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能源管理服务认证 RB/T302-2016深圳汉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经广东省深圳市工商局批准并注册登记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综合管理咨询公司。公司具有丰富的培训咨询人才资源并组建了各个管理模块的培训咨询团队,致力于通过培训或咨询帮助企业解决管理困惑,如:体系认证培训与咨询、社会责任验厂培训与咨询、质量管理培训与咨询、现场管理培训与咨询,精益生产项目辅导、企业管理诊断等。公司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未来”的宗旨,为选择了我们公司的客户提供从未来需求考虑的符合企业实际的培训咨询方案。
*物业管理服务认证 GB/T20647-2006
*保安服务认证 GA/T 594-2006
*茶馆经营服务认证 SB/T10654-2012
*商务饭店服务认证 SB/T11045-2013
*节约型餐饮服务认证 SB/T11046-2013
*餐饮服务认证 RB/T 309-2017
*有机餐饮服务认证 RB/T153-2016
*餐饮配送服务能力评价 SB/T10857-2012
*绿色饭店认证 GB/T21084-2017
*清洁环卫服务资质 GB/T26720-2011 SB/T10596-2011
*企业评价服务认证 GB/T27925-2011
*企业成熟度评价认证 GB/T27925-2011 GB/T29187-2012 ISO10668-2010
业务部提供有关合同协议
服务部员按合同组织送货
公司安装人员安装调试 对顾客培训
安装人员护航 顾客人员上岗操作
验收,双方确认
(满意率调查)
维修服务 备件提供
接待电话咨询式投诉
建立客户档案
使用情况及改进意见征求
4.2 服务部建立一套符合我公司全面动作的售后服务制度,此制度包括了我公司各个有关部门的服务环节,制度保证了我们服务的规范性及可操作性,目前我公司的各种制度已经装订成册,可供随时查询。
4.3 公司服务制度汇总本,已由售后中心以受控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个部门,学习并执行。
4.4 办公室应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制度的学习,对于新上岗和转岗的人员必须在上岗前进行培训,否则不予上岗,培训情况应纳入个人培训档案,作为年度考核及晋升的条件。
4.5 公司制订的售后服务制度,规范主要有:售后服务管理办法,售后服务人员礼仪、行为规范,客户投诉和提案方面的制度,售后服务人员培训及从业规范制度,产品配送服务管理办法,质量技术服务管理制度,培训管理制度,产品退换货制度,物品返修规范,网点管理规范以及顾客跟踪服务规范,产品保修时间、维修收费标准、维修承诺等。
4.6售后服务制度执行由售后服务管理师组织监督检查,并提出考核,对于发现的不合格,售后服务管理师写出不合格报告,交给不合格部门,不合格部门根据不合格项,提出整改意见,并制订纠正措施,经管理师确认后实施。
4.7公司的服务流程是符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的,各有关部门应严格执行遇有个别情况,为了顾客的利益,经请示公司总经理后,可以违反原流程进行操作,但一般情况下还是按流程工作。
1 目的
为识别售后服务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评价出可能出现的重大投诉因素,选择合理、可靠的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以降低风险,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本公司售后服务诸因素的识别、评价及削减措施的制定与实施,适用于本公司和售后服务因素的识别、评价及削减的管理。
3 职责
3.1 服务部调度员是本程序的管理者,负责售后服务诸因素的识别、评价与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3.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售后服务诸因素识别,制定削减与应急措施并实施。
4 程序
4.1售后服务诸因素识别与评价组织
4.1.1售后服务诸因素识别小组
服务部调度员负责组织售后服务诸因素识别小组。
4.1.2 售后服务因素识别与评价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a.熟悉本部门服务规范和技术;
b.具有风险意识和售后服务管理能力;
c.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及责任感;
d. 具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和现场经验。
4.2 售后服务诸因素识别
4.2.1售后服务的范围
适用于售后服务与安装调试过程,对其可控制和可施加影响的售后服务因素,本适应范围同时适用于本公司可施加影响的相关售后服务(如外委网点)方。
4.2.2识别的方法
a. 各部门收集售后服务有关的识别材料,并负责识别本单位的售后服务因素。
b. 售后服务因素的识别可采用调查表法、现场观察、过程分析、交谈、查阅有关文件和记录等方法;
c. 各有关部门将所识别的售后服务诸因素报向服务部调度员进行汇总,并存档。
4.2.3在进行售后服务因素识别时要充分考虑以下方面:
a.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
b.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
c.十种类型:送货、安装、调试、维修、返修、、备品备件供应、产品召回、投诉处理、客户关系等问题;
d.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4.2.4识别过程中还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a.常规的和非常规的售后服务条件,包括送货装卸货物、维修超范围和超时试运行护航;
b.事故和潜在的紧急情况,包括来自:
——产品或材料的包装缺陷;
——安装调试中设备的重大损坏;
——设备运行中出现的安全事故;
——恶意破坏和违反操作规程;
——已离开本公司的存在潜在、显著质量隐患的不合格产品;
c.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售后服务管理要求;
d.丢弃、废弃、拆卸和处理有关备品备件;
e.来自以往活动的危害和影响。
1 服务文化
1.1服务理念
1.2服务承诺
1.3服务策略
1.4服务目标
2服务制度
2.1服务规范
2.2服务流程
2.3服务监督与奖惩
2.4服务制度管理
3服务体系
3.1组织管理
3.2服务网点
3.3人员配置
3.4业务培训
3.5服务投入
4配送与安装
4.1商品包装
4.2配送服务
4.3安装调试
5维修服务
5.1维修保障
5.2维修设施
5.3返修支持(到供应商处)
5.4技术支持
6客户投诉
6.1投诉渠道
6.2投诉记录
6.3投诉处理
7客户管理
7.1沟通渠道
7.2客户关系
8服务改进
8.1服务改进
8.2管理改进
9评分标准
认证申请时申报的企业人数怎么核定?
答:首先,企业在提交服务申请表的时候公司会进行一次审查。人数需要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比如某企业提交的资料上有全国200个服务网点,上报人数只有200人,明显不合理。审查时会根据不同行业的情况,产品和服务的情况,初步做一个人数核定。
在现场审查的时候,审查组也会再核定一下企业人数,看审查的人日数是否足够,确定是否增加审查日,或缩小认证证书范围。
怎么做才能获得较高服务认证星级?
步:成立的售后服务体系小组,由一名职权较高的分管副总牵头,作为“服务体系负责人”开展工作;
第二步:对照标准和行业特性,完善不足。这里要注意一下,“行业特性”很重要,也是评审时需要了解的问题。相比同行,我们的服务水平到底怎么样,相比其他行业,我们是否有欠缺,要如何弥补。实际上我们的评价是在同行业内进行的,比如航空公司的五星级认证,和电动自行车的五星级认证就不可能是一个水平;
第三步:扎实做好售后服务的标准化。这里说的标准化并不仅是《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这一个国标,而是有可能超越,更细化的指标。拿家居行业来说,就应该参照《家居行业经营服务规范》这个行业标准。
所以认证前期组织相关的咨询进行实地诊断,或进行一次预评审,是不少大企业采用的方法。
1 《保修时间,收费标准等相关规定》
2 《报修,送修和上门维修服务控制程序》
3 《召回及补救赔偿控制程序》
4 《产品退换货控制程序》
5 《维修设施控制程序》
6 GB/T16784---2008《工业产品售后服务维修》
7 GB/T 9969-2008《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
8 《中华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9 《国家危险废弃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