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曼联(北京)工程材料技术研究院主营业务为灌浆材料、特性砂浆、结构加固材料、砼外加剂、防水防腐材料等。涉及行业有冶金、电力、化工、航天、纺织、核电、路桥、市政、工业或民用建筑等领域的设备安装、结构加固、建筑维修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积累了千余项工程业绩,其优异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技术服务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
1 如何加固?
传统加固技术施工工艺:基础开挖→绑扎钢筋网→穿墙打孔→对穿钢筋→支模板→双面浇筑60厚混凝土(或压抹35以上砂浆),不仅施工程序复杂,且对原结构造成较大损伤。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不需要钢筋,仅在墙面上压抹10-20厚的高延性混凝土即可抵抗9度以上地震,**生命财产安全。
传统加固方式
基础开挖→绑钢筋→打孔→对穿钢筋→支模→浇混凝土(压抹砂浆)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不需要钢筋仅需压抹10-20厚高延性混凝土
2 优势
通过技术指标对比可以看出,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与传统加固方式相比,具有优势:
节省材料70%
节省工期70%
节省综合造价30%
不改变建筑物外立面
高延性混凝土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抗裂性能和高耐损伤才能的特种混凝土,其变形才能可达普通混凝土的200倍,也被称为“可弯曲混凝土”。 高延性混凝土产品特性: 1、拉伸时的应变硬化效应。 2、拉伸性能可达普通混凝土的50~200倍。 3、多裂痕展开----完成裂而不坏----也称“可弯曲混凝土”。 高延性混凝土力学特性: 1、抗压及抗劈裂力学性能 a.受压毁坏实验具有较高韧性 b.劈裂毁坏实验具有韧性 c.毁坏后二次加载仍具有较高的剩余强度(90%); d.较大应缩变形(7%)时仍具有良好的完好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各行各业也越来越透明化,任何建筑材料的质地、成本、性能、应用范围也逐渐明朗起来,基本上不存在什么盲区。有些材料成为了行业中的佼佼者,有的却每况愈下逐渐被淘汰,但有一些也确实是因为真材实料,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行业的认可。
今天对建筑材料行业的选择:高延性混凝土,就各方面做一个简单的阐述,让大家更清晰的对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高延性混凝土,是一种具有高延性、高强度、高韧性、近些年才研发的,被建筑行业广泛应用的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高延性混凝土在砌体加固的优点:①高韧性、高抗裂性能、高耐损伤能力②抗震加固效果明显③施工快捷方便、工期短④墙体可单面加固保持建筑外立面⑤综合造价比传统加固方案低。不仅如此,可称为可弯曲混凝土的高延性混凝土的耐火性、自愈合能力和环保性能皆是建材之中的佼佼者。综合以上所有的优势和特点,使得高延性混凝土在加固过程中具有特的优势,充分的利用高延性混凝土的高强度、高韧性、高抗裂性和高耐损伤能力,使得在加固传统的脆性的砖砌体结构时能够获得更加的效果。
因为高延性混凝土具有这些种种的优势和产品特性,使得它在建筑材料当中混的风生水起,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选择。我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对于高延性混凝土的研究也会越来越深入,它更多的特性和优势也会被挖掘出来,会在建筑材料之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一席之地。
要问为什么混凝土要分强度等级,首先应当知道什么是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根据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值人为划分出来的,它是混凝土的特征强度。根据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是按标准方法制作的边长为150㎜的标准尺寸的立方体试件,与ISO试验方法一致的温度为20士2℃,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养护至28d龄期,按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根据有关标准的规定,建筑材料强度等级应以材料名称加上其强度标准值来表达。故混凝土强度等级以符号C(英文混凝土Concrete的缩写)及其后面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为:C10,C15,C20,C25,C30,C35,0,5,C50,C55,C60,C65,C70,C75,C80。因为一般工程上不同部位的混凝土所受的荷载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不能完全使用一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对于承受压力大的部位,就要用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对于承受压力小的部位,就要使用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因此,混凝土分成不同强度等级,以适应不同工程的需要,通过设计计算选用。
新曼联(北京)工程材料技术研究院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在建筑、环保、材料等领域,积累了多余项科研成果、配套技术;培养出众多工程技术、管理人才,获得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良好设计和工程奖励。
新曼联(北京)工程材料技术研究院是从事新型建筑材料和工程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及施工服务于一体的**企业。主营业务为灌浆材料、特性砂浆、结构加固材料、砼外加剂、防水防腐材料等。涉及行业有冶金、电力、化工、航天、纺织、核电、路桥、**、工业或民用建筑等领域的设备安装、结构加固、建筑维修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积累了千余项工程业绩,其优异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技术服务受到了客户的一致**。新曼联(北京)工程材料技术研究院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在建筑、环保、材料等领域,积累了多余项科研成果、配套技术;培养出众多工程技术、管理人才,获得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设计和工程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