要负责收集、整理、保管、检查,需归档的记录,经整理后交行政部保管。
4记录的贮存保管
相关产品技术资料按文件控制要求交行政部保管,一般性记录由记录部门自行按文件控制要求贮存保管,并做好标识便于查找,防止损坏丢失。
5记录的保存期限
5.1一般性资料运作记录保存期为2年,过期后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可进行集中管理。
5.2相关技术资料或其他主要记录按产品使用年限管理或长久存放。
6质量记录的销毁:质量记录(含各类档案)在需要销毁时,需由授权人批准。体系运行记录由管理者代表审批后执行。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以下方面有关的任何决定和措施:
(1)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方面的决定和措施,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机构、过程控制等方面的评价或变更的需要;
(2) 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决定和措施,包括服务质量特性、现有服务符合要求的评价、适应市场的能力的措施等;
(3) 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充分利用,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本公司资源现状,确定资源需求的改进决定和措施。
管理者代表负责编制管理评审报告,对以上这些决定和措施的实施进行跟踪并验证其效果,并将跟踪验证的结果作为以后管理评审的输入。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管理评审的报告,总经理负责批准管理评审的报告。综合部负责对管理评审策划的结果、管理评审报告、改进措施实施计划和对其执行情况验证结果等记录予以保存、管理,并负责对管理评审会议的签到与会议记录等记录予以保存、管理。
1 风险和机遇管理策划
质量体系全过程,基于《组织环境分析报告》和《相关方需求和期望清单》,按《风险和机遇及应对措施记录》进行风险识别及制定方案。
2 风险和机遇信息识别、评价
1)每年进行一次风险机遇信息识别、评价,加以补充完善,并根据评价结果决定是否再次进行分析、评价;
2)每年由总经理负责风险机遇措施有效性的评价;
3)如果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客户投诉,要立即启动风险机遇管理流程,针对发生的问题,进行风险机遇的分析和评价。
3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
1)应对风险可选择:风险、为寻求机遇承担风险、消除风险源、改变风险的可能性或后果,分担风险,或通过信息充分的决策保留风险等;
2)机遇可能导致采用新实践、推出新产品和服务、开辟新市场、新顾客等;
3)在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融合并实施这些措施。
4 风险和机遇措施的验证评价
1)评价风险和机遇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2)验证由总经理组织实施;
3)验证完成后,保留相关的证据。
5 风险和机遇的更新
1)每年各部门对风险和机遇相关的信息进行收集、评审,持续更新;
2)总经理组织相关部门对新的风险和机遇进行评审。
检测设备的控制
计量仪器必须经过计量校准方可使用。要制订周期性校准计划,作好校准记录。对非强制性计量规定的检测设备应根据检测设备的性能要求制订相应的操作规程和自校规程
企业是否建立了测试设备档案(台帐)。
企业是否建立了测试设备的管理办法和作业书。
企业是否建立了现有计量仪器的校准计划。
企业是否对现有测试设备标明校准状态,并保留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