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选择网约车出行已经成了不少市民的,打开手机轻轻一点,几分钟后,网约车就会到达位置,乘车十分方便。但这些要建立在网约车业务合法经营的基础上,在利益的驱使和侥幸心理的作用下,目前市场依旧存在部分营运资质不完备的网约车,为广大乘客的出行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表面上看来交通部的部标检测只是对被检企业的技术考核,其实是对企业研发能力,运营服务水平和企业战略眼光的检验。交通部制定的这套标准的确是一套高标准的行业规范。不仅仅是对技术细节的规定,更能通过对技术的考核进一步检验一个企业的综合能力。
部标1078协议是在部标808协议的基础上,继续增加指令,并不修改原有的指令,这样也使得协议更加容易让人接受和推广。
在部标1078视频协议推出后,部标9O5终端就相对比较尴尬,以前的t/1905协议本身没有视频指令和功能,很多厂家就集成基于私有协议的视频模块,五花八门,现在部标视频标准一出,就面临一个视频标准统一的问题,原有的私有协议需要抛弃掉,修改成1078协议。但是1078协议是基于8O8协议的指令集,并不是基于905协议的指令集,本质上不是为905协议终端设备设计的。这就需要硬件和平台后端都需要做一定的工作,才能让一个部标905网约车平台具备1078视频功能。
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案是深度集成,将1078协议中的指令集添加到905的指令集中,这样使得f905协协议赋予了视频指令交互的能力,这种方案好的地方在于它仍然保持了一个指令通道,一个视频数据通道,但是需要硬件开发人员一定的工作量。
另一种方案就是粗暴简单,9O5模块和1078模块,分别与平台后端建立立的指令交互的连接,基于jt(1905的连接只交互905的指令,1078的连接只交互1078的指令,各自为战,这种方案的优势在于硬件拿来即用,不需要过多的开发,但是后遗症很多,苦了平台开发人员,设计两个指令网关,一个是905指令网关,一个是1078指令网关,在平台上下发指令的时候,需要判断指令类型,来决定指令的走向,是下给905网关,还是下给1078网关。
还有一个麻烦的地方,就是上线和离线不同步,比如1078连接断开了,而905的连接还是正常,这就在前端界面的上线状态上给用户容易造成困感,有时候905明明在线,但是视频指令却下发失败,无法看到视频。
在上级平台对接方面,也是麻烦,先要基于905协议第四部分中数据交互与共享单元中的数据交换协议(是809协议的变种,做了修改,不兼容809),开发转发服务器,将数据转发给出租车平台。
但是还要基于原有的809协议,开发转发服务器,将数据转发给省级平台。
部标平台的检测已经恢复交通部794协议终端认证808平台认证,无论是开发GPS设备硬件还是开发应用软件,都要面临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国家交通部发布的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部标认证标准,它涵盖了GPS硬件设备参数、功能标准,也包括了设备上传到应用平台的协议标准,同时也包括了平台对平台的互联互传的技术标准。也就是说凡是根据交通部这个标准开发的应用平台软件,都可以接入不同厂家开发的符合国标的GPS设备发送的上传数据。因为协议是同一的,所以平台也可以将数据转发给各地的省级交通部门的运管中心。目前国家对需要上路的客车、危险品运输车,简称两客一危,要求必须要安装符合国标的GPS,如果运输承运者没有自己的软件平台,可以使用运管局的客户端软件,并接入到运管中心进行,收费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个负担。
说起过检,大家铁定都有诉不完的血与泪。太折腾、太纠结、太扯淡了,有木有?当然。做不论什么事都有好的方法与诀窍。假设你充分参透了这些。还是相对照较顺利的。在我手上成功过检的。不多,可是也有几十家了。都比较顺利。快的一两个星期就能通过,慢的也个把月。
以下我简介一些我的经验。整体介绍 从整体上介绍一下检测机构、检测内容、送检资质、开销预算与重点难点等相关内容。让你从整体上有个大概的了解。机构性质符合性审查(平台)分两块,一块纯粹过检。由检测中心负责,负责全部的检测工作,在市海淀区上庄镇海事卫星地面站,还有一块是相关资料审核,在市考试中心,负责报名资料审核,检测完之后相关手续与检测报告的办理。主要成败在检测中心,仅仅要检测通过了。兴许手续的办理仅仅是时间问题,以下说说检测中心。检测中心眼下以企业形式运作,被交通部托付相关检测工作(个人理解仅供参考),总共同拥有八个检测机构(实际可能没这么多),八个检测机构不详细做检测,统一托付给检测中心负责,检测报名时在八个检测机构中“随机”分配。检测中心总共10个人左右,大部分来自八个检测机构(不一定每一个机构都派人)。上面一个总负责人,以下详细工作人员没有特定建制,各自分工合作,相互制约监督,没有权力。总而言之,谁都没有肯定权,可是谁都有否决权。所以比较复杂。也保证了相对公平,其内部关系自己想,不用说得太明确。
终端故障提醒功能:当终端主机及与终端主机连接的外部设备工作异常时触发,并将信息上传至中心。
检测技术(深圳)有限公司(Aerospace Testing Services (Shenzhen) Co., Ltd.简称“AST”)是一家从事产品检测与认证咨询服务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是国内较早从事进出口商品检测、检验、认证及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在范围内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竭诚帮助客户的产品达到不新的要求,在国际市场受到广大客户的认同,在业具有一定的度。公司严格按照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管理体系要求进行规范管理和运行。检测技术(深圳)有限公司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认可会(CNAS)认可的实验室,CNAS编号:L11965;同时通过了计量认证(CMA),证书编号:201819013737,具备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的资质。我们秉承、科学、、的原则,凭借的测试设备和富经验的检测认证工程师,为数千家企业提供的检测认证以及咨询服务。优势项目:交通部794/808/1076/1078/35658/905/883/粤标/湘标/115号文件等,CCC/SRRC/CTA/质检报告(插头插座),EMC整改、ISO体系,CE/FCC/CEC/DOE/印度BIS/韩国KC/ 日本TELEC认证PSE认证/国际CB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