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薯(Rhizome of Winged Yam)又名参薯、黎洞薯、大薯、薯子等,为薯蓣科植物参薯的块茎。伪山药,性味甘,平,*。其形态为:参薯,多年生缠绕草本。块茎肉质,长达60厘米,形状和颜色多种。茎锐四方形或有4狭翅,平滑无毛。叶对生;叶腋内常有零余子;叶片心状卵形至心状长圆形,裂片近圆形,长8~16厘米。宽5~8厘米,先端锐渐尖,基部心形,有脉7~9条。栽培或**。分布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主治脾虚泄泻;肾虚遗精;带下;小便频数;虚劳咳嗽;消渴;疮疡溃烂;汤火伤。具有健脾止泻;益肺滋肾;*敛疮的功效。 ①《南宁市药物志》:块茎能促进溃疡的肉芽生长。并有收水生肌,使疮面结疤作用。研末治汤火伤及面部烂疮。配猪腱肉服,治眼珠**,俗称“螃蟹眼。”②《广西药植名录》:“补脾肺,涩精气,消肿,止痛。”销往全国各地 ** : 御食园 ; 产地/厂家 : 广东 ; 蛋白质含量 : 8(%) ; 淀粉含量≥ : 38(%) ; 不完整块根≤ : 10(%) ; 完整块根≥ : 90(%) ; 等级 : 3 ; 品种 : 甘薯/红薯/地瓜/番薯/白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