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时期:手执华丽法器
到了公元三世纪,大乘佛教开始兴起。由于大乘佛教号称度一切有缘众生,对于受教者的学历没有明确要求,因此,单纯的思辨已经不适合传播学的需要了。这个时候,视觉艺术的重要性就日益凸现了。这个时期的佛像艺术,一开始是在画面的装饰部分煞费苦心。佛像头部的光环中雕刻了莲花,层层围绕着不同花纹的环形图案,以此象征着佛陀的般若妙智。到了中后期,佛像的姿势逐渐变得丰富多彩。配合着佛教里的一些重要概念,莲花、金刚杵、法铃等象征道具开始大量出现,与这些道具配合的手势也有了愈加和固定的规则。
印
一般而言,灯通常不高过佛像的肩膀或耳朵,若是佛像不高,则可用底座把佛像垫高,来平衡对称的美感。
香炉也要随时保持干净,收香脚时,应先以纸先包好,以示隔绝;再丢入垃圾桶中。
供花、供果则视自己方便为宜,当天收,过两天收都可以;收下来全家享用。
民间有很多似是而非的习俗,正信的佛只要心中非常尊敬,是百无禁忌的,不用碍于民间的禁忌与迷信,应该要自由自在的拥有这个信仰。
六种拳印
在手印姿势学里,二手及十指各有其不同之含义。左右手分别表示止、观,定、慧,权、实,慈、悲等,小指次第至大指则表示色、受、想、行、识或地、水、火、风、空。六拳十二合掌就是各种佛理表达的组合动作。这些姿势,在浩瀚的藏传佛教塑像和图册中,由众多佛、菩萨、金刚、度母、空行者们表现出来,令人目不暇接。
十二合掌印
秣菟罗佛像:施无畏印
这一时期在佛教艺术史上被称为“佛像时期”。为了传教的便利,释迦牟尼被日益神化。毕竟,神秘是吸引普罗大众的有力的标签。神性的释迦牟尼形象,开始大量出现在佛教雕塑和图画中。
公司主要经营佛像,树脂工艺品,神像,玻璃钢工艺品,寺庙供奉,家庭供奉,从事道教神像 佛教神像 民间俗神 仙国诸神 冥界鬼神玉皇大帝 王母娘娘 真武大帝 文武财神 西方三圣 四海龙王 金童玉女 三清四御 太乙天尊 十殿阎王黑白无常 牛头马面 骑虎赵公明财神 关圣帝君 菩萨 文殊菩萨 菩贤菩萨 天王 元帅 十二老母 三霄娘娘 送子奶奶 如来佛祖 三宝佛 地藏王菩萨 弥勒佛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