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PP在R13中又新增了Cat.M1(即eMTC,增强型机器类型通信)和Cat.NB-1(即NB-IoT)。其中,eMTC的信道带宽和射频接收带宽均为1.4MHz,数据传输速率1Mbps,终端复杂度进一步降低。而NB-IoT的带宽大约为180KHz,支持100Kbps以下速率传输低流量数据。
可以看到,eMTC和NB-IoT都主要是针对低速率、低功耗、低成本的物联网应用。而针对中速率的物联网应用市场,主要是Cat.1。随着近年来物联网及可穿戴市场的爆发,越来越凸显了LTE缺乏单天线标准的缺憾。
LTE Cat-1 设备
实际上在3GPP LTE很早期的标准里,EUTRAN规范(3GPP Release 8)里面包含了一种设备叫Category 1(Cat-1),这种设备的设计很简单并且很省电,它的速率只能达到10Mbps。为了降低复杂度,Cat-1是在2008年种可以使用单天线的设备类型,也是说它不支持MIMO(多进多出)。
面向30%的物联网市场,Cat.1的时代来了?
不过,我们**有提到,NB-IoT、eMTC主要都还是针对低速率的物联网市场,而对于中速率的网络应用需求来说,LTE Cat.1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在4月2日上午的移远通信LTE Cat 1在线研讨会上,天翼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解决方案部陈建华也表示,Cat.1和NB-IoT会成为承接2G/3G转网业务的有效手段,NB-IoT承接低速需求,Cat.1承接中速需求和话音需求。
虽然Cat.4也能够承载一些中速率的场景的需求,但是其下行150Mbps、上行50Mbps的能力必然会带来很大的浪费,并且Cat.4的成本和功耗也较高。而对于绝大多数的中速率的物联网应用来说,下行10Mbps,上行5Mbps的Cat.1即可应对。另外,Cat.1不仅支持全频段,还拥有与Cat.4相近的覆盖能力,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和功耗满足各种中速率的场景需求。
但是,LTE当初的设计并没有考虑到要在一个扇区里面处理成千上万的机器设备,或者支持那些只传输很少数据的低复杂度的便宜玩意。在过去的几年,3GPP对LTE技术增加了几个增强型的标准,一些做了简化,一些是完全新的,用来实现连接IoT设备,这些新制定的标准能够满足如下几个条件:
(1) 设备的射频模块成本很低,**5美金,
(2) 室内深入覆盖,以及比现有的LTE较大的覆盖范围,
(3) 每个扇区支持50,000个设备,这些设备只会传很少的字节,
(4) 功耗,对于只需要传几个字节的设备,电池寿命要到10年,
(5) 支持设备在低速率下工作,比如说,吞吐量只有几百K每秒,实现设计简单和低成本,而且可以大的提高射频的灵敏度(实现室内的深度覆盖)
Cat.1模块自身的优势之一
Cat.1支持高达10Mbps的终端下行链路速率,从而能够以较低的功耗和较低的成本IoT设备连接到LTE网络。由于世界各地的4GLTE运营商均基于3GPPRelease8协议版本进行部署,因此运营商*升级网络,仅需要简单的参数配置即可允许Cat.1终端访问网络。
网络覆盖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到2019年底,4G基站的数量已**过500万。基于这种成熟的LTE网络部署,*重新铺设网络即可完成Cat1的升级。互联网速度**2/3G,2/3G网络在静态物联网市场中拥有巨大的市场,但不适用于诸如实时语音之类的业务场景。Cat1产品的下行速率为10Mbps,上行速率为5Mbps。
市场优势
在未来的数百亿个IoT连接中,网络容量要求将有所不同。根据业界的说法,10%的节点需要高带宽和高速通信技术,例如高速4G,5G等。30%的节点需要中速传输技术,主要技术是Cat.1和eMTC;60%的节点需要低速连接技术,例如NB-IoT,LoRa等。
成本**4G
尽管Cat4及较高版本的解决方案支持高速率,但对于物联网行业而言,其成本价格通常相对较高,并且Cat1的高度集成为客户提供了的性价比。
我们公司奉行“绿色、环保、节能”的标准,坚持“以科技创新推进技术进步,以产品创新赢取市场用户”的发展理念。
天扬讯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正式创立于2020年,在公司成立前已专研于新电子应用技术多年,是一家年轻且不断追求技术益新的公司,具备很强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能力。公司专注于包括物联网智能方案定制化开发,通信终端产品方案提供以及智能电子电器产品非标设计等等;公司位于中国电子之都--深圳,拥有专注终端硬件设计和系统软件开发技术人才,致力于打造迎合5G新时代技术高速发展的技术方案。技术具体涵盖包括汽车电子、物联网、智能家居、电力电子等各个领域领域。公司秉承“人诚信、技益新、优服务、齐共赢”的经营理念,致力于打造出符合新时代受众的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