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经中的《佛说造像量度经解》云:像有拆断,则嗣族衰败;裂文应起盗贼。
如果塑造的,供养的像有拆断,则有家族衰败之缘起。有些人搞艺术,在家供养佛头,那更不用说了。
又云:身体肢根中有歪斜。则子弟多出偻挛躄缺之残疾。鼻塌出谬愎。一切相中眼目为要。股根瘦者。[乃/女]胎多废半途圆处不圆。满处不满者。果谷屡不收。
大乘时期:手执华丽法器
到了公元三世纪,大乘佛教开始兴起。由于大乘佛教号称度一切有缘众生,对于受教者的学历没有明确要求,因此,单纯的思辨已经不适合传播学的需要了。这个时候,视觉艺术的重要性就日益凸现了。这个时期的佛像艺术,一开始是在画面的装饰部分煞费苦心。佛像头部的光环中雕刻了莲花,层层围绕着不同花纹的环形图案,以此象征着佛陀的般若妙智。到了中后期,佛像的姿势逐渐变得丰富多彩。配合着佛教里的一些重要概念,莲花、金刚杵、法铃等象征道具开始大量出现,与这些道具配合的手势也有了愈加和固定的规则。
印
供奉半身佛像,有过患
佛陀在《佛说像法决疑经》中告诉常施菩萨,未来会有世人造立诸佛菩萨塑像用以贩卖。而这些塑像由于并未被完整塑造,并不能够呈现诸佛菩萨普施福惠、成就众生之相,“或作半身,或手足不成,耳鼻眼口悉不成就”。
诚如佛陀所言,造半身佛像其实是对佛法不敬的行为。买回此类佛像供养,就算诚心礼拜,也无法获圆满福德。
《地藏菩萨本愿经科注》中也说“又不许造半身像,善相不起,生死”,描述了擅自造作半身佛像的严重后果。
《优婆塞戒经》中也有强调佛像完整的重要性:“不应造作半身佛像。若有形像身不具足,当密覆藏,劝人令治,治已具足,然后显示。见像毁坏,应当至心供养恭敬,如完无别。”
其中明确提出,不应该制造半身的佛像,如若佛像身体不完整,应当覆盖藏收,劝说他人将不完整的佛像修治填补完整,然后才能够将其展示给大众,接受众生礼拜。
供奉佛像,以全身像为佳,如此供佛得到的福报也会更加圆满殊胜。佛半身像,甚至佛头塑像,并不能够完整体现诸佛的庄严法相,因此,供奉半身佛像甚至佛头塑像的行为并不妥当。
据佛经内容来看,半身佛像与佛头塑像均不宜被制造供奉,甚至完整的佛像若有损坏,也应该及时修补。
出于对佛法的恭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自然也不应该在家中供奉半身佛像,而是应该选择完整无缺的全身佛菩萨塑像进行供奉礼拜。
如若因无知而将半身佛像或佛头当做工艺品悬挂在家中,到佛前忏悔,并将佛头像送至寺院装塔,请师父帮忙安置,不可以在家中当做艺术品随意摆放。如果家中条件允许,可另请一尊塑像完整庄严的佛像来供奉。
赤诚心重要
供佛讲究的是心念的赤诚。印光说“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倘若心中缺乏敬畏,发心并不真诚,就算请来精美昂贵的佛像,并以名贵的珠宝、充盈的财富来供奉,也无法增长福报。
相反,若是一心向佛,心存敬畏,内心坚守慈悲善念,不论供品价格高低、种类多寡,都是殊胜欢喜。
公司主要经营佛像,树脂工艺品,神像,玻璃钢工艺品,寺庙供奉,家庭供奉,从事道教神像 佛教神像 民间俗神 仙国诸神 冥界鬼神玉皇大帝 王母娘娘 真武大帝 文武财神 西方三圣 四海龙王 金童玉女 三清四御 太乙天尊 十殿阎王黑白无常 牛头马面 骑虎赵公明财神 关圣帝君 菩萨 文殊菩萨 菩贤菩萨 天王 元帅 十二老母 三霄娘娘 送子奶奶 如来佛祖 三宝佛 地藏王菩萨 弥勒佛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