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敞开式牛舍
敞开式牛舍充分体现了牛舍夏季的通风模式,无论南方和北方,炎热的天气使牛舍都需要降温。根据不同地区的温度和风的强度,我们的通风模式分为利用自然风、空气热对流和吊扇加强空气流动等方式加强牛舍空气流动,同时配备喷淋等设备,达到降温、净化舍内空气的作用。
1、自然风通风模式
这种模式充分利用自然风,风从牛舍一端进入,经过牛舍,带走热量和污浊空气,再从另一端和屋顶分流流出。全程畅通,*使用设备,适合多风地区。
2、吊扇强制通风模式
这种模式在牛舍*装有吊扇,通过吊扇转动,使屋内高温、污浊空气强制性从牛舍两边流出。这种模式需配备吊扇,特点是通风量大,能快速达到舍内换气的目的。
3、热对流通风模式
该模式是利用空气热对流的方式,清新冷空气从牛舍两侧流入,在牛舍内升温、携带污浊气体后,从屋顶通风窗流出,达到清新舍内空气、降低温度的作用。
牛场用的通风换气扇牛舍畜牧风机
通风系统的种类: 通风系统分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类。自然通风常见于散栏饲养和前敞式圈养,它依靠自然风和牛舍内外的温差来实现通风换气。机械通风系统是通过风机来进行舍内外气体交换。两种通风方式都要求牛舍有尺寸合适的通风口才能实现内外空气的充分流通。通风系统可以人工控制也可以采用机械控制。机械式通风系统的控制通常是用温度调节装置来完成的,而自然通风系统一般需要人工控制。 牛舍悬挂式风机是目前标准化养牛场*的降温器械设备之一,它集通风、降温、保温等功能于一体,且有安装简便、不占空间等优点。自出产以来,备受养牛户(场 )的喜爱。
此款牛舍风机导流罩采用加厚镀锌层,大大增加了框架的厚度,保证今后使用不生锈,采用外翻沿导流设计提高通风量,减少了牛舍风机震动和噪音,增加风机稳定性。该款风机针对牛舍等畜牧养殖场所的特点设计研发而成,悬挂使用,对牛舍内空气流动、降温具有良好的作用。
公司始终坚持“质量先、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不断设计研发新产品、新技术。致力于为广大养殖种植工厂等各行各业的客户提供的温控方案。到目前为止,公司的主要产品有:重锤式负压风机、推拉式负压风机、牛舍风机、环流风机、蒸发式水冷风机、玻璃钢负压风机、鸡舍通风窗等通风降温设备;高密度水帘、湿帘、冷风机等降温加湿设备;全自动燃煤热风炉、电热风扇、暖风机等加温设备。养牛场用通风换气风机风扇尺寸定制
此款牛舍风机导流罩采用加厚镀锌层,大大增加了框架的厚度,保证今后使用不生锈,采用外翻沿导流设计提高通风量,减少了牛舍风机震动和噪音,增加风机稳定性。该款风机针对牛舍等畜牧养殖场所的特点设计研发而成,悬挂使用,对牛舍内空气流动、降温具有良好的作用。养牛场用通风换气风机风扇尺寸定制
确认牛舍风机的安装方式:
很多人对牛舍风机一无所知。建议您拿到牛舍风机的物理机后,安装牛舍风机的师傅到现场,让安装牛舍风机的师傅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方案设计,然后决定采用何种安装方法。一般是用角铁吊装或用角铁支架安装。其原理是安装稳固,无晃动、脱落现象。较好的测试方法是安装好后安装人员尽量摇动或直接跳上牛舍风机。只要牛舍风机在一般150公斤的外力作用下不晃动,四叶养牛场风扇,就不会掉下来。
牛舍风机特点介绍
通过牛舍风机强制负压拉风,快速将厂房内高温、闷热、异味气体完全排出室外,室外新鲜空气快速注入厂房内,大大改善了厂房内的空气质量、工作环境。一台风机1小时可将700m3(约100m2厂房)室内与室外空气交换44500m3/700m3=63.5次,使室内的每个位置都达到有一台风扇直吹的效果。牧场吊式吹牛风机吹牛风扇效果
传统的方法只起到让空气内循环的效果,室内外空气交换达不到1小时10次。3.倍利负压风扇采用CAD/CAM优化设计制造是意大利技术40余年研发的结晶。其中百叶窗自动启闭系统获得欧洲,并且在风扇上使用免润滑轴承、全封闭电机大提高风扇工作效率、保证了风扇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
一、改善棚舍条件:
棚顶加厚:棚顶加厚防止热辐射。
棚顶涂白:反射太阳光,减少棚顶吸热。
棚舍两边种植高大遮荫树木。
二、添置降温设备:
一、添加风机湿帘是的办法:棚舍两侧均分布置湿帘,每侧3块,每块2平方米,共12平方米湿帘,两侧除湿帘以外用卷帘全部密封棚舍后山墙安装1.4米的大风机3-4台,先用风机以风降温,后肉鸭还热,逐渐启动湿帘,蒸发降温,能降温5-7度。
1.降低采食量。高温时奶牛消化道蠕动减弱,食物过胃时间延长,导致采食量减少,消化率降低。研究表明,泌乳牛采食量在22℃~25℃开始下降,30℃明显下降。奶牛采食量因环境温度升高而下降的程度也受日粮组成的影响。日粮中粗料比例越高,随温度的升高,干物质采食量下降幅度也越快。2.影响产奶性能。采食量的降低导致营养消化吸收的减少,从而导致乳品品质的改变和产奶量的减少。在热应激的情况下,生殖发生一系列抑制反应,使青年母牛的乳腺形成和经产母牛的乳腺再生受阻。为了克服不良应激,机体需要动员各种机能,结果抑制了排乳,导致产奶量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