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的深圳汉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经广东省深圳市工商局批准并注册登记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综合管理咨询公司。公司具有丰富的培训咨询人才资源并组建了各个管理模块的培训咨询团队,致力于通过培训或咨询帮助企业解决管理困惑,如:体系认证培训与咨询、社会责任验厂培训与咨询、质量管理培训与咨询、现场管理培训与咨询,精益生产项目辅导、企业管理诊断等。公司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未来”的宗旨,为选择了我们公司的客户提供从未来需求考虑的符合企业实际的培训咨询方案。
建立相应的体系,以限度的减少欺诈或参假食品原材的采购风险,而且确保所有的产品描述和承诺合法,准确且属实。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食品安全所涉及的所有供应商。
3.职责
采购部:对于所有供应商原材料索取相关资料。
采购部:对供应商原材料提供的检验报告进行核实验证。
4. 程序
4.1信息来源于:行业学会,来源,私有资源中心。
4.2对所有食品原材料或原材料组进行成文的脆弱评估,以评定或冒牌的潜在风险,考虑以下因素:
4.2.1掺假或冒牌的以往证据(主要参照《151种非法食品添加物》)
4.2.2掺假或冒牌更具吸引力的经济因素。
4.2.3通过供应商接触到原材料的难易程度。
4.2.4识别参加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4.2.5原材料的性质。应保持对薄弱性评估的审核,以反映潜在的风险对经济情况和市场情报的变化。应每年进行一次正式的审核。
薄弱性评估表如下:
评估规则:
a原物料特性:原物料本身特性是否容易被掺假和替代。风险等级:高----容易被掺假和替代;中----不易被掺假和替代;低----很难被掺假和替代。
b过往历史引用:在过去的历史中,在公司内外部,原物料有被掺假和替代的情况记录,风险等级:高----多次被掺假和替代的记录;中----数次被掺假和替代的纪录;低----几乎没有被掺假和替代的记录。
c经济驱动因素:掺假或替代能达成经济利益。风险等级:高----掺假或替代能达成很高的经济利益;中----掺假或替代能达成较高的经济利益;低----掺假或替代能达成较低的经济。
d供应链掌控度。通过供应链接触到原物料的难易程度:风险等级:高----较容易接触到原物料中,在供应链中较难接触到原物料。
e识别程度: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风险等级:高----无法通过常规测试方法鉴别出原物料的掺假和替代。中----鉴别出原物料的掺假和替代需要较复杂的测试方法,无法鉴别出低含量的参加和替代;低----较容易和快速的鉴别出原物料的掺假和替代,检测精度高。
注:危害性:根据发生的可能性判定分值为1-6分,其中高风险划分有(容易产生6分,较容易产生5分);中风险划分有(一般产生4分,轻微产生3分);低风险划分有(基本不产生2分,不产生1分)
等级分数评判结果判定:
5-10分为低风险,可忽略不计的原料,不必采取下述行动,11-16分为中风险,不大可能掺原料有新的信息时要再评估,17-30分为高风险,极有可能掺原料,需要采取下述行动控制。
4.3在原材料被看作是掺假或冒牌的高风险的情况下,应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或测试流程。
4.3.1采购要求供应商提供原材料担保书。
4.3.2每年提供一份第三方检测报。
4.3.3要求成品包装上贴有或取决于包括以下各项在原材料状态的标签或承诺声明包含以下内容:
4.3.3.1具体来源或原产地
4.3.3.2种植/变种承诺
4.3.3.3保证状态(如全球良好农业规范)
4.3.3.4生物状态
4.3.3.5身份保持
4.3.3.6特定商标命名成分
5、对供应商生产方法作业承诺声明的情况下,我司有必要向供应商索取。
5.1销售配送记录,作业承诺声明的配送服务流程,并识别污染或身份丢失的区域,应建立适当的控制,以确保承诺声明的完整性。
5.2,部门近公布的易掺原料,应立即采取相应行动控制。
产品安全小组准备并提供:
1) 内、外部质量审核报告;
2) 不符合项报告表和纠正、预防措施的有关信息;
3) 对关键控制点的控制信息;
4) 产品质量的有关信息;
5) 加工线和布置状况的有关信息;
6) 程序文件和第三层次文件等;
7) 内外部信息交流结果;
8) 关键控制点验证结果。
1 对特定的产品应进行质量策划,策划的结果以适于公司运作的方式形成质量计划。
2 特定产品是指有下列情况的产品:
a) 在本公司生产的新产品;
b) 产品标准修订后技术要求变化较大;
c) 顾客对产品情况确定更严格的规定;
d) 依据实际情况对产品确定更严格的规定。
3 质量策划的内容
a)针对特定产品确定的质量食品安全目标;
b)针对特定产品所需建立的过程和子过程,应识别关键的过程和活动,对过程或涉及活动的途径,对这些途径进行评审并形成文件;
c)识别并提供上述过程所需的资源配置、运作阶段的划分、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
d)确定过程、CCP点或活动涉及的验证及验收准则;对CCP点、过程和产品的重要或关键特性,应安排测量和活动;对其中某些过程的输出应按输入的要求进行验证并确认;
e)确定为过程和产品的符合性提供证据所需要的记录。
通过实施内部审核,对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检查,以验证各项活动是否遵照计划的规定和安排在充分实施,并得以保持,以及体系在控制食品安全和质量方面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管理者代表:负责年度内审计划的提出。审核的范围要覆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
审核组长:负责内审组的成立、制定实施计划、主导内审工作,确认纠正措施及效果,并提出审核总结报告。
内审组:负责内审工作之实施、记录、纠正措施的追踪验证和效果确认。
各部门:配合并接受内审,采取纠正措施,被选取的内审员。
食品安全小组:配合并接受内审,采取纠正措施。
1.目的
规范公司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制订、审核、批准、发放、标识、更改、保管、回收和作废过程,确保体系文件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且所有需要的场所都能获得需要的文件。使公司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得以正确的流通和控制,保证各相关部门能够适时获得正确有效的文件。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包括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书和与质量、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有关的文件及技术性资料及相应的国际/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外来文件等方面的管理。
3.职责:
3.1 总经理负责质量食品安全手册的批准。
3.2 管理者代表批准发布程序文件,并审核文件的发放范围。
3.3 品控部负责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和资料的编制、修订、控制,控制文件编号等标识,维护公司《受控文件清单》。
3.4 品控部负责外来文件的收集及建档管理。
3.5 品控部负责所有对外资料的放行。
3.6 品控部负责有关技术性文件和资料的编制、修订。
3.7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相关程序文件及作业书的制订、修改及审批;安排专人对文件进行接收、保管。
3.8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审核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文件。
每一个制造商应建立和保持程序以控制器械的标记活动。
(a) 标签的完整性。在顾客的加工、存贮、搬运、销售,适用时包括使用在内的过程中,应保持标签的清晰和完整。
(b) 标记的检查。经人员的对标记的准确性进行检查后才能存贮和使用标记。适用时标记应包括正确的有效期,控制码、存贮说明、搬运说明和任何附加的操作说明。放行的日期和执行检验的人员的签名应记录在器械的历史记录中。
(c) 标记的存贮。每一个制造商标签的存贮应能提供恰当的标识防止标签的混用。
(d) 标记的操作。每一个制造商应控制标签和包装操作以防止标签的混用。每一批产品标签和标记的使用都应记录在器械的历史记录中。
(e) 控制码。按照820.65的要求要有控制码的,在整个器械的销售过程中,控制码应始终在器械上或伴随器械附近。
820.130器械包装
每一个制造商应确保器械的包装和货运集装箱的设计和构造都能防止器械在顾客的处理、存贮、搬运和销售时发生变更和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