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车间”,是企业已经熟悉和常用的基本术语,其中“数字化”的内涵包括但是并不限于数字化本身,而是将数字化、网络化要素集成为一体并在内涵上有所扩大的“数字化”概念,其基本含义与德国工业4.0中的“Smart(智巧)”相对应,与中国工程院提出“数字化网络化”的智能制造第二范式相对应。本文以下凡是提及“数字化车间”之处,皆采用该术语内涵。
对于数字化车间建设,我们可以参考德国工业4.0中对“智能工厂”的定义: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前半句“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指除了包括智能化的机床、机器人等生产设施以外,还包括对生产过程的智巧化管控,站在信息化的角度,就是智巧化的MES制造执行系统。而后半句:“以及网络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是指将生产所用的生产设备与设施(如机床、热处理设备、机器人、AGV、测量测试设备等各种数字化设备),进行互联互通、智巧化的管理,实现信息化系统与物理系统的深度融合。目前很多企业实施的设备物联网(包括传统的DNC/MDC功能)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
数字化车间建设有三条主线,一条是以机床、热处理设备、机器人、测量测试设备等组成的自动化设备与相关设施,实现生产过程的化执行,这是数字化车间的物理基础。第二条线是以MES为中心的智巧化管控系统,实现对计划调度、生产物流、工艺执行、过程质量、设备管理等生产过程各环节及要素的精细化管控,这是典型的赛博系统。第三条主线是在互联互通的设备物联网基础上,并以之作为桥梁,联接起赛博空间的MES等信息化系统与机床等物理空间的自动化设备,构建车间级的CPS系统,实现了赛博与物理两个世界的相互作用、深度融合。
很多人认为,大量采购和引入数字化设备是建设好数字化车间的前提。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数字化设备与数字化车间之间既非必要条件,也非充分条件。即便车间中全是数字化设备,如果没有实现设备的互联互通,没有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管理,数据没有实现真正的有序流动,也不能称之为数字化车间。相反,即便车间里的设备不全是数字化设备,但经过“三哑改造”,设备被接入信息化系统,生产过程实现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如智能排产、决策支持分析等),对生产计划、生产资源、生产进度与产品质量等数据在信息化系统中进行有效管理,并可以根据生产需要进行有序流动,也可算是数字化车间。比如,在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都可以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实现车间的数字化管理。
效益驱动,落地为王
在数字化车间建设中,既要符合智能制造的理念,有一定的性、前瞻性,又要本着务实落地原则。要汲取当年CIMS的经验与教训,不要过于理想化,不要过多强调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自组织、自学习等所谓高大上技术,企业不是研究机构,应该以创造效益为根本目的。
根据“二八原则”,解决80%的问题,通常只会耗费20%的成本,而剩下的20%却需要高昂的成本。以前,产品更新换代慢,往往很多年重复生产同一款产品,而现在市场变化快速,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和个性化需求,即将建设的系统很可能过几年就需要更新和调整。系统满足当前需求并有一定的前瞻性即可,不要过分复杂、不要过于强调性,否则,沉重的投资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
天津迈讯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企业及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是。为企业提供的软硬件信息系统集成及安装部署服务。公司主要产品有制造可视化系统(MES)、全局生产效率(OEE)、生产及能源数据采集、安东系统(ANDON)、设备管理系统(DMS)、生产排程系统(MPS)和智能仓储管理系统(IWMS)、供应链金融业务管理系统、汽车金融(库融/租赁)经营管理系统、电子审批系统、电子商务综合解决方案、办公自动化信息化等在内的各类非标及标准信息化系统。同时开展定制化软件系统的咨询、设计、研发、实施等工作。助力中国企业信息化提升。公司的创始团队由专注于软件行业多年的成员组成,所有公司成员均具有专科以上,本科以上人员占比60%以上。具有完备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完成了知识产权贯标认证,并于2019年先后被评为天津市和,2020年被评委科技型中小企业,天津市科委评委天津市雏鹰企业。截止到2020年4月,我司拥有和软件著作权等30余项各类型的知识产权,可以为广大客户提供的技术支持服务。目前公司客户有维特根中国、京瓷太阳能、中交天航局、北方天力、尼尔森诺尔、长城汽车、一汽富维、格拉默汽车座椅等大中型企业,同时跟多家工业自动化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客户提供的软硬件信息系统集成及非标自动化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及安装部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