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秉承独立、公正、的精神,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检验、检疫、、测试、认证等服务。我们的客户包括众多**和跨国公司,我们也为海关、工商、法院等机构提供服务。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在2020年9月8日发布的《可降解塑料的分类与标识要求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按不同降解条件将降解塑料划分为5类:淡水环境降解、堆肥环境降解、土壤环境降解、海洋环境降解及厌氧环境降解。
海南省地方标准DB46/T 505-2020《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 通用技术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全生物降解塑料的概念:
在自然界中如土壤和/或沙土等条件下,和/或特定条件如堆肥化条件下或厌氧消化条件下或水性培养基中,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作用引起降解,并终降解变成二氧化碳(CO2)或/和甲烷(CH4)、水(H2O)及其所含元素的矿化无机盐以及新的生物质的一种塑料。
可堆肥塑料基本要求
堆肥化是产生堆肥的一种需氧处理方法,是利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微生物,有控制地促进固体废物中可降解**物转化成为稳定的腐殖质的生物化学过程。可堆肥,是指在堆肥过程中,材料被生物分解的能力。 一种材料如宣称有堆肥能力,必须说明材料在堆肥化体系中(如标准试验方法所示)可生物分解和崩解,并且在堆肥终使用中是完全可生物分解的。堆肥必须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质量标准如低重金属含量、无生物毒性、无明显可区分的残留物。
可堆肥塑料基本要求
1)受控金属及有毒元素
由于堆肥之后的产物是要继续作为**堆肥使用的,在测试中假定有50%的有毒物质从塑料进入堆肥中,因此塑料中的指标不能**过该地区堆肥规定指标的50%。
2)挥发性固体
挥发性固体是指将样品的总干固体量(105℃干燥)减去样品在550℃焚烧后剩下的残留固体量,所得到的二者的差值,一般用于表征材料的**物含量。由于可降解塑料制品中也可添加无机填料,但为了保证该产品主成分依旧是塑料,有些标准规定材料的挥发性固体应大于50%(或51%),该项目有时也被纳入生态毒性。
3)生物降解性能
指在降解过程中材料中的**碳转化成CO2的量与其理论上完全转化成CO2值的比值,测试周期长为180天。一般对于可降解塑料的要求为降解率60%或90%,依标准而定。另一种衡量降解率的方式为相对生物分解率,以薄层色谱级纤维素为参比样品,计算样品与参比样品降解率的比值,一般要求为不**90%。
4)崩解性能
崩解性能是测定产品的终形态的状态下(如瓶、杯、膜、袋等)是否可以碎裂成不大于 2 的碎片,一般要求其大于2 碎片的干重不**过总干重的10%。有的标准可以用降解的堆肥装置来测定,有的必须使用中试级的堆肥装置(GB/T 19811)。
5)生态毒性
生态毒性用来测定样品堆肥后是否会对动植物有毒性。一般是参照OECD 208的种子萌发实验,将空白堆肥与实验堆肥产物按一定比例同时加入种下种子的土壤中,考察加入实验堆肥产物后的种子萌发率,并要求生长出的植物的生物质量大于空白堆肥的90%。有的标准还需要蚯蚓实验。
塑料被称为人类20世纪伟大的发明之一,但也被视为争议的发明。塑料在给人们生活带来较大便利的同时,也因人们不合理处置而给生态环境带来越来越难以承受的压力。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每年产生的塑料垃圾总量**过3亿吨,而且还在以每年约8~12%的速度增长,其中有约800万吨被直接排入海洋,到2050年为止,海洋中塑料垃圾的总量将**过海洋生物的总重量。传统塑料在自然界中降解速度较慢,需数十年甚至数**才能完全自然降解,这给海洋、生态环境乃至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为解决塑料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2008年6月1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又称“限塑令”),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薄塑料袋。
为响应我国可持续发展,推动生物降解塑料行业的发展,满足企业对塑料产品可降解性能认证的需求,我们中心已建立了包含受控堆肥测试能力的生物降解实验室,并已通过CNAS+CMA认可,认可范围覆盖欧盟EN 13432,美国ASTM D 6400,ISO 17088,标准GB/T 28206及海南**DB 46/ T 505 – 2020等产品标准所要求的生物降解性测试。除此之外,食品级可降解塑料还需满足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标准的要求,IQTC可为食品级可降解塑料提供食品接触材料安全+生物降解性能评估的一站式、全供应链的测试及合规咨询服务。有需求的企业请联系我们。
广东杰信检验认证有限公司(GTIC),成立于2009年,位于高新园区天河软件园内,是一家具有立法人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公司坚持科技创新,于2015年成功进入广东省企业培育库,以及获得2015年广州市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称号,2017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8年获得高新企业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