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造适合培育河蟹的池塘条件。池塘水源要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灌排水方便。土质较好为粘土。池塘面积不宜太小,太小水质不宜控制,较好不能小于3亩。池中要设有滩面,供河蟹在上面栖息觅食,占池塘面积的三分之一。池中还要移植一定数量的水生植物,为河蟹藏身避敌、蜕壳提供安静的环境,还可作为河蟹的补充饲料,同时又可改善水质,防止池水过肥。池底淤泥不能过多,淤泥过多耗氧量大,水质易变坏,一般要求淤泥厚度以15厘米为好,防逃设施应建在堤岸上,不能建在堤岸的坡上,高度以50厘米为宜,向内倾斜角度为15度,一般采用双层塑料围成即可。 二、加强放苗期间的管理。千万不能忽视清塘灭害。刚入池的蟹苗很弱小,如果清塘灭害不**,就会严重影响蟹苗的成活率。清塘工作一般在放蟹苗前10~15天进行,用生石灰或其它药物*敌害,做到干净**。清塘一周后就可进水,进水时**用40~60目筛绢布严格过滤,严禁敌害生物入池。 放苗时注意:①水温温差小于3℃,较好没有温差,放苗**定要测好水温做到心中有数。②放养**定要等清塘药物的毒性*消失后方可,方法是:可用玻璃杯取一杯池水对着光线看,如发现有许多浮游动物,说明药效消失即可放苗。③蟹苗入池前较好先往蟹苗箱上淋些水。因经过长途运输的蟹苗腮腔失去大部分水分,如果突然放入池中,会因吸水过急造成死亡,因此应先淋些水,等蟹鳃腔慢慢吸满水后再放入池中。 三、有意识地控制河蟹的生长。怎样控制河蟹生长,使之达到每公斤160只左右甚至较小呢?**,增加放养密度,由以前的放蟹苗250克增加到 500克(8万只左右)。这样培育的河蟹由原来的80只/公斤,增加到160只/ 公斤,密度增加,生长减慢,规格变小。放苗后还要看蟹苗的成活情况,一般蟹苗变成小蟹后每亩应达3万只, 这样的密度才有希望培育出较理想的河蟹。其次,控制饵料。基础饵料培育较好的池塘,一般在2 个月左右的时间不另投饵料,个别池塘**饵料不足,可以补充些饵料,但要少量。这样前2个月的河蟹规格控制在2克左右。2个月后投喂些打碎的杂鱼等饵料, 每天下午投喂一次,数量根据生长情况为河蟹体重的5%~20%,从饵料上人为地控制其生长。此外,要加强日常管理,做到每天巡塘,仔细观察河蟹的活动情况,定期向池中泼洒生石灰以改善水质,每月或旬测体重和体长,掌握河蟹的生长情况,做好记录,便于管理和总结经验。 秋末冬初,是养殖河蟹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又是河蟹较易死亡的时候。有的河蟹养殖户不注意加强管理,造成河蟹大批死亡。因此,预防秋冬河蟹死亡,是提高河蟹成活率的关键之一 ,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自然死亡 俗话说:“西风起,蟹脚痒”。每年9月一l1月,都有一批生长了2年的河蟹由“黄蟹”脱壳成为“绿蟹”,性腺成熟,进入其生命的最后阶段。凡是脚痒要逃跑的,因已经成熟,体内渗透压升高,不能适应淡水低渗透压环境,大部分会自然死亡。对这些河蟹应趁其活时及时捕抓出售。 2、感冒死亡 秋冬季白天黑夜温度变化大,水温差别也大,有时达l0℃ ,河蟹很不适应,*感冒,导致食欲不振、呼吸困难而死亡。预防办 法是:平时要注意调节水位,控制水温剧变。注入新水时温差不要大于3oC,水面要种些水葫芦 水花生等覆盖植物。但不要大于水面的1/2。天气变化时,要加深水位。 3、消化不良死亡 因气压、水温变化,河蟹的食欲改变,很*引起消化不良而死亡,这就是平时所说的“胀死”,严重时会全部死亡。防治办法:①改变水质、定期用石灰水消毒;②在食物中定时加抗菌素和生长素;⑧不喂或少喂植物性饵料;④投食要定时定量,水温下降时要适当减少其投饵量。 二、巧捕方法 秋冬两雹正是河蟹捕捞的旺季,成蟹需尽快起捕销售,幼蟹应抓紧捕捉投放或并塘。因为河蟹能在水中生活,又能上岸活动,在环 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又会掘洞而居,所以捕捞较为困难。捕捉成蟹,人们常利用其生殖洄游习性,在其洄游通道上进行捕捉与成蟹相比,幼蟹却不具有这一习性,捕捉起来就较为困难人们总结了以下几种捕捞方法。 1、地笼捕捉法 幼蟹由于增长体重及脱壳的需要,摄食较为旺盛 在水温适宜的情况下,它们常在池边浅滩处及水草丛中寻找食物,这时捕捉幼蟹可设置地笼、网套等捕捞工具,一般在**天晚上放置,第二天早上起捕。由于幼蟹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常在夜晚出来找食,在地笼中先放入河蟹喜食的鱼肉动物内脏等饲料进行引诱,效果会较好。 2、抄网捕捉 水草是幼蟹培育池中不可缺少的物质,由于水草幼嫩、可口,还能起到遮荫避暑的作用,幼蟹常在这里栖息 捕捉时,可用手抄网等工具**抄入水中,然后*地连水草一起捞起,由于幼蟹较为敏捷,遇声响后立即下潜。而落入网袋,剔除杂物,即可一一捕捉。 3、拖网捕捉 若池中幼蟹密度较高,可用拖网捕捉。捕捉时,可将拖网沿池边来回拖拉。幼蟹会被动进入网袋。起网后即可捕捉。使用这种方法,常在并塘后的幼蟹池中进行。使用时要注意次数不能过多,防止搅混水体,引起池中缺氧,造成存塘幼蟹死亡。 4、流水刺激捕捉 将池水排干,幼蟹常钻人洞中或潜入底泥。这时,可利用幼蟹具有逆流而行的习性,用微流水刺激,待幼蟹出来时捕捉。方法是在池*理一道小沟,在池塘的一边缓慢进水。另一边以相同的速度出水,在水流处,常有许多幼蟹逆流而行,并进入小沟,捕捉起来较为方便。 5、搭巢捕捉 利用幼蟹穴居的习性,在捕捉时,可事先有意识地投放砖块、瓦片等障碍物,待池水排干后,幼蟹会自动地钻入其中。掀开砖块、瓦片即可捕捉。在冬天。池水抽干后,沿池边用湿草包、水草团、农用薄膜等覆盖。因其中温暖。幼蟹会以此为巢穴,捕捉时,可顺次地掀开这些覆盖物。 6、挖洞捕捉 池水抽干后,幼蟹常钻人洞中。发现蟹洞,可用小铲沿池边挖穴,挖到洞底,即捕捉。 7、干塘捕捉 将池水**抽干,因幼蟹来不及打洞而暴露池底,可直接下水捕捉。综合使用上述各种幼蟹捕捉法,可干净、**地捕完池蟹晨祝辉宏/散养绿壳草鸡蛋哪家好/散养绿壳草鸡蛋价格由泰兴市晨祝辉宏家庭农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