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设备,按照一般的应用领域,可以分为工商用制冷设备和家用制冷设备两大类。其中,家用制冷设备常见的有家用空调、电冰箱、家用冷柜以及冰淇淋机等等;而工商用制冷设备按照用途不同又可分为工业制冷设备、中央空调和冷冻冷藏设备。
发展及历史
在人工制冷开始发展以前,人类已经知道利用**冰雪在简易的设备中保持低温条件,即利用**冷源。在中国,约在3000年前已使用**冰保藏食品,公元**世纪《诗经》中有关于采集、储存和用**冰冷藏食品的诗句。直到现代,人们仍然在应用冰、雪和地下水等**冷源。用**冰或人造冰冷却的冷藏装置,只能达到有限的低温,技术条件和卫生条件较差,难以满足多方面的要求。现代的制冷装置都是应用制冷机来冷却。
1834年,美国的J.珀金斯试制成功人力转动的用为工质的可以连续工作的制冷机。1844年,美国的J.戈里试制了用空气为工质的制冷机,用在中制冰和冷却空气。1872~1874年,D.贝尔和C.von林德分别在美国和德国发明了氨压缩机,并制成了氨蒸气压缩式制冷机,这是现代压缩式制冷机的发端。19世纪50年代,法国的卡雷兄弟先后研制成功以硫酸和水为工质的吸收式制冷机和氨水吸收式制冷机。1910年出现了蒸汽喷射式制冷机。1930年出现了氟利昂制冷剂,促进了压缩式制冷机的迅速发展。1945年,美国研制成功溴化银吸收式制冷机。
制冷设备在空调历史中,美国已经发展和改进了有风管的单元式系统,并得到了正在现场安装和修理有风管的单元式空调系统的空调设备分销商和经销商的强力支持。WRAC是简单和便宜的系统,能够很容易的在零售商店中购得,并在持续高温来的时候自己安装。同时,无风管的SRAC和SPAC自70年代起在有别于美国市场的动力下在日本得到发展和改进。之后,设备设计和制造技术在90年代被转让到中国,这是通过与当地公司(包括主要元件如压缩机、热交换器、电劝机、精细阀和电子控制器的本地制造商)组成的合资公司进行的。在90年代中国也从其它吸收了较大型空调设备的**,并与多数是美国的大公司组成合资企业。现今,中国已是一个,她的当地主要工厂和合资企业制造了大量SRAC和SPAC以满足增长的国内市场和出口需要。日本过去几年在把SRAC和SPAC机组出口到中国、欧洲和中东以建立新的市场。但是中国现今已是大的空调出口国,在2001年出口的WRAC,SRAC和SPAC机组总数达500万台,2002年预计有750或800万台机组出口,而日本正在失去出口的地位。
冷柜的玻璃门关不严的情况比较普遍存在,不管是家用冷柜还是商用冷柜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家的时候很少注意冷柜的门是否能够关得严实,感觉只要门是管着的可以了。其实这样是很费电的,空气在低温的情况下被压缩,热空气会进入冷柜来填补空气中的空隙,然后再将冷气加热后膨胀,冷空气跑的会很快,如果不及时的处理,长此以往冷柜的耗电量必然很高。
冷凝器是将压缩机送出的高压高温的制冷剂蒸气冷凝成液体。常用的冷凝器有三类:①水冷式。以水作为冷却剂,有管式冷凝器、套管式冷凝器及螺旋板式冷凝器。②喷淋式。同时以水和空气作为冷却剂,有喷淋式冷凝器(空气为自然对流)和蒸发式冷凝器(空气为强制对流)。③空冷式。以空气作为冷却剂,即空气冷凝器。基本介绍编辑
制冷设备是制冷机与使用冷量的设施结合在一起的装置。设计和建造制冷装置,是为了有效地使用冷量来冷藏食品或其他物品;在低温下进行产品的性能试验和科学研究试验;在工业生产中实现某些冷却过程,或者进行空气调节。物品在冷却或冻结时要放出一定的热量,制冷装置的围护结构在使用时也会传入一定的热量。因此为保持制冷装置中的低温条件,必须装设制冷机,以便连续不断地移去这些热量,或者利用冰的熔化或干冰的升华吸收这些热量。
冷产品的B2C模式需要冷链支撑,且对运作要求较高,配送成本比一般货品的配送成本也高出很多。但随着百姓消费水平提高,冷链宅配将面临很大的需求。现阶段电商靠外包冷链物流,外包产品组配包装的形式将不具有竞争力。自建适合电商冷产品运作的冷库设施,将会是电商下一步应该考虑的方向。
德州顺帆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从事中央空调、工业冷水机、低温冷藏库、速冻冷库的安装和售后服务。长期以来,公司一直以科学的管理、现代的科技和的人才为企业的立足之本,大力开拓适应市场需求的各种制冷产品。我们一直专注制冷行业的发展与开拓,力争通过我们多年的经验与努力,为广大用户解决食品行业,行业,物流冷链行业,餐饮行业等保鲜,冷冻,冷藏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