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代表(企业分管质量工作的上层)。 10 企业是否设立了管理者代表。深圳汉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经广东省深圳市工商局批准并注册登记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综合管理咨询公司。公司具有丰富的培训咨询人才资源并组建了各个管理模块的培训咨询团队,致力于通过培训或咨询帮助企业解决管理困惑,如:体系认证培训与咨询、社会责任验厂培训与咨询、质量管理培训与咨询、现场管理培训与咨询,精益生产项目辅导、企业管理诊断等。公司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未来”的宗旨,为选择了我们公司的客户提供从未来需求考虑的符合企业实际的培训咨询方案。
管理者代表是否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权限,是否有足够的权力从事质量管理。
管理者代表是否定期向企业负责人报告质量体系运行情况。
企业应提供委任管理者代表的书面。
质量手册中应列明管理者代表的职责、权限使其保证质量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确保企业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质量手册中应给予管理者代表足够的权力,使其在质量管理工作中不受其它人员的干预。
管理者代表应定期向企业负责人报告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应有见证材料。
a) 与其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主要有哪些?
b) 是否从中识别出风险和机遇?
c) 是否采取对应措施?
d) 是否将风险机遇措施输入4.4和6.1?
e) 对这些内、外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的情况如何?
理解要点:
a) 这些因素可以包括需要考虑的正面和要素或条件。
b) 外部因素可涉及国际、国内、地区和当地的各种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等因素,可能产生:
——来自出口的风险机会(必要时);
——来自法规(行政)的风险;
——来自技术滞后的风险或的风险与机遇;
——来自不正当竞争的风险;
——来自市场需求的风险和机遇;
——来自文化差异的风险和机遇;
——来自社会监督(如媒体)的风险;
——来自经济因素的风险。
c) 内部因素涉及组织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等相关因素,可能产生:
——组织绩效所带来的风险或机遇;
——人员素质及稳定性的风险或机遇;
——采购、设计、生产、服务、检验等关键环节的风险与机遇。
为确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本公司建立和执行《管理评审控制程序》,一般每年举行一次,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总经理负责对实施管理评审的时机和频次进行策划,并按《管理评审控制程序》和策划的时间间隔主持评审本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管理评审的内容应包括:
(1) 本公司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执行情况,并对本公司现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是否适应情况的变化做出评价;
(2) 对现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否能持续有效和充分满足标准和产品的要求及本公司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质量目标/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实现程度做出评价;
(3) 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做出评价。
(4) 评审的结果应导致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产品实现过程及产品质量的改 进和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
1. 目的
1.1 通过对在产生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应以适当方式标识产品,以防止误用和混用,并通过性标识及其记录系统实现可追溯要求。确保产品从进料开始到出货给客户的过程中,在任何点的生产、储存、品质状况均能获得鉴别。
1.2确为已进入消费市场的产品发生召回要求时,确保有本企业标志的产品在任何时候从市场召回
时都可能有效、快速和完全进入调查程序,并实施召回。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标识进行有效
控制,满足客户需求和期望,更有效的进行质量追踪。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的生产物料、半成品、成品以及用户退回的产品。
3. 权责
3.1 仓储部:
对入库及出库的成品、原物料的数量、规格作明确标示;并详细记录成品、原物料收发的过程、批次,以利追溯。
3.2 生产部:
负责车间进行食品安全生产和过程控制。负责生产过程中的原物料、半成品、成品的标识、分区摆放和维护,对供给的原料按标准作业流程作业,做相关生产记录。
3.3 品管部:
对原物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检测记录的完整性、标示的正确性作查核,以保证出厂成品的可追溯性,对半成品及成品的实时,根据测试,确定产品是否存在安全危害或潜在的危害,明确产品的合格与否。必要时组织相关部门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追溯。产品出厂后发生异常,主导产品的召回。
3.4 营销部:
负责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并及时反馈品管部。
本公司建立和执行各种沟通机制,以促进各职能、各层次间交流信息、增进理解、协调行动,确保对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
内部沟通的范围应确保在本公司内各不同及不同层次之间进行,且应确保沟通接口信息传递的正确性。
内部沟通的内容应涉及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过程及其有效性。
内部沟通的方式可以有直接沟通、会议、书面通知、文件会签、检查、评比、内部刊物、文件、告示栏、公司内部人员的建议书等。
总经理负责本公司QMS有效性的内部沟通;管理者代表归口管理本公司内部沟通活动,并负责协调各之间的沟通;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内部有关质量信息方面的沟通。
合同评审的管理应有书面的程序。程序应包括合同变更后的控制。合同评审要有记录。
合同评审程序中应明确规定各环节负责的部门或人员。
每个接受的合同,都要将相关的要求(用户要求、技术规范、法律、法规)转化成便于掌握的生产任务通知单或其它实施性文件,随机抽查3—5份这类实施性文件,检查工序工人是否能正确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