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睿兴解析高企申报:规范研发费用的归集核算先,落实项目核算的规范性,对不同的项目进行分别设立专账,建立项目支出明细账等,实行以项目为核算对象的会计核算体系。)
一、定义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6〕32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中指出,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的居民企业。可见,未形成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是无法进行高企申报的。
二、认定所需条件
(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所指的知识产权须在中国境内授权或审批审定,并在中国法律的有效保护期内。知识产权权属人应为申请企业。
材料:企业获得的授权知识产权证书及近一次缴费复印件,授权通知书及缴费收据复印件。
(二)在申请及存续期内,知识产权有多个权属人时,只能由一个权属人在申请时使用。
材料:知识产权有多个权属人时,需提供其他权属人同意该企业使用本知识产权申报的声明,所有权属人需加盖公章。
(三)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获得对其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对企要产品(服务)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解读: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但是所获得的知识产权必须要对企要产品(服务)发挥核心支持作用,同时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通过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获得的知识产权,需到相应申请登记管理部门办理权利转移的变更手续。
(四)申请认定时专利的有效性以企业申请认定前获得授权证书或授权通知书并能提供缴费收据为准。
解读:企业计划在今年5月份申请,那么在递交申请资料前所获得的知识产权都是有效的。
(五)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主要产品(服务)是指高新技术产品(服务)中,拥有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且收入之和在企业同期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中超过50%的产品(服务)
解读: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是要拥有知识产权或者由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进行生产制造。主要产品则必须具备有效知识产权(即已授权),并且该知识产权是主要产品的核心技术。思路:RD→PS→IPRD即研发项目,PS即高新技术产品,IP即知识产权;1个RD可对应多个PS,1个PS可也对应多个IP。
三、知识产权分类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对企业知识产权情况采用分类评价方式,其中: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植物新品种、农作物品种、国家新药、国家一级保护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按Ⅰ类评价;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等(不含商标)按Ⅱ类评价。
解读:按Ⅱ类评价的知识产权在申请时,使用一次。因此在企业认定高企通过后,仍然需要维持企业知识产权的挖掘、申报。
四、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是指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专利、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
解读:科技成果直接的材料就是知识产权。
五、知识产权评分占比
企业创新能力主要从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企业成长性等四项指标进行评价。各级指标均按整数打分,满分为100分,综合得分达到70分以上(不含70分)为符合认定要求。
2021年获得的知识产权,真的不能用于当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评价了!
近年来申报高企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们都希望通过高企认定规范科研项目管理促进自身发展(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有丰厚的无偿补助),临时抱佛脚碰运气的情况屡有发生,那么申报我们究竟应该提前准备一些什么内容呢?小编接下来为您支招:
1提前准备好足够的知识产权数,切莫临阵磨
在高企申报中,知识产权是申报的块评分点,倘若企业没有核心的知识产权,加之知识产权数量不够的话,那就很难申报成功。然众所周知,专利的申请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特别是发明专利的申请,时间长达数年,如果没有提前进行准备的话,那么高企成功的几率微乎微,即使企业可以通过专利交易获得足够的专利数量,但也有可能因为种种问题而面临专利风险。所以说提前做好知识产权的准备工作,可以高企申报打下坚实的基础。
2进行研发费用归集,建立明确的财务管理体系,切勿财务不明
研发费用归集是企业进行高企申报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高企明确要求的。企业越早进行研发费用归集,建立明确的财务管理体系,不仅可以减少申报时的工作量,而且清晰的财务状况也会让您的高企申报成功率更高!
3建立人力资源体系,规范科研人员管理
在高企申报中,对于研发人员有一项明确的条件限制: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比例要在10%以上。所以,企业要想申报成功,必须建立清晰的人力资源体系,在保证研发人员的数量同时,也要保证研发人员的质量,合理安排人员的岗位职责,涉及到研发和生产共用的情况做好分摊,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使公司的技术需求得到满足。
4研发立项前建立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切勿权责混乱
在高企申报中,有些企业申请失败是因为无法归集研发活动,科技成功转化效率差。要知道,在研发立项前建立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人员权责分明,合理的归集研发活动,并以此向评定人员您公司的综合实力,突出您公司在解决难题、控制风险的同时,较强的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提高申请的成功率。
5提前规划科技成果,着重年均转化
高企申报过程中,有的企业在申报前通过临时购买知识产权,登记技术合同,申请软件著作权等方式以满足申报条件,人为忽视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逻辑链条,科技成果的转化一定是在研发活动之后,产品转化之前,也就是理论上而言必须先有科技成果,后有成果转化。因此在前期知识产权、研发费用、科研人员等准备充分以后,科技成果的年均转化率也非常重要。
高企申报是针对整个公司申报前三年科研项目的规范管理,只有做好充分的事前准备工作,您的高企申报才能万无一失,切勿临阵磨,临时抱佛脚。
知识产权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创新能力评分指标中的两项评分知识产权(30分)和科技成果转化(30分)密切相关,两项指标在评分中占比达到60分,知识产权的技术含量,数量和质量以及跟研发项目的密切度对高企认定打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企业拥有有效的I类知识产权很重要:
I类知识产权包括:发明专利、集成电路布图、植物新品种、农作物品种、国家新药、国家一级保护品种等;
II类知识产权包括: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外观专利(外观专利在高企申报中一般不被认可,不含商标)
5项以上的II类知识产权(5-6分)还不如1项以上的I类知识产权(7-8分)得分高!并且有效的I类知识产权可以多次重复用于高企申报,II类知识产权要近三年申请的,而且只能使用1次!
由此可见发明专利的认可度比实用新型、软件著作权要高很多。
2.知识产权的数量
高企认定评审要求“近3年内科技成果转化的年平均数不低于5项”(1个授权的专利对应1项科技成果转化),才能拿到次打分(25-30分)。因此,仅仅有一两个发明专利,是不足以在高企认定中获得评审的认可的!也就是说,成立3年以上的企业,想要在这部分拿高分,起码要拥有15项以上授权的专利!一般建议企业做到18至20项。
3.知识产权的相关性
在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上想要拿高分,企业知识产权数量满足要求的同时,也会关注知识产权对应技术的程度、对主要高新技术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知识产权获得方式。对同一企业而言,提供和企营业务收入有直接关联,能体现自主研发、销售或提供服务的知识产权得分更高。
总结:
自主研发的知识产权不仅是申报过程中重要的考核点之一,也是企业核心市场竞争力的表现。一般建议企业少提前一年开始布局相关知识产权。
总结有两种声音:
一种:1个发明专利或5个实用新型;
二种:15-18个专利。
认为只需要1个发明或5个实用新型即可申报高企的机构:让客户一下子申报十多个专利,就是在坑钱。
认为需要15-18个专利的机构:只拥有1个发明或5个实用新型就去申报,是对政策条件的肤浅认识,是在让客户冒险,看似给客户省钱,实际得不偿失。
而的这两种说法的依据分别是什么?谁对谁错呢?接下来和大家一起来分析讲解。
一种:申报只要1个发明专利或5个实用新型。
这个说法是有明确的依据的。即评审标准中,主观量化考核指标中相关规定。即我们常说的打分系统中,总分100分,其中知识产权部分为30分。
而知识产权部分的评分由知识产权类型、数量、性、与主营产品关联性、获取方式等几个方面组成。其中知识产权数量里的量化标准为1个发明专利或5个实用新型专利可以获得知识产权数量方面的满分(8分)。
这里是高企审核制度中对知识产权数量明确的量化要求。以此为评判标准,可以得出,高企申报只要1个发明专利或5个实用新型。
二种:申报需要15-18个专利。
这种说法不完整。完整的说法应该是以企业成立年限计算,成立3年以上的企业需要拥有15-18个专利,而成立3年以内的企业拥有的专利数应该是企业成立的自然年的年度数*5。
也就是说若企业成立2年就申报,企业需要拥有不低于10个专利,若企业成立1个年度,则需要不低于5个专利。
这种说法来自于哪里呢?
这种说法其实来自于对高企申报政策文件的深入解读和权衡。
评审的主观量化考核指标中,总分100分,知识产权部分占30分,科技成果转化占30分,研发组织管理水平占20分,成长性指标占20分。
除知识产权部分,科技成果转化占比也是30分,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技成果转化的细化得分标准如下:
平均年成果转化5项及以上得分为 25-30分,
平均年成果转化4项及以上得分为 19-24分,
平均年成果转化3项及以上得分为 13-18分,
平均年成果转化2项及以上得分为 7-12分,
平均年成果转化1项及以上得分为1-6分,
平均年成果转化0项及以上得分为 0分。
由此可以看出,平均年转化不低于5个科技成果,则能得到zuigao档分。
那科技成果转化是什么呢?
其实,这是一个流程,可以用下面的分段进程来表示:
企业开展科研立项---科研立项得到科研结果---科研结果用于产品的生产---新产品品质提高带动了销售的增加。
上面的流程,其实是高企审核的核心,不仅仅关系到了量化打分。更关乎到了研发费的审计和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的审计,这一点后面再说。
先说其中跟专利有隐含关系的一点,那就是科研成果。
所谓科研成果,其方式有两种:
1、一句话概括科研工作结束后得到的技术点也就是所谓的技术诀窍;
2、知识产权(专利、软著,申请知识产权自然就包含了技术点)。
这两者的区别在于:专利证书是科研成果在技术指标和认可度上的zuijia,根正苗红。而技术诀窍,虽然包含了技术点,但隐含了意思就很简单,这虽然是一个技术点,但是还没达到申请专利的级别。
在目前国内相对宽松的专利审核制度下,如果连实用新型专利都无法申请的技术点,其技术含量和被认可的程度可想而知。评审自然也清楚这一点。所以,在没有专利下的科技成果更容易被否。
为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被认可度,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部分:科技成果的材料用专利证书而不是所谓的技术诀窍,显得更为有利。而高企一般情况下审核的是企业前三年的材料。
由此计算:每年不低于5个科技成果转化,即15-18个专利,相对是保险的。所以,如果从知识产权得分的细则深入研究会发现,专利的数量越多,得分高的可能性越大。
根据企业所属领域并不一定都要一味追求发明专利,特别是对于配方类的发明专利其技术含量未必比实用新型高,只是因为配方和方式方法只能申请发明专利罢了。
(中睿兴解析高企申报:重点考核资料中是否有体现“研发项目-科技成果-高新技术产品-知识产权-技术领域”之间的相关性。
苏州思睿晶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公司拥有批、敬业、、经验丰富的项目申报技术团队,自成立以来,已累计向超过1000家企业提供过项目咨询服务,深受客户的信任和喜爱,在业内也拥有很高的声誉和评价。 营业范围:知识产权代理,版权注册,商标申请,专项资金,,高新技术产品,民营科技企业,中小型科技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科技小巨人,,体系认证,双创人才,*,人才等各类科技局、经信委、环保局项目。 业务覆盖面:江苏:南京,苏州(姑苏区,高新区,工业园区,相城区,吴中区,吴江,昆山,张家港,太仓,常熟)。无锡:江阴市、宜兴市、崇安区、北塘区、南长区、滨湖区、惠山区、锡山区及新区。常州全境,南通:南通各区,如皋,海门,海安,如东,启东。扬州各区。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 浙江:杭州,湖州,舟山,宁波,温州。 客户类型:园林绿化行业,纺织行业,电梯行业,电子行业,光电产业,信息技术产业,生物科技产业,磨具行业,机械制造业,药品行业等。(除贸易、咨询、行业外的所有行业) 由于我司在项目申报的出色表现,我司规模也日益扩大,由初十人的团队扩大到现在50人的申报队伍,为知识产权事业部、高企事业部、础设施事业部、人才项目事业部、创新项目暨金融类项目事业部部,且在昆山、无锡等地设置了办事处,客户遍及长三角及整个江苏省,其中高企申报成功率可达95%以上。然追求的TSS人从不满足,一直在追求精益求精,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养和服务水平。江苏中睿兴期待与您精诚合作,共创辉煌! 园林绿化行业 纺织行业 电梯行业 电子行业 光电产业 信息技术产业 生物科技产业 模具行业 机械制造业 药品器械行业 汽车制造业 汽车零配件 包装行业 造纸行业 新能源产业 光伏行业 风能行业 软件行业 设备制造业 物联网行业 互联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