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 的:深圳汉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经广东省深圳市工商局批准并注册登记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综合管理咨询公司。公司具有丰富的培训咨询人才资源并组建了各个管理模块的培训咨询团队,致力于通过培训或咨询帮助企业解决管理困惑,如:体系认证培训与咨询、社会责任验厂培训与咨询、质量管理培训与咨询、现场管理培训与咨询,精益生产项目辅导、企业管理诊断等。公司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未来”的宗旨,为选择了我们公司的客户提供从未来需求考虑的符合企业实际的培训咨询方案。
1.1以预防保养为手段,使生产设备能够确保实际的生产能力及正常运转;
1.2确保工装的设计、制造、维修与保管得到有效控制,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2. 范 围:
2.1公司所属与生产有关的生产设备的登记、保养、维修与报废管理。
2.2公司所属工装的设计、制造、验证与使用控制。
3. 权 责:
3.1生产部:生产设备日常保养与维护和工作环境提供、保持。
3.2生产部:生产设备的登记管理、定期保养与维护;工装的设计、制造、维修与管理。
4. 定 义:
本程序引用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和ISO22000:2018中的定义及术语及下定义。
4.1工艺装备:简称工装,是产品制造过程中所用的各种工具的总体,包括夹具、、量具、检具、钳工和工位器具等。
4.2工位器具:指工具箱、料箱、工件箱、工具架、料架、运输小车、托盘等物品。
5. 作业内容:
5.1生产设备的管理
5.1.1生产设备的提供
5.1.1.1对于公司重大的生产设备的需求,由总经理按照公司的发展规划、市场前景、投资方向、生产能力及人员能力等情况进行确认并提供;
5.1.1.2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基础设备(如搬运工具、软件、通讯工具等),由生产部门主管或仓管人员提出需求,经总经理批准后,由采购人员按照《供方与采购管理程序》的规定进行采购;
5.1.1.3基础设备的领用应遵循公司规定的手续,采用以旧换新、及时归还、领用登记等方法对其进行基本控制。
5.1.2生产设备的登记
5.1.2.1凡影响产品过程能力的生产设备,均须由生产部统一进行管理,建立包含生产设备名称及相应出厂编号、制造商、使用部门、运行状况等内容的《机仪器设备清单》,以明确生产设备的使用状况,设备编号原则为SCSB(表示生产设备)-流水号(XXX)。
5.1.2.2生产设备或基础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设计原理图等原始资料应按照《文件与记录管理程序》的规定进行归档与保存。
5.1.3生产设备的使用
5.1.3.1生产设备的使用应按照生产设备的操作说明书进行,必要时,由设备管理人员编制《设备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5.1.3.2生产设备操作人员在操作各类生产设备前,应由设备管理人员或有经验的操作人员对其进行培训或,使其熟悉生产设备或工装的性能,掌握生产设备的安全使用方法和保养注意事项。重点工作的生产设备操作人员在培训或考核合格后,应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程序》进行记录。
5.1.4生产设备保养作业
5.1.4.1 生产作业人员在生产设备操作过程中,应进行日常保养工作,保持生产设备的清洁,生产设备的表面应无严重灰尘、无油污、无泡、冒、滴、漏等现象,每天对生产设备进行必要的擦拭或加润滑油等,具体见《设备、设施清洁管理规范》,并将保养情况记录于《机器保养记录表》。
5.1.4.2 主要重大生产设备的故障点检须每日由生产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并将所发现的故障记录在《机仪器维修记录表》上,故障点检结果作为维修及保养依据。
5.1.4.3所有生产设备的定期保养(周保养、季度保养或年度保养等)或点检,应根据公司设备的实际状况由设备管理人员编制相应的《生产设备保养计划》,经主管人员批准后,由设备管理人员按照计划,依据相关的生产设备保养常识及规定进行保养或检修作业,并将结果记录于《机器保养记录表》上。
5.1.5 生产设备维修作业
5.1.5.1 当生产设备发生以下故障时,作业人员应立即通知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及时维修,以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A. 受到损伤、摔落、破坏而影响其性能时;
B. 过载或操作失误而影响其性能时;
C. 生产设备不能正常运转时;
D. 对生产设备的性能表示怀疑时等;
5.1.5.2 生产设备维修作业由设备管理人员进行故障排除或调整,对不能修复的生产设备,可通知生产设备供应商进行售后服务,必要时,聘请外面维修。
5.1.5.3 生产设备维修结果应记录于《机仪器维修记录表》上。
5.1.6生产设备报废作业
5.1.6.1生产设备故障不堪修复或生产设备超出使用寿命并无法使用时,由生产部主管上报,总经理核准后,进行报废处理。
5.1.6.2生产设备报废后,须由权责单位记录在《设备报废封存申请表》中。
1、 为公司操作管理人员的仪表、卫生、清洁及食品处理的实际建立一套广泛而细致的守则。
2、 保证在食品车间工作的职员重视个人清洁及卫生实践。
3、 确保有个人仪表、卫生、清洁及产品控制的守则可以被他们理解。
4、 确保公司所有生产及分发的产品具备的质量并无污染。为使定义分类更加清楚,《手册》又细分为:一般加工区和加工车间区两部分。
这样员工可以更加注意手册中适用于易发生污染产品加工区规则,任何不属于加工区的员工参观加工区时,必须遵守加工区员工所应遵守的相同规则。
从定义上考虑车间加工区应包括:任何使用原料及包装材料制作成品的工作区域,包括废品回收再造区域,同时包括化验室、维修间、锅炉房。
一般工作区的规定适用于不在加工区工作的员工,比如物质分配、销售、交通及其他非加工区部门,仅属于办公室的职员,只属于办公室急救科的护士,应遵照公司办公室标准遵守守则。
在加工车间工作区工作的员工应同时遵守一般生产区及加工车间区的规定。
次品指标
A.定义
a) 有些食物,尽管按照目前的卫生与清洁手册进行生产仍然会有微量自然的或不可避免的次品,并不危害健康。
b) 美国食品与药物对按照卫生与清洁范例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次品建立了等级标准,并依此标准作为对可行性生产的。
B.次品生产指标
a) 所有食品厂必须时刻遵守卫生与清洁手册中的所有规定。
b) 仅仅依从FDA为自然的及不可避免的次品规定的先行标准,并不表明FDA会不管一个违反卫生惯例而生产出不正当产品的生产厂商。
c) 永远不要把已超出FDA规定的可接受标准的次品材料同另类的许多产品原料混在一起。
d) 对食物成分的相互混合有疑问时,请询问你们的。
维护保养
1.精心维护好设备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转、延长使用寿命、减少各类修理工作量、降低维修费用等方面都有显著效果。为此,特制订本制度。
2.严格执行设备的“两保”制度。操作者应按照本设备的维护保养规程,做好本设备的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在定期保养结束后,组织人员逐项进行检查,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由设备员或车间提出处理意见。
3.车间应加强巡回检查,将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处理,应做到预防为主,及时排除故障。
4.为了维护好设备,操作工应做到:
4.1日常保养
要求操作工人在每班生产中必须做到:班前对设备的润滑、传动机构、滑动面等进行检查,确认无问题后,再开动设备;班中要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设备,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处理;下班前要认真清扫设备,清除铁屑,擦拭清洁,在滑动面上涂上油层。
文件控制
为对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的所有文件进行控制,公司编制了《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对以下内容作了规定:
a) 将文件进行分类,规定了各类文件的批准人,以确保文件的准确性、实用性。
b) 对文件的评审、修改方法、审批手续以及文件的更新做出规定。
c) 文件的更改过程予以记录,并采用修订状态标识,以便识别文件的现行状态。
d) 规定文件管理职责,以保证在使用处可得到有效版本的使用文件。
e) 对各部门的文件作统一编码的要求,以保持文件清晰,方便查找,易于使用。
f) 收集适用的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法规和其它要求的良好渠道。公司应及时更新有关法规和其它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员工和其它有关相关方
g) 对外来文件进行统一登记,并建立文件清单,保证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h) 规定了作废文件的处理方法,对作为参考而保留的作废文件适当的标识以防止误用。
i) 作为记录的文件,应按4.2.4要求进行控制。
公司文件可为电子版本和纸张形式。电子版本jpg、pdf格式以及纸质文件为受控文件,其余均为非控文件。
由组长宣布紧急处理方法,并立即实施
事故处理完毕,由组长宣布预案结束,并报上级有关部门
4 预警和预防机制
4.1 信息监测与报告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的原则,负责紧急事件的监测和信息收集工作。 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4.2 预警预防行动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的原则,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向应急工作小组组长总经理汇报,并由其上报有关部门。
4.3 预警支持系统
小组成员及时收集有关事故隐患及事故的信息,及时汇报应急工作小组组长总经理并由组长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如:食品监督局、CIQ、环保局监察队和劳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