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检测,钢筋锈蚀检测—半电池电位法检测目的:
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锈蚀实际上是钢筋电化学反应的结果。钢筋锈蚀将使混凝土握裹力和钢筋有效截面积下降,并可能由于因锈蚀产生的膨胀而造成混凝土保护层的崩落,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定。
因此,有必要了解码头水工结构在经过多年使用后,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可能锈蚀部位的钢筋锈蚀状态。
海拔高度1100米,大陆性季风气候。湖面41.8平方公里,大致呈三角形状,沿岸有七条季节性河流注入,平均水深8.2米,深水位12米。红碱淖是全国大的沙漠淡水湖,具有特的自然景观。此项目为一层混凝土框架结构平台,由码头平台和水上栈桥组成,建造于2012年,因景区内湖面水位上涨,将原景区码头平台淹没,后期在其上搭建了临时平台以供游客使用。现委托方要将现有的临时搭建平台拆除,再在原混凝土平台上加建钢结构平台。该平台南北向轴线尺寸为41.40m,东西向轴线尺寸为30.20m;水上栈桥长约100.00m,宽4.00m总建筑面积约为1231.44m。现场采用蛙人,对水下受检观光平台和栈桥的结构损伤状况进行了探摸检测。
规范的要求
(1)《港口水工建筑物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JTJ302-2006)
“B.2.1.1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宜采用钻芯法,也可采用回弹法或超声回弹法。”
“B.2.2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B.2.2.2梁、板、桩和桩帽等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测。”
“B.2.3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B.2.3.2不同区域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3个构件进行检测。”
“B.2.5钢筋腐蚀电位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B.2.5.2不同区域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5%且不少于10个构件进行检验。”
(2)《港口码头结构安全性检测与评估指南》(厅水字[2011]13号)交通运输部2011年1月24日发布)
“4.2.2高桩码头安全性检测的方法”,4.2.2.1~4.2.2.3引用了前文:
“3.2.2.1结构的外观检查应对码头结构的所有构件进行。”
“3.2.2.2码头整体变形与变位测量码头**面如果无位移、沉降监测点,可按10m一个测点断面布点测量,且每个结构段至少1个测量断面,水平位移每个断面宜至少布设1个测点,沉降变形每个断面至少布设2个测点,倾斜测量每个断面宜布设3~5个测点。”
“3.2.2.3钢筋混凝土各项性能参数检测”
混凝土强度现场检测——回弹法、钻芯法:要求每类构件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
“3.2.2.9码头*水深和冲淤变化情况:按5m或10m一个测量断面,每个断面4m一个测点。”
“4.2.2.5(2)混凝土桩桩身完整性低应变检测抽检比例和具置可视具体情况确定,一般抽检数量不少于桩基数量的20%且不少于10个构件,如出现缺陷桩时,应扩大抽检比例。”
(3)《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实体检测技术规程》(JTS239-2015);
检测及评估依据
⑴《水运工程水工建筑物原型观测技术规范》(JTS235-2016)
⑵《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2012)
⑶《水运工程地基基础试验检测技术规程》(JTS237-2017)
⑷《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实体检测技术规程》(JTS239-2015)
⑸《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270-1998)
⑹《码头附属设施技术规范》(JTS169-2017)
⑺《港口水工建筑物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JTJ302-2006)
⑻《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
⑼《码头结构设计规范》(JTS167-2018)
⑽《水运工程地基设计规范》(JTS147-2017)
⑾《港口码头结构安全性检测与评估指南》
混凝土碳化过程一般比较缓慢。且一般内陆地区的一些建筑物保护层较薄,比较明显。对于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来说,主要处以受氯离子污染的环境,氯离子入侵是造成钢筋腐蚀的主要因素。当混凝土表面与含氯离子介质接触时,氯离子便会穿透混凝土保护层到达钢筋表面。氯离子渗透到钢筋表面,浓度达到临界浓度时,造成它所接触部位的钝化膜失效。这个点随即变成了阳区。其余部位成为阴区。这种小阳大阴的环境,可造成阳区的孔蚀快速发展。当界面上还存在足够的氧气和水分时,钢筋就会发生腐蚀。在这种情况下,同一金属在不同环境中形成了腐蚀电池。环境通过钢筋相连成为导电体,使得离子可以在混凝土中迁移。该反应发生时氯离子并未被消耗,也就是说。
码头结构形式有重力式、高桩式和板桩式。主要根据使用要求、自然条件和施工条件综合考虑确定。重力式码头。靠建筑物自重和结构范围的填料重量保持稳定,结构整体性好,坚固耐用,损坏后易于修复,有整体砌筑式和预制装配式,适用于较好的地基。高桩码头。由基桩和上部结构组成,桩的下部打入土中,上部高出水面,上部结构有梁板式、无梁大板式、框架式和承台式等。
老旧码头通过检测评估是安全投入生产、挖掘潜力和提高港口吞吐能力的需要,是解决码头因没通过竣工验收而未获经营许可导致闲置问题的主要途径。
(1)水下地形应建立定期观测制度,以掌握码头区域的水下泥面高程的变化,对冲刷较大区域及时采取抛石护底等有效措施,对淤积现象明显的区域必要时采取清淤处理,以确保结构物的安全、稳定以及靠泊需要。
(2)继续做好码头沉降、位移观测工作,并做好详细记录,以动态掌握该码头的变形态势,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水工结构及工程整体安全。
(3)由于海水含盐量高,构件容易腐蚀,应定期检查钢筋混凝土构件和暴露铁件的腐蚀情况,确保结构耐久性能。
(4)码头应严格按设计要求使用,不得**载运营。
(5)在码头运营过程中,应参照《港口设施维护技术规范》(JTS 310-2013)定期对码头进行检查和维护,并作好相关记录,确保安全运营。
港口码头暴露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在经过数年的运营之后,势必会在外观、水工结构、局部设施等内容上出现破损问题,甚至发生材料的劣化,对生产过程中安全性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为了保证现役码头的正常使用条件与运行状态,必须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维护。
通际质量检测(上海)有限公司是从事房屋检测、结构监测、工程检测和鉴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为**机构、设计施工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服务和解决方案。通际质量检测在多年的技术服务实践中,形成了以房屋检测、结构测试、灾后鉴定、抗震鉴定为代表的“房屋检测”产业,以幕墙检测、基坑监测、振动测试、桥梁检测为代表的“结构监测”产业,以地基基础检测、消防检测、钢结构检测、环境检测为代表的 “工程检测”产业,以鉴定、房屋评估、损伤检测为代表的“鉴定”产业。产业互为促进,互为支撑,在延伸产业链的同时也为客户提供了一站式的便捷服务。 公司下设房屋质量检测站、结构监测中心、幕墙检测站、工程检测部和鉴定所等部门。 通际质量检测依托自身的资金优势和平台渠道,构建完善的研究与开发平台,将自主知识产权科技优势转化为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实现了技术服务产业化,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优势,有力推动了国内检测新技术、新仪器、新规范的发展。通际质量检测先后参与实施了上海世博会场馆使用功能改变后房屋检测及加固、江苏幼儿园危房鉴定排查、上海历史保护建筑房屋检测、湖北厂房楼板振动测试、易初莲花加固抗震鉴定、万达广场能效评估等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完成项目得到业主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