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微生态制剂的种类及其在水产健康养殖中的应用 按照用途,微生态制剂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体内微生态改良剂,将其添加到饲料中用以改良养殖对象体内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应用较多的乳酸菌、芽孢杆 菌、酵母菌、EM菌等;另一类是水质微生态改良剂,将其投放到养殖水环境中以改良底质或水质,主要有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EM菌 等。 1.1、光合细菌 光合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类细菌。其菌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生物素、类胡萝卜素、辅酶Q等生理活性物质。该细菌能吸收水体中 的氨氮、亚硝基氮、硫化氢和**酸等有害物质,抑制病原菌生长。王怡平(1999)等将固态光合细菌用于*绒螯蟹的人工育苗中,当其质量分数为 (1.5~2.5)×109 个/ml时,氨氮和亚硝酸氮的去除率在90%左右,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明显下降,并且蟹苗的成活率也比对照组提高了15.7%。笔者曾做过试验,在饲养中 华绒螯蟹的池塘内施用光合细菌,每千平方米放蟹种750只,每15~20d施用一次光合细菌,整个养殖周期未施用任何鱼药,池塘保持水质清新、底质良好, 且未发生病害。 1.2、芽孢杆菌 芽孢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是普遍存在的一类好氧性细菌。该菌能以内孢子的形式存在于水生动物的肠道内并分泌活性很强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可 有效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促进水生动物生长;它也可以通过消灭或减少致病菌来改善水质;芽孢杆菌还可以分解并吸收水体及底泥中的蛋白质、淀粉、脂肪等**物 以改善水质和底质。刘克琳、何明清等用芽孢杆菌的添加量为1×107个/g的饲料对鲤鱼进行生长及*功能试验,结果试验组的体重增长对比组提高 11.8%,饲料系数下降0.24;试验组鲤鱼的*器官---胸腺、脾脏生长*,T、B淋巴细胞成熟快、数量增多,产生的抗体增多,*功能增强,肠 粘膜也出现有利于增重、防病治病的生理变化。李卓佳、张庆等利用以芽孢杆菌为主导菌的微生物复合制剂进行养鱼池**污泥的分解试验,有益菌的质量分数为 (1.5~4.5)106个/L。1个月后,池底原有厚3~5的**污泥被分解,鱼类的生长明显加快。 1.3、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是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统称,属于自营性细菌的一类。亚硝化细菌将水体中的氨氮转化为亚硝酸氮,硝化细菌能将亚硝酸盐化为对水生动物无 害的*氮。硝化细菌主要与其它细菌一起制成复合微生物制剂。笔者曾试用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处理泥鳅的养殖废水,24h后,化学需氧量下降80.6%, 亚硝基氮的去处率达90.2%,氨氮的去除率达98.5%。 1.4、反硝化细菌 反硝化细菌由具有反硝化作用的微生物种群组成,主要是把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转变成氮气释放出来,多用于处理底泥。在养殖池底层溶解氧** 0.5mg/L、pH值8~9的条件下,反硝化细菌能利用**物中的底泥作为碳源,将底泥中的硝酸盐转化为无害的氮气排入大气中。反硝化过程能大量消耗池 塘底层的发酵产物和沉积于底层的**物,使底层污泥中**物和硝酸盐的含量*减少,有效防止气候突变引起的水质巨变。 1.5、乳酸菌 乳酸菌是一种能使糖类发酵产生乳酸的细菌,它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致病菌的增殖、**物的腐败。乳酸菌可以分解在常温下不易分解的木质素和纤维素,使**物发酵转化成对动、植物有效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