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成都英美尔技术老师,从事反刍饲料多年,牛羊疾病案例上万,经验丰富,成熟的疾病方案,科学的饲料配方,累计服务养殖户3000多人,得到养殖户的一致认可,让养殖朋友少走弯路,减少经济损失,缩短养殖周期,降低养殖风险,让天下没有难搞的养殖。有需要的朋友欢迎来电沟通交流,免费提供饲料配方,疾病,养殖技术
1犊牛过渡期的营养和饲喂要求
饲养犊牛的一种常见模式是认为犊牛越早采食开食料越好、采食得越多越好,犊牛对开食料的采食与瘤胃的发育密切相关。而与这一观点完全相反的是,有迹象表明,牛奶并不能完全满足幼龄犊牛对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需要用其它营养素来源弥补。犊牛的瘤胃尚未发育健全,因此它们不能有效地利用开食料中的营养物质。牛奶中的能量、蛋白质、或者由乳制品生产的代乳料,较能被犊牛利用和消化。因此不建议给**3~4周龄的犊牛饲喂含有大豆蛋白的代乳料。在犊牛能够消化足够的开食料并开始断奶前,必须持续供应稳定水平的牛奶(20%出生重)。但遗憾的是,常规商业化犊牛开食料的粗蛋白水平一般仅为17%~18%。在干物质基础上来说,荷斯坦奶牛全脂乳的蛋白质水平约为27%,这意味着从全脂乳过渡到常规犊牛开食料时,蛋白质水平会显著降低,这也意味着犊牛在断奶前必须采食足够的开食料,以满足其断奶后的营养需要。此外,还需要考虑的问题是,青年母牛的瘤胃发酵效率不及成年母牛,因此它们对开食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非常有限。总的说来,如果饲喂18%蛋白质的犊牛开食料,那么犊牛在断奶前,必须连续3天每天摄入1.8kg开食料。但如果饲喂的是开食料(蛋白质含量24%~25%),那么在开始断奶前,犊牛连续2天每天摄入2磅开食料即可。还有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是,如果给犊牛饲喂了大量牛奶,那么将会显著延缓犊牛采食开食料的欲望。再次强调,过早采食开食料可能会造成营养失调。开始的时候,犊牛肯定不会采食过多开食料。但是,干物质采食量是以体重为基础的,采食大量牛奶的犊牛日增重可能**过0.9kg,而传统的牛奶饲喂方案下可能每天仅增重0.23~0.34kg。因为饲喂得好的犊牛每天摄入的营养物质更多,而随着它们体重的增加,采食干物质的欲望也会较加强烈。在犊牛4~6周龄时,它们对开食料的采食量会显著增加,犊牛很可能可以采食到足够的营养物质,直至7~10周龄时断奶。这一过程称为“过渡期”,从全乳日粮(或者牛奶加一些干饲料)过渡到干饲料日粮,这一过程比想象的较加复杂。在为犊牛设计成功的过渡期营养管理方案时,必须考虑到两个重要的因素,其一是犊牛是否有能力摄入足量开食料以满足其断奶前的营养需要,另一个因素是瘤胃发育是否充分。这两个因素都容易被忽略,从而仅根据日龄/周龄来对犊牛进行断奶。
2 自动牛奶喂料器
近年来养殖者在逐步提高他们的认知,开始增加犊牛的牛奶饲喂量。因此也造成了自动喂料器使用数量的增加。许多牧场的喂料程序是很灵活的,可以执行任意饲喂程序。但是,也有许多牧场对喂料程序进行了复杂的编程,可以随着奶牛日龄的变化来上下调整牛奶饲喂量。常用的方法是每天逐步增加喂奶量,直至达到某一特定水平,然后再反过来,迅速减少牛奶供应量,犊牛对开食料的采食。绝大部分程序可以实现8周龄前断奶。再次强调,这种方迫使犊牛更多地采食开食料,但是它们的瘤胃可能并未充分发育,也许不能有效消化或发酵干饲料。这种电脑控制的喂料器主要的问题是,当犊牛为群养时,不能观察到每一个体的开食料采食量。尽管这种方案可以减少牛奶采食量,但有些犊牛仍然无法在断奶前摄取到足够的开食料来满足断奶后的营养需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见到犊牛增重缓慢,生长吃力,断奶后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增加。在许多案例中,将计算机化喂料器装配到现有建筑物中时,没有考虑到通风设备。因此把犊牛转移到通风不良的牛舍后,许多养殖者都经历了犊牛出现严重呼吸道疾病,率上升的情况。一些低温地区的奶牛场开发出饲喂发酵奶的方案。在这些案例中,犊牛可以随时自由采食牛奶。这些犊牛体增重会非常迅速,但断奶时也会出现相同的问题。它们通常是群养的,断奶前必须减少喂奶量,一些犊牛断奶时也许不能摄入足量的牛奶,因为不能监测个体的牛奶采食量。在这一系统中,通风不良的牛舍同样会观察到呼吸道疾病增多的情况。一个成功的犊牛过渡期饲养管理方案,必须能让瘤胃充分发育,可以有效的发酵干饲料。同时也必须能够提供必需营养物质,能让犊牛的增重和生长符合它们的遗传潜力。传统的犊牛饲喂方案每天仅给犊牛提供它们出生重10%的牛奶,犊牛其实并没吃饱,当气温过低或者热应激的时候,常常会造成体重下降和发病率上升。一个非常简单又容易实现的目标是:让犊牛8周龄时达到断奶体重的2倍。
在设计犊牛过渡期饲喂方案时,应当多考虑**提到问题,这样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增重,并且不会造成过多的脂肪沉积;犊牛会较加健康,发病率和率较低;后备母牛较容易达到适宜配种的体况;奶牛初次产犊的时间缩短,牛奶产量也会提高。
让这些后备奶牛在初产前维持较高的营养水平,可以提高它们的生产寿命和产奶量。成功的过渡期管理对每一个奶牛养殖者的生产力和盈利率都是一项重要的投资。
大型肉牛场,小犊牛饲料的使用及饲喂方法。
一、初乳及其饲喂
犊牛饲料通常有3种,即初乳、代乳品和犊牛日粮。奶牛分娩后初7天所分泌的乳汁称为初乳,初乳中的*物质有*球蛋白、*活性细胞干扰素、补体和溶菌酶。
1、饲喂时间;
犊牛的抗病物质主要靠初乳供给*球蛋白,犊牛出生后24-26小时内,能吸收初乳中的*球蛋白,其中以4-6小时吸收能力强,36小时后消失,为能尽快地吸收初乳的*球蛋白,故初乳饲喂愈早愈好,好在出生后30-60分钟饲喂。
2、饲喂量;
饲喂2升初乳,其吸收速度比饲喂1升和5升初乳的吸收速度都要快。初乳喂量要适宜,不能过多,也不能饲喂过少。
3、酸度;
初乳的酸度为45-50吉尔里耳度(°T),使胃液呈酸性,能抑制有害的繁殖。酸度正常的母牛所产出的犊牛率为1.4%,而酸度升高到60°T的母牛所生犊牛的率达4.8%。用高酸度初乳饲喂犊牛,喂后当天或第二天就会发生腹泻,犊牛无吸吮反射,不吃奶。这种情况下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无效。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对酸度高的初乳用下述方法进行中和处理后,可继续利用。配方是10.00克,0.05克,氯化锰0.05克,氯化钙1.00克,碳酸氢钠10.00克,葡萄糖50.00克,水1000毫升,混合均匀后,取500毫升该溶液可使2千克初乳酸度中和,使其酸度正常化。这种初乳能改善犊牛的新陈代谢,减少腹泻。
4、酮体含量;
犊牛消化不良与母牛酮病有关。由于酮体在母体内蓄积,乳中酮体含量增多,致犊牛发病率和率升高。犊牛腹泻与初乳中酮体含量增多呈一致关系,表现出初乳中酮体含量越多,犊牛腹泻发生率越高,这种酮体所引起的腹泻也可称为毒性消化不良。
二、常规饲养;
犊牛生后10-20天称为期。经5-7天饲喂初乳后,要改为常乳直到断奶。初乳可降低犊牛下痢发病率。
母牛产犊7天以后所分泌的奶称为常乳,为犊牛的主要食物。
犊牛代乳品可按下列配方调制,干脱脂乳70%,干乳脂18%,大豆磷脂2%,动物脂肪10%。每1千克代乳品用9升40-45℃的饮用水溶解,使之达到全奶的浓度,冷却到35-37℃后喂给犊牛,以完全代替常乳。
喂奶方法为用洗净的手,将食指与中指放入犊牛口中,以手指将犊牛嘴带进奶桶内,全嘴浸在奶中,犊牛吸吮手指的同时可吸进奶水。经过2-3天训练,慢慢将手指从犊牛嘴内抽出,犊牛即能自行吸吮乳汁。应注意用桶或盆对犊牛进行人工哺乳缺乏吸吮,因此喂奶好用奶瓶。犊牛食道沟闭合不全,往往会使一部分乳汁进入瘤胃,这些停留在瘤胃中的乳汁,因发酵而会引起疾病,所以犊牛应尽量随母牛自然哺乳或用奶瓶人工哺乳。
牛乳饲喂。犊牛哺乳期为100天,喂奶量为250-350千克。其哺乳量和哺乳期因犊牛的发育、体质和对精饲料采食的多少而定。常乳喂量因犊牛月龄增长而减少。具体喂乳比例为个月时占总喂奶量的40%,*二个月占35%,*三个月占25%。
精饲料的饲喂。犊牛出生后1星期可开始饲喂少量精饲料,此称开食料。开始试喂时,可用少量湿料抹入嘴内或置于食槽内,令其自由舔食,或用少量精饲料置于乳桶底,能吃就吃,锻炼犊牛采食能力。开食料由品质好、适口性强的饲料组成。通常具体饲料配方为玉米粉40.00%,燕麦粉20.00%,豆饼20.00%,麸皮16.15%,1.85%,饰演和其他微量元素1.00%,1%抗生素、和等组成。
三、早期断奶饲养;
犊牛早期断奶是给犊牛喂奶量减少,提早停奶的一种饲喂方法。目的是尽早使犊牛采食固体食物,促使瘤胃发育,减少喂奶量,降低培育成本。据报道早期断奶法培育犊牛的利用年限、产奶量、平均每胎产奶量与常奶量培育的母牛相比不仅没有减少,相反还会增加。
初乳期间每天喂奶3-4次,常奶可改为每天2次。从7日龄时可饲喂奶拌精饲料,随着奶量的减少,使精饲料的采食量增加,此时,可给予品质好的干草、青贮饲料或青饲料以锻炼其采食能力。
30日龄以后,除了在食槽上给予精饲料、青贮饲料和干草外,运动场内可设置草架,放干草令其自由采食,为补充胡萝卜素,每头牛可给0.5-1.0千克胡萝卜等块根类多汁饲料。营养水平过高和饮奶过量的犊牛,其发育不正常,将会影响成年时的产奶量。
供应充足饮水,冬、秋、春季上槽时饮35℃温开水至45日龄,夏季可喂到30日龄。后期运动场内可设水池,令其自饮,如饮水不足则会降低饲料利用率,使体重增加缓慢。因此应加强运动,锻炼体质,促进食欲。
育肥后期精料配方:
玉米65%、麦麸6%、豆粕20%、育肥牛预混料4%、小苏打3%、碳酸钙1%、食盐0.8%。这个精料配方适用于育肥后期的牛,也就是肌肉基本生长完成开始大量长油的牛,此时牛的生长需要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因此肉牛在育肥后期必须添加适量的生命,必要时还应饲喂适量的油脂,为了防止出现酸中毒,小苏打的比例应再增加一些。
今天,我给养牛户朋友们分享的内容是 犊牛饲料配制方法。
①玉米50%、麸皮12%、豆饼30%、鱼粉5%、骨粉1%、碳酸钙1%、食盐1%,早期补饲上述犊牛料和青饲料,1~6月龄平均日增重600克以上。
②玉米48%、豆饼19%、麸皮29%、牡蛎粉2.5%、食盐1.5%,日采食1.25千克,鲜奶(含干物质12.3%)5.3千克,喂150天,外加秋白草、青贮玉米,自由采食,6月龄内平均日增重600克,12月龄体重273千克,18月龄体重360千克。
③豆饼40%、玉米22%、高粱20%、麸皮15%、牡蛎粉2%、食盐1%,日喂2千克,鲜奶5.67千克,喂90天,外加秋白草、青贮玉米自由采食,6月龄内平均日增重549克,12月龄体重268千克,18月龄体重300千克。
④玉米25%、麸皮25%、麦粉5%、豆麸40%、贝壳粉3%、食盐2%,1~6月龄喂奶量300千克,后期渐渐由上述配合料代替,平均日增重725克。
⑤玉米35%、麸皮22%、高粱5%、豆饼35%、骨粉1%、碳酸钙1%、食盐1%,1~6月龄除喂本科287.6千克以外,初期喂奶133千克,平均日增重680克。
希望上面的内容对大家有帮助,也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英美尔线上技术团队,拥有动物营养、动物等。为全国养殖朋友解决饲料配方问题,免费定制配方,合理利用当地原料。为客户解决牛羊疑难杂症。随时电话微信沟通。驱虫、健胃、育肥,配方,疾病详情请与我联系
英美尔专注于牛、羊、兔、驴、鹿、鹅等草食动物营养饲料领域,自有营养研究中心、生产工厂及技术服务中心。公司总部位于北京通州,并先后在江苏、山东、四川成立分公司。17年来,公司先后推出了百余款新型预混料、浓配料及添加剂等产品。英美尔打破“业务员—经销商—养殖场”的传统销售模式,大胆创新,把产品信息直接搬到互联网上,走“厂—场”的新路径,从而减少中间买卖环节,降低用户养殖成本,缩短交易时间,变革性地提高了企业与养殖场的效益。 主要生产预混料、浓配料、添加剂、微生态等产品,对牛、羊、兔、驴、鹅等食草动物提供服务,先后推出百余款新型预混料、浓配料及添加剂等产品。公司有南北两大工厂,分别在北京和江苏,2019年成都分公司及工厂正在筹备中,准备辐射整个西南地区,全国有160多个服务网点,可直接配送到县城上。 公司有自己的产品技术研发中心,还有兽医团队,可线上为客户提供科学的饲料配方,并针对动物等不良反应和病症,线上提供相关意见和缓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