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竹泓人刘鸿文创办国民小学(后改为竹泓小学)并献给国家。为此,刘鸿文获得时任国民教育总长蔡元培颁发的奖章。
抗战时期,江南沦陷。国学、江苏省立图书馆馆长柳翼谋(名诒徵)为使大批珍贵古籍不落入日寇之手,写信给时任兴化县县长的学生金宗华,得到支持,随后举家由镇江迁居兴化竹泓,将大批古籍隐藏于兴化观音阁及竹泓等地,此举亦得到兴化名士、教育家石金声、张道中等先生帮助。抗战胜利后,柳先生将保存下来的古籍运回镇江。后来,柳翼谋在《禺余轩存稿序》中记述道:“竹泓,故郑克柔受徒之地,文采风流,蝉嫣数**不替,他邑乡镇弗能逮。”如今,柳先生的孙子——上海书法家柳曾符称兴化竹泓是他的*二故乡。
醉后不知天在水
满船清梦压星河
曾无数次幻想过的诗中意味
不正在温柔水乡、傍河城镇吗
船前有壶酒
船尾有卷书
在黑色竹篾篷下
在低矮木船舱中
沽酒吃茶,坐卧随心
看那一叶叶扁舟
像水乡的韵脚
将老城韵律吟诵的悠扬
比起航行
倒不如说是摇曳
就这样行迈靡靡,悠悠晃晃
融化在江南的四时光景
竹泓木船外形古朴典雅、美观大方,轻巧灵敏而又坚固耐用,以老龄杉木为主要原料,此杉木材质结实、有恝性,辅以铁钉、麻丝、石灰、桐油等,所造之船吃水浅、浮力大,能载重。木船制作从选料备料到断料、配料、破板、分板、拼板、投船、打麻、油船等有十多道工序,均为手工操作,工艺相当复杂,工序多,工艺难度大,普通木工匠人难以熟练撑握。
兴化市戴氏木船有着近**的生产历史,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规模优势,拥有综合素质高、经验丰富的职工队伍和新潮的设计能力。主要制造木船、贡多拉船、公园游船、画舫船、手划船、电动船、欧式木船、比赛龙舟、酒店装饰木船及各类木船、木船模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