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1**标准8.2.4条款的解读和弥补
一、8.2.4条款标题的解读和弥补
产品是否合格,应通过检验予以判定,即依据规定要求对产品的特性进行测量、检查,必要时进行试验,以判定其符合性。这从来都称为“产品的检验”。
然而,8.2.4条款的标题却是“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只因为ISO 9001**标准*8章的标题有“测量”,要上下对应。这使得检验的方法少了检查(对于服务类产品,检验的方法主要是检查),以及必要时的试验。还应指出,8.2.4条款标题中的“监视”是不应有的,“检验”的定义中没有“监视”,生产过程的才含有“监视’。
笔者认为,应将8.2.4条款的标题“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正名为“产品的检验”(若是产品的检验和试验,则偏重于硬件类产品了),这样适宜于硬件、流程性材料、软件和服务类别的产品。
二、8.2.4条款内容的解读和弥补
1.8.2.4条款的句:“组织应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已得到满足。”笔者对其解读和弥补如下:
前半句“组织应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不确切,笔者认为应改为“组织应对产品的特性进行检验”。
后半句“以验证产品要求已得到满足”,不确切,“验证”是通过检查,必要时试验所提供的客观证据,表明规定要求是否得到满足的认定。“验证”与“检验”的含义不同,两者的依据、客体及方法基本不同,结果也不同,不可用“验证”代替“检验”O所以,笔者认为后半句应改为“以判定产品的符合性”。
2.*二句:“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笔者对其解读和弥补如下:
前半句中的“监视和测量”,不确切,应改为“检验”;“所策划的安排”,不确切应改为“规定要求”。“所策划的安排”指的是:确定产品的质量目标,确定必要过程、文件和资源,确定检验及验证活动,确定产品接收和放行准则,确定为证实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证据和记录。这些都是确定的而不是规定的,不能成为“依据”。到位的“规定要求”才是产品检验的“依据”,其内容应覆盖:①检验的特点、阶段、方式和项目;②接收和放行准则;③需用资源;④检验员和放行者;⑤合格证据和检验记录。其文件应包括:组织制定的切实可行的《产品的检验程序入产品标准、加工图样和检验规范,必要时还有试验规范。
后半句“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以硬件、流程性材料为例,产品检验的适当阶段如下:
(1)进货检验即采购产品的检验。组织对采购的关键件、重要件、大量的一般料件,应进行检验,暂时不能检验的应委托能检验的机构进行检验。对采购的少量一般料件,可子以验证。应形成检验记录或验证记录。
(2)过程检验即中间产品的检验。检验方式可分为:加工者自检、检验员巡检、**检验以及首件检验。应形成检验记录。
(3)终检验即终产品的检验。终检验和判定合格,对于简单产品,应形成检验记录和合格证;对于复杂产品应形成检验记录、检验报告和产品质量文件。
3.*三句:“应保持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笔者对其解读和弥补如下:
其中的“接收准则”,应完善为“产品接收和放行准则”。“准则”就是产品检验的“规定要求”,是接收和放行产品的依据。对于采购产品,组织的接收准则是该产品的标准和组织据此制定的验收规范。对于中间产品,组织的放行准则是加工图样和检验规范。对于终产品,组织的放行准则是设计图样、产品标准和终检验规范。总的概括的准则是组织编制的切实可行的《产品的检验
程序》。
其中的“证据”,是依据相应“准则”对采购产品、中间产品、终产品进行检验所形成的检验记录、检验报告和合格。这些记录、报告和都是产品检验和判定合格的证据,应规范化和保管好。
笔者应指出,对产品进行检验,如有一个特性值未满足规定要求,即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4.*四句:“记录应指明有权放行产品的人员。”笔者对其解读和弥补如下:
其中的“记录”即检验记录。规范化的检验记录应表格化、填完整、数据准、结论对、不涂改、签全名(多为盖检验章)、署日期、有编号、无污损、保管好。
其中的“应指明有权放行产品的人员”,不确切,应完善为“记录应由有的检验员作出,证据应经有权放行产品的批准。”
明确提出“有的检验员”是很必要的,检验员属于工作人员,其工作是对产品进行检验和判定合格与否,这关系到采购产品可否接收、中间产品和终产品能否放行。检验员是有接收和放行合格产品的人员。所以,应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考试和考核并合格,授予《》,持证上岗从事检验工作,以确保检验员的素质和能力及其检验和判定的正确。而仅靠“授权书”就成为检验员,是用权决定,不合理,不适宜,不可取。其实,对检验员授予《》,也是一种授权。
将“有权放行产品的人员”明确为“有权放行产品的”,主要指的是高管理层的有关和高管理者。他们有权在终检验报告、质量文件上签字批准放行终产品,还有权批准对产品的放行。
5.*五句:“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适用时得到顾客的批准,否则在策划的安排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应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笔者对其解读和弥补如下:
前半句中的“有关授权人员”,不确切,应改成“有权放行产品的”,既确切又前后一致。
“有权放行产品的”批准的放行如下:
(1)对于检验定为轻微**差的采购产品(一般料件)或中间产品(一般件),经论证认为不会影响生产质量,由“有权放行产品的批准”,若是按合同为顾客生产的,再“得到顾客的批准”,作出明确标识和记录,子以让步放行。
(2)对于检验和判定为不合格的终产品,如果可降为低等级的合格产品,应经“有权放行产品的”批准,方可放行和交付;如果改作他用(例如,将纯度不合格的化工制剂作为原料交付),先经“有权放行产品的”批准,再“得到顾客的批准”,方可放行和交付。
后半句中的“策划的安排”,当然应改为“规定要求”。
其中的“已圆满完成”,是说所有的检验已完成,结果均满足规定要求且数据齐全,即仅指终检验和合格产品。可是,放[行的是进货检验出的、过程检验出的轻微**差品和终检验出的不合格产品。经全面考虑,笔者认为可将后半句改为;“否则在检验结果满足规定要求且证据充分之前,不应放行产品和交付使用”,以覆盖上述多种情况。
三、“产品的检验”应归入“产品实现”
在ISO 9001**标准中,将“产品的检验”称为“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从属于“8测量、分析和改进”大过程。这是不合理、不适宜的,因为产品检验不包含调控——为了防止类似不合格品再次产生,而采用适当的纠正措施予以改进。
“产品的检验”应归人“产品实现”大过程,因为“产品实现”的应是经检验和判定合格的产品,况且在该**标准7.1c)款中就有“检验和试验活动”的要求。
标准不适宜还是认识不到位
《中国质量认证》2003年*2期发表的《ISO9001:2000标准的九处不适宜及弥补方法》一文(下称《不适宜》),对一些组织在贯标中容易疏忽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无论是对组织还是认证机构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对文中提出的两处“不适宜”,笔者认为不妥。我们不能因某些组织对标准的认识不到位,就认为ISO9001:2000标准“不适宜”。
一、实施标准的方法是允许多种多样的
ISO9001:2000标准(下称标准)0.1“总则”指出:“统一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或文件不是本标准的目的”。这表明,实施标准的方法允许多种多样。正因为如此,新版标准强制性的文件要求明显比1994版标准要少,但这并不是《不适宜》一文所说的“对程序文件的明确要求太少”,而是赋予组织较大的灵活性,以便能够依据组织的规模和产品特点编制较具有针对性的文件。文件数量的多少,要视组织的实际情况而定。
也以《不适宜》一文提到的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为例。《不适宜》一文认为,“贯标组织应在《生产过程控制程序》中,对过程的运行准则和控制方法作出明确要求,而不要受7.5.2条款要求的局限,同时将关键过程的运行准则和控制方法规定到位”。笔者对此表示赞同,但认为这不是惟一的方法,较不能据此认为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提出的要求不适宜。
7.5.2条款的实施还有不少有效的方法,如某制造厂在质量手册中作出了这样的表述:“焊接和铸造为本厂的过程,由品质部会同技术部、生产部的有关人员对其进行确认。确认的频次至少每半年一次,遇突况可随时安排确认。确认应证实这些过程实现所策划结果的能力,确认应证实这些过程实现所策划结果的能力,确认内容可包括工艺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设备过程能力的认可、人员的、记录的完整性和及时性。由品质部负责审批确认的结果,并保持相关记录。”所以,只要能覆盖标准要求,并具有可操作性即可接受,而没有必要追究其是否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作出了表述。
对于《不适宜》一文中提到的对关键过程的控制,可以按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所规定的要求“实施监视和测量”(7.5.1e),而不一定像过程一样进行确认和在确认。
二、关键是如何界定“形成文件的程序”与“所需的文件”
《不适宜》一文认为,由于标准“对程序文件的明确要求太少┅┅贯标组织编制的程序文件很可能不充分,从而降低了贯标的有效性”,并由此得出标准“不适宜”的结论。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可能与该文作者对“形成文件的程序”(4.2.1c)和“组织为确保其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4.2.1d)的理解和界定有关。
ISO9000:2000标准2.7.2“质量管理体系中使用的文件类型”指出:“提供如何一致地完成活动和过程的信息的文件,这类文件包括形成文件的程序、作业书和图样”。由此可见,“形成文件的程序”与“作业书和图样”都可以达到“提供如何一致地完成活动和过程的信息”的目的,而“作业书和图样”恰恰属于“组织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的范畴。
那么,如何界定“形成文件的程序”与“所需的文件”呢?既然ISO9000:2000标准没有对此作出严格的界定,就说明允许组织结合自己的实际对两者的区别或内涵进行理解,以便灵活有效地实施。基于这样的理解,可对两者做如下界定:
“形成文件的程序”指对所有要开展的质量活动的范围、目的、步骤、记录以及人员职责作出相应的描述,一般不涉及具体的技术问题和操作细节。
“所需的文件”则是对所要开展的质量活动的技术问题和操作细节作出具体的,通常不涉及跨部门的活动描述。这类文件的编写应围绕5W1H开展,即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达到什么目的、什么时间做、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时间完成、谁去做和如何做等。
博天亚认证,国家资质国家资质,价格优惠,本地服务省心省事。电话:0851-8提供贵州ISO9001认证/贵阳ISO9001认证/ISO9001认证/六盘水ISO9001认证/兴义ISO9001认证/ISO9001认证/毕节ISO9001认证/凯里ISO9001认证/都匀ISO9001认证/安顺ISO9001认证/黔东南ISO9001认证/黔西南ISO9001认证/黔南ISO9001认证。 <BR&NBSP; />
提供云南ISO9001认证/昆明ISO9001认证/曲靖ISO9001认证/昭通ISO9001认证/玉溪ISO9001认证/临沧ISO9001认证/普洱ISO9001认证/红河ISO9001认证/大理ISO9001认证/保山ISO9001认证/丽江ISO9001认证/迪庆ISO9001认证/香格里拉ISO9001认证/文山ISO9001认证/德宏ISO9001认证/楚雄ISO9001认证。提供广西ISO9001认证/南宁ISO9001认证/柳州ISO9001认证/桂林ISO9001认证/梧州ISO9001认证/北海ISO9001认证/防城港ISO9001认证/钦州ISO9001认证/贵港ISO9001认证/玉林ISO9001认证/崇左ISO9001认证/来宾ISO9001认证/河池ISO9001认证/贺州ISO9001认证/百色ISO9001认证。 公司全体员工将秉承“科学规范、公正诚信、改进创新、顾客满意”的宗旨,竭力为广大企业提供公正、、的认证服务,帮助企业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绩效。价格优惠,简单快捷,,世界,一次性通过认证是我们的服务承诺,成就**,合作成就你我。
õõÿ
实施ISO9000标准的计划
ISO9000管理教练宣言 1979年,英标准准学会(BSI)向**标准化组织(ISO)提交了一项建议,希望ISO制定有关质量保证技术的通用性的**标准,以便统一各国存在很大差异的质量保证标准。ISO根据BSI的建议,当年即批准成立了“质量保证技术会”(简称TC176)着手这一工作。 经过TC176多年的协调,有关各国质量管理近10年的不懈努力,总结了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工业发达国家的质量保证技术实践的经验,ISO终于于1986年6月15日正式发布了ISO8402《质量-术语》标准,又于1987年3月正式公布了ISO9000——ISO9004五个标准,与ISO8402:1986一起统称为“ISO9000系列标准”。 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贸易交往的日益频繁,产品质量渐渐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因此,质量管理的对象也从硬件逐渐扩展到了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和服务。这是全世界在实施1987年版ISO9000系列标准的实践中面临的新问题。` 又因为,在ISO9000**标准诞生之前,早在50年代末期,美国的费根堡姆博士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即从市场调查到设计、生产、检查、出厂等所有部门都实行质量管理,并由质量管理的技术人员起骨干作用。费根堡姆博士的这套思想,虽然诞生在美国,却没有在美国推广,而是在日本发扬 ,致使战后的日本迅速从东方崛起,成为一个经济大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也使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在质量界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法是PDCA循环,即由计划(PI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这四个密切相关的阶段所构成的工作方式。**质量界普遍认为,PDCA循环是一个非常科学的工作方式,并深切地认识到1987年版ISO9000系列标准“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方法体现得不够,人员的作用强调得不充分,且缺少质量改进的要求”。 鉴于以上两个原因,TC176于1990年在*九届年会上提出了《90年代**质量标准的实施策略》(**上通称《2000年展望》),决定对ISO9000标准分两个阶段进行修改: 阶段,对ISO9001/2/3/4的技术内容做局部修改,形成1994版。并在1994版的ISO900O-1中增加了过程和过程网络等基本概念,为*二阶段的修改提供了过渡性理论基础。 *二阶段,引进PDCA循环(ISO9000标准称之为过程方法模式),对ISO9000族标准从总体结构和原则到具体的技术内容做全面的修改,形成2000年版。 上述阶段的修订计划已经成为历史。 上述*二阶段的修订计划和实施情况如下: 19 年 月,发布了工作组草案,即ISO/WG9000; 1998年7月,发布了个委 员会草案,即ISO/CD1 9000; 1999年3月1日,发布了*二会草案,即ISO/CD2 9000; 1999年3月至8月,征求对CD2的意见; 1999年9月,在美国旧金山召开ISO/TC176会议,讨论CD2; 1999年12月1日,发布了**标准草案,即ISO/DIS9000; 1999年12月至2000年5月,对DIS进行,并征求意见; 2000年7月,在日本京都召开ISO/TC176会议,讨论DIS; 2000年9月1日,发布终**标准,即ISO/FDIS9000; 2000年9月至11月1日,对FDIS进行; 2000年12月1日,正式发布2000年版ISO9000族标准。 鉴于ISO关于**标准制定过程和表决程序的惯例,标准草案一旦进入DIS阶段,一般不会再发生大的变更。所以,在DIS发布的前夕,由**认可论坛(IAF)的认可机构、认证机构和工业界代表组成的IAF代表团,即与负责制定ISO9000族标准的ISO/TC176的代表团以及负责制定合格评定标准的ISO/CASCO代表团举行了三方联席会议,并于1999年9月27日发布了《会议公报》,表明三方联席会议已就“2000版ISO9000标准过渡策划”达成了如下一致意见: 1、认可的新版ISO9001认证/注册证书,仅在ISO9001:2000发布为**标准之后方可颁发。 2、认证/注册机构可以在ISO9001:2000**标准发布之前开始按新版标准的草案实施评定。 3、 在ISO9001:2000发布后三年内,认证/注册机构可以仍按1994版标准对组织实施评定,但应鼓励组织及时向ISO9001:2000标准过渡,以确保这些组织在原证书失效前能够获得ISO9001:2000认证/注册。 4、ISO9001:2000将要求审核人员和认证/注册机构的其他有关人员证实具备了新的能力。
贵阳博天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认可,是由全国大的咨询机构“上海攀晟德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发展而来的,是贵州早从事ISO9001、GB/T50430、ISO14001、HACCP、ISO22000、TS16949、服务认证、AAA信用等级评定、**产品等认证咨询服务的公司之一。 10余年来,公司凭借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具有扎实技术知识、丰富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个领域的注册审核员及咨询师,先后为省内外的制造业、化工业、建筑业、食品业、IT业、机械业、机构、业、电力业、学校、服务业等三十多个行业数千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的认证咨询服务,积累了对各类企业进行管理体系认证咨询和产品认证工厂检查的丰富经验,在及地方开展的评审和获证企业满意度中获得了充分的肯定,赢得了广大获证企业的认可和信任。 目前是质量认证中心、中鉴认证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恩格威认证中心、北京世标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北京海德**认证有限公司、中物联联合认证(北京)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 公司全体员工将秉承“科学规范、诚信、改进创新、顾客满意”的宗旨,竭力为广大企业提供、、的咨询服务,帮助企业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