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通常是由若干单体建筑结合配置而成的,无论规模大小,大致可分为阶基、屋身、屋顶三部分组成。阶基位于建筑下面,由砖石砌筑,承托着整座房屋;在阶基之上的是屋身,有木质柱作骨架,中间安装门窗隔扇;在往上就是由木结构屋架建造而成的屋顶,屋面四周均伸展至屋身外,并做成柔和雅致的曲线,且上面均覆盖着青灰砖或者琉璃瓦。
中国古代建筑多以众多的单体建筑组合而成为一组建筑群体,大到宫殿,小到宅院,莫不如此。它的布局形式有严格的方向性,常为南北向,只有少数建筑群因受地形地势限制采取变通形式,也有由于信仰或风水思想的影响而变异方向的。方正严整的布局思想,主要是源于中国古代黄河中游的地理位置与儒学中正思想的影响。
中国古建筑风格:
中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国家,这些所居住的地域,由于东西南北的自然环境不同与气候条件的差异,也由于不同地区各自产有不同的建筑材料,所以世代以来,他们便依自然条件与可能提供的材料,按照各自生产和生活的不同需要与习惯,创造了互不相同的建筑,并在长期发展中形成各自的建筑做法与建筑风格。
在北方黄土地区,古代人们利用黄土的特性,或用土坯,或夯土筑墙,以此筑成房屋,或构筑成窑洞作为住居。后来又用黄土烧制砖瓦,用以盖房既方便又耐久。在南方,气候潮湿多雨,人们便以竹木为建筑材料构筑房屋居住。
西南少数地区地处亚热带,常用竹木搭成杆栏式建筑。而青藏高原,少雨干旱,昼夜温差大,则多砌筑厚墙式平顶碉房。蒙古族地区,依逐水草而居的游牧习惯而搭制帐篷式住房(蒙古包),这种房屋易于拆架迁移。西部教建筑则喜欢采用尖拱形建筑。
总之,古代各族,因依自然条件与当地可能提供的建筑材料,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与需要,各自构筑了不同风格的建筑,共同丰富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内容,共同为发展*的古代建筑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古建筑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而鉴赏建筑艺术,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然后在通过比较典型的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从美术鉴赏角度来说,以下一些特点是应当了解的。
重庆彩煌仿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仿古建筑及修复和设计,20余年有着专业高精技术人员,对仿唐、仿宋、仿清、苏轼建筑造诣颇深,多次得到市、省及宗教人士的的高度赞扬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