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数字化车间建设,我们可以参考德国工业4.0中对“智能工厂”的定义: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前半句“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指除了包括智能化的机床、机器人等生产设施以外,还包括对生产过程的智巧化管控,站在信息化的角度,就是智巧化的MES制造执行系统。而后半句:“以及网络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是指将生产所用的生产设备与设施(如机床、热处理设备、机器人、AGV、测量测试设备等各种数字化设备),进行互联互通、智巧化的管理,实现信息化系统与物理系统的深度融合。目前很多企业实施的设备物联网(包括传统的DNC/MDC功能)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
很多人认为,大量采购和引入数字化设备是建设好数字化车间的前提。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数字化设备与数字化车间之间既非必要条件,也非充分条件。即便车间中全是数字化设备,如果没有实现设备的互联互通,没有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管理,数据没有实现真正的有序流动,也不能称之为数字化车间。相反,即便车间里的设备不全是数字化设备,但经过“三哑改造”,设备被接入信息化系统,生产过程实现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如智能排产、决策支持分析等),对生产计划、生产资源、生产进度与产品质量等数据在信息化系统中进行有效管理,并可以根据生产需要进行有序流动,也可算是数字化车间。比如,在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都可以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实现车间的数字化管理。
数字化车间”,是企业已经熟悉和常用的基本术语,其中“数字化”的内涵包括但是并不限于数字化本身,而是将数字化、网络化要素集成为一体并在内涵上有所扩大的“数字化”概念,其基本含义与德国工业4.0中的“Smart(智巧)”相对应,与中国工程院提出“数字化网络化”的智能制造第二范式相对应。本文以下凡是提及“数字化车间”之处,皆采用该术语内涵。
精益生产,智能制造的重要思想
精益生产是管理学史上重要的实践成果之一,深刻地影响着汽车工业,乃至全球制造业。精益生产基本思想和追求的管理目标,并没有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而落伍,恰恰相反,精益思想是企业进行智能制造体系构建的重要思想之一。
在此,笔者总结出五条可以智能制造建设的精益思想原则。
① 关注客户价值
精益生产强调,流程中所有环节的输入与输出都应当用客户价值这个标尺去衡量。在前端要打通客户真实需求之间的接口,在企业内部,以客户需求来定义自己的产品与服务。如果系统不能满足客户对高质、、低成本、高满意度的要求,即便是设备或技术非常,也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智能制造项目。
② 识别并消除浪费
企业在实施智能制造系统之前,应当对流程中各种浪费进行梳理与改善。精益生产中将制造过多过早、库存、搬运、等待、不必要的作业、不必要的动作以及不良品流窜这七种形式,归纳为浪费,这浪费是企业生产效率不高、盈利能力不足的根源,需要不断进行完善与消除。如果这些问题没解决,就直接实施智能制造,很可能是用系统的方式把浪费固化下来,既丧失了改善的机会,又增加了不必要的投入。
比如,没有对库存过多的浪费进行改善,就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去建设智能化的立体仓库;没有对动作浪费进行改善,就引进机器人或机械臂去从事这些本属于浪费的动作,这些都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③ 价值的快速流动
精益生产强调价值流的快速流动,包括物理布局工艺流程化,信息传递自动化,以及人、产线设备、仓储物流之间协同化。如果在物理布局上有大量断点存在,就会给智能制造的排产与调度带来了更大复杂度。
在系统整体运转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消除停滞和等待,需要将人、产线设备、仓储物流之间的相互协作机制、信息传递机制、防错与纠错机制,在统一的系统框架内进行设计与建设。
④ 高度柔性与适应性
精益生产的柔性是指通过快速切换(SMED)的实施与改善,实现产线在生产不同型号、不同配置,甚至是不同种类产品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快速切换。
在小品种多批量、客户需求千变万化的今天,智能制造建设也必须要考虑产线柔性与适应性等问题,否则就可能造成大量投资的浪费。
⑤ 尽善尽美原则
精益生产中标准作业、自工序完结、良品条件创建与维持、质量内建、安灯控制、防错与纠错机制、变化点管理、全员生产性维持(TPM)等术语之下,都有一套品质维持的理念、原则与方法,这些原则和方法同样可以智能制造的建设。
比如,上下工序之间,设备与零件部之间都需要建立全数良品的加工条件与标准,当条件发生偏离时,应当向相关人员发出异常提醒,甚至停止生产。如果智能制造系统缺少这样的机制,自动化程度越高,损失往往越大。
以人为本,管理取胜
如前所述,本次智能制造不是“机器换人”的过程,而是以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新理念、新技术手段,帮助人类实现更、更高质、更绿色、更低成本的生产与服务。在智能制造时代,人变得更加重要,而不是相反。无论是机器人等设备,还是MES等信息化系统,都要基于帮助人、服务于人这个出发点,而不是简单地替代人、减少人。另外,无论多么的系统,如果不把人的积性调动起来,系统就不能发挥价值,智能制造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在数字化车间建设中,要以人为本,以更好地发挥人的价值为基本出发点。另外,还要充分意识到数字化车间建设的主体与应用对象不同。不像PLM等系统用户基本上都是年轻的技术人员,数字化车间的主要用户是人数众多、文化水平偏低,甚至年龄偏大的车间工人,要充分考虑系统的易用性、便捷性、安全性、环保性等特点,以精益生产为思想,以使用者为中心,在流程优化、工艺优化等基础上,以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手段,,以降本提质增效为目标,以管理优化为突破口,通过数字化车间的建设实现精益化、智能化、化的生产模式,为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在车间层面奠定坚实的基础。
天津迈讯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企业及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是。为企业提供的软硬件信息系统集成及安装部署服务。公司主要产品有制造可视化系统(MES)、全局生产效率(OEE)、生产及能源数据采集、安东系统(ANDON)、设备管理系统(DMS)、生产排程系统(MPS)和智能仓储管理系统(IWMS)、供应链金融业务管理系统、汽车金融(库融/租赁)经营管理系统、电子审批系统、电子商务综合解决方案、办公自动化信息化等在内的各类非标及标准信息化系统。同时开展定制化软件系统的咨询、设计、研发、实施等工作。助力中国企业信息化提升。公司的创始团队由专注于软件行业多年的成员组成,所有公司成员均具有专科以上,本科以上人员占比60%以上。具有完备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完成了知识产权贯标认证,并于2019年先后被评为天津市和,2020年被评委科技型中小企业,天津市科委评委天津市雏鹰企业。截止到2020年4月,我司拥有和软件著作权等30余项各类型的知识产权,可以为广大客户提供的技术支持服务。目前公司客户有维特根中国、京瓷太阳能、中交天航局、北方天力、尼尔森诺尔、长城汽车、一汽富维、格拉默汽车座椅等大中型企业,同时跟多家工业自动化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客户提供的软硬件信息系统集成及非标自动化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及安装部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