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预防:深圳汉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经广东省深圳市工商局批准并注册登记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综合管理咨询公司。公司具有丰富的培训咨询人才资源并组建了各个管理模块的培训咨询团队,致力于通过培训或咨询帮助企业解决管理困惑,如:体系认证培训与咨询、社会责任验厂培训与咨询、质量管理培训与咨询、现场管理培训与咨询,精益生产项目辅导、企业管理诊断等。公司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未来”的宗旨,为选择了我们公司的客户提供从未来需求考虑的符合企业实际的培训咨询方案。
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响而采用(或综合采用)过程、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
注、污染预防可包括源消减或消除,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更改,材料或能源替代,再利用、回收、再循环、再生或处理。
公司确定与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公司实现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受公司影响的或能够影响公司的环境状况;并对这些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
内部因素包括公司的总体表现(如财务因素)、资源因素(如基础设施、过程运行环境、公司的知识)、人力因素(如人员能力、公司文化、工会谈判和协议)、运营因素(如过程、生产或交付能力、质量管理体系绩效、顾客评价)、组织治理相关因素(如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及组织架构)。
外部因素包括宏观经济学因素(如兑换汇率预测、国家经济走向、通货膨胀预测、信贷可得性)、社会因素(如本地失业率、安全感、教育水平、公共假日及工作时间)、因素(如稳定性、公共投入、本地基础设施、国际贸易协议)、技术因素(如新领域科技、材料及设施、专利有效期、职业道德准则)、竞争力(如公司市场占有率、相似或可替代产品及服务、市场者趋势、顾客增长趋势、市场稳定性)、影响工作环境的因素(如法律法规要求、包括环境法规及行为准则)等。
能源使用过程的控制管理
1新能源供应方案由行政部会同公司相关部门确定。有关能源装置和设备的技术选型、安装、调试及运行验收等必须经当地环境监督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在能源使用过程中由行政部负责组织对能源系统的运行进行检查。
3电器操作按有关规章制度执行,非人员不得进行操作,一旦出现电器异常(火灾)引起环境污染事故执行《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4设备维修人员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中的规定,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日常维护、检修,降低设备故障造成的额外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5施工现场需要检修而停止能源供应时,申请获准后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作出安排,以免影响施工。
6临时能源线路、管路必须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并入系统,以免发生事故。
7行政部要配备专(兼)职能源管理人员。确保施工能源的有效管理,保证施工正常运行。
8行政部对施工现场使用能源的班组和个人进行教育。
1重大环境因素的管理控制
A、重大环境因素的产生如属管理问题,则可通过强化管理,制定管理方案等措施加以控制。
B、重大环境因素如可用数据化来量度,则管理者代表组织制定环境目标、指针及管理方案,如不可行则执行条款A。
C、对其它潜在的重大环境因素,则应制定应急准备与响应指引或操作规程加以控制,并组织实施。对因经济状况、技术条件等原因暂时无法实施的,要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2一般环境因素的管理控制
一般环境因素通常采取制定规章制度,培训教育等方式进行控制
1识别出的环境因素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分类:
A类:专指排出的废水、废气、噪声及受法律法规限制类。
B1类:废物产生或可能产生、或会造成潜在的环境事故或环境污染的环境因素
B2类:有关能源使用或资源运用的环境因素
C类:专指产品中的环境因素。
2环境因素的评定准则
A类中,根据监测结果及会议讨论确定重大环境因素
B1类环境因素从发生频率、污染物产生的规模与数量、目前控制的状况、影响的严重性几个方面进行评分,总分超过8分评为重大环境因素,具体评分细则请参考附件一。
B2类环境因素从资源消耗、利用的频率;资源消耗的规模或数量;公司现在对资源的控制状况几个方面进行评分,总分超过7分评为重大环境因素,具体评分细则请参考附件二。
C类环境因素根据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可能超过法律法规要求(如RoHS要求),对可能超标的评价为重大环境因素
3行政部根据以上评价情况,列出重大环境因素一览表,交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分发各部门
ISO14001认证需要哪些资料:
1、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登记表(适用时);
2、环评批复、三同时验收(适用时);
3、三同时自主验收的项目,需提供“全国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信息平台”验收备案截图;
4、三同时自主验收的项目,如有配套的噪声或者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的,需提供环境保护部门出具的设施竣工验收报告;
5、满足环评要求的厂界环境监测报告(适用时);
6、从生命周期观点出发识别环境因素,建立识别清单、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及其日常运行检查记录;
7、环境污染预防运行绩效;
8、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及其阶段性达成情况;
9、环境法律法规识别(法律法规清单)、合规性评价(企业运行情况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