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22000:2018较ISO 22000:2005主要的变化深圳汉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经广东省深圳市工商局批准并注册登记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综合管理咨询公司。公司具有丰富的培训咨询人才资源并组建了各个管理模块的培训咨询团队,致力于通过培训或咨询帮助企业解决管理困惑,如:体系认证培训与咨询、社会责任验厂培训与咨询、质量管理培训与咨询、现场管理培训与咨询,精益生产项目辅导、企业管理诊断等。公司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未来”的宗旨,为选择了我们公司的客户提供从未来需求考虑的符合企业实际的培训咨询方案。
1.标准结构的变化
▪ 采用HSL结构,与ISO9001保持一致,便于整合
▪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系统模型的变化(体系的PDCA和食品安全计划的PDCA)
2.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原则的变化,强调质量管理7大原则同样适用
3.术语的变化,比旧版新增28个术语;对CCP、OPRP和PRP之间的区别作了明确的描述
4.明确了前提方案的引用标准:ISO/TS22002族标准
5.强调基于风险的思维方法,加强组织层面的风险和运行层面的风险管理
▪ 增加理解组织环境(4.1)
▪ 增加理解相关方的要求(4.2)
▪ 增加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6.1)
6.强调高层力和食品安全文化(5.1,5.2)
7.强调食品安全目标可实现性(6.2)
8.工作环境强调人为因素和物理因素(7.1.4)
9.增加对外部开发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素的控制(7.1.5)
10.强调对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7.1.6)
11.强调对追溯系统的有效性进行验证(8.3)
12.强调对应急备和响应程序的测试(8.4)
13.原料、辅料和产品接触材料描述中增加“来源”(8.5.1.2)
14.增加对加工环境的描述(8.5.1.5.3)
15.OPRP和 HACCP均属于危害控制计划,对建立OPRP的描述更具体(8.5)
16.强调了针对PRPs和危害控制计划的验证(8.8)
17.产品撤回改为产品撤回/召回(8.9.5)
18.管理评审输入新增内容(9.3)
目的
为使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适宜性、一致性和有效性,需要根据策划频率进行确认与验证,以确保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范围
适用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
3.权责
3.1 食品安全小组:编写验证计划, 负责对PRP、OPRP和食品安全计划进行确认和验证;负责组织对验证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负责组织进行内部审核。
3.2 品管部:负责按食品安全计划对产品进行验证;负责终产品的检验。
3.3 各相关部门:验证本部门内,体系要求的过程得到实施;负责纠偏措施制定与实施;负责记录保持。
4.名词定义
无
5.作业流程
无
6.作业内容
6.1 食品安全小组需编写验证计划,计划需概述验证活动、完成频率及每个活动的负责人。
6.2控制措施组合(OPRP与HACCP计划)的确认。
6.2.1 确认的时机
6.2.1.1在OPRP、HACCP计划实施之前;
6.2.1.2在下列情况下,根据需要应对危害分析及质量风险分析的输入进行必要的更新,重新进行危害分析及质量风险分析,并对OPRP、 HACCP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改,修改的措施实施前要对其进行确认;
a) 当原料或原料来源、加工方法、营销方式、用途或成品的消费方式等发生变化时;
b) 发现有关危害或控制手段的新信息发生变化时;
c) 重复检查出现同样的偏差;
d) 生产中观察到异常情况。
6.2.2 确认的内容:要覆盖OPRP计划和HACCP计划全部内容。
6.2.3 实施确认人员:由食品安全小组编制确认表逐一确认;
6.2.4 确认结果的处理:当确认结果表明OPRP、 HACCP计划不能对食品安全危害及质量风险进行预期的控制时,应对OPRP、HACCP计划进行修改、重新评价和确认。
1. 目的
规定前提方案与操作性前提方案的编制步骤和实施方法,确保前提方案和操作性前提方案与本公司有关食品安全的需求相适应,并能满足如下目的:
a) 控制食品安全危害通过工作环境进入产品的可能性
b) 控制产品的生物、化学和物理污染,包括产品之间的交叉污染
c) 控制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的食品安全危害水平
2. 范围
适用于前提方案和操作性前提方案的建立、实施和保持的管理
3. 权责
3.1 食品安全小组负责前提方案和操作性前提方案的策划,包括编制、组织审核,以及实施的监视
3.2 厂长负责前提方案和操作性前提方案的批准
3.3 各部门参与和配合前提方案和操作性前提方案的策划,编制、执行和落实本部门负责的前提方案
4. 引用文件
ISO22000:2005之7.2;
ISO/TS22002-1:2009食品安全的前提方案 食品生产;
GB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食品法典会的《食品卫生通则》;
5. 名词定义
5.1 前提方案:食品安全在整个食品链中为保持卫生环境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活动,以适合生 产、处置和提供安全终产品和人类消费的安全食品
5.2 操作性前提方案:通过危害分析确定的、必需的前提方案OPRP,以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引入的可能性和(或)食品安全危害在产品或加工环境中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
OPRP/CCP的验证
验证包括:设备的检定、针对性的取样检测和对记录的审查。
监视设备的校准
生产部按《HACCP计划》中规定的频次将监视设备报品管部,由品管部委托计量测试检定所进行检定。
针对性的取样检验
品管部按《HACCP计划》中要求的频次对CCP点对产品进行取样检验,以验证设备设定的操作参数是否适宜。
记录的审查
生产部负责人按《HACCP计划》及中规定的频次对记录进行审查,审核人员与表格记录人员不可为同一人,审查后签名确认。审查是否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关键限值是否符合要求;关键限值发生偏离时是否采取了纠偏行动;记录中是否写明了实际观察到的具体结果;记录中是否有者的签名;记录是否有可追溯性;
纠偏记录审查的内容
a)纠偏行动记录中是否有采取纠偏的时间、原因分析、潜在不合格品的处理、纠正措施的实施与验证的内容;
b)纠偏行动记录中是否有实施者、批准者、验证者的签名;
c)纠偏行动记录是否有可追溯性;
CCP点、OPRP点、CQP点的人员必须接受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如:FSSC 22000、IFS和SQF)原理、食品危害知识和相应、纠偏措施的培训。
当人员发现CCP点、OPRP点、CQP点的观测值偏离关键限值(CL)时,应及时调整对象,在短的时间里使观测值达到关键限值(CL)以内,避免发生CCP点、OPRP点、CQP点的观测值偏离关键限值(CL)的情况。
适用时,当原料接受环节的CQP点发生偏离时,拒收偏离的原料,并按《供应商管理程序》规定对供方进行评价,重新选择合格供方
生产环节CCP点、OPRP点、CQP点发生偏离
1 人员按相应的操作规程,在可能的情况下,及时调整对象,使参数尽快恢复到关键限值(CL)内,并通报部门负责人,共同分析偏离原因,对偏离进行纠正,必要时停止加工。
2 通过加工测试或产品检验确认调整后的CCP恢复控制。
3 人员负责将偏离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实施隔离并做出明显的标识/记录,按《不合格管理程序》执行,并填写《异常状况处理追踪表》。
管理评审输入增加新的内容
管理评审输入
a. 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的情况;
b. 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包括组织和环境的变化;
c. 下列有关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的信息,包括其趋势:
系统更新活动的结果;
监视和测量结果;
PRPs和危害控制计划验证活动结果分析;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
内外部审核结果;
检查结果(如单位和客户);
外部供方的绩效;
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目标达成情况;
d. 资源的充分性
e. 发生的任何紧急情况、时间或撤回/召回;
通过外部和内部沟通获得的相关信息,包括有关各方的反馈和投诉;
改进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