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曼联(北京)工程材料技术研究院主营业务为灌浆材料、特性砂浆、结构加固材料、砼外加剂、防水防腐材料等。涉及行业有冶金、电力、化工、航天、纺织、核电、路桥、市政、工业或民用建筑等领域的设备安装、结构加固、建筑维修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积累了千余项工程业绩,其优异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技术服务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混凝土为什么规定28d的强度为标准强度?混凝土是靠水泥的胶结作用,逐渐硬化,而提高抗压强度的。由于水泥的结硬不是一下子就完成,而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的。在正常的养护条件下,前七天抗压强度增长较快,7d~14d之间增长稍慢,而28d以后,强度增长更是比较缓慢。也就是说,28d以后抗压强度为标准强度,作为设计和施工检验质量的标准。显然,如果以小于28d的强度作为标准强度,将使混凝土的性能不能充分发挥。如果以大于28d的强度作为标准强度,虽然混凝土的性能可以充分发挥,但由于达到标准强度的时间过长,影响了施工进度。混凝土为什么对水质有要求?含有脂肪、植物油、糖、酸等工业废水污水都不能用来拌和混凝土。因为这些含有杂质的水会降低水泥的粘结力,使混凝土的强度下降,所以不能使用矿物水中含有大量盐类,使得水泥不能很好抵抗水的侵蚀。对于矿物水的化学成分,必须满足因家规定的指标,或者与普通饮用淡水作对比试验,看强度不降低才能使用。至于一般自来水和能供饮用的水,都可用来拌合混凝土。具体见标准GBJ63-89。
总结
1、不破坏原结构整体性
无需在墙上钻孔打洞绑扎钢筋,从而避免对原结构的整体性破坏;
2、单面加固保持建筑外立面
高延性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粘结强度高,试验表明单面加固砌体效果好于双面钢筋网水泥砂浆加固,对于外墙体部位可以单面加固,从而不会破坏原建筑风貌;
3、施工简单,工期短
构造措施简单,抹面一次完成,施工质量容易保证,施工工期比传统加固方法短;
4、造价低
使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比传统方法节省造价。
使用范围
目前“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的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应用于全国中小学抗震加固、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在全国“校安工程”、农村危旧房改造、文物保护与加固、营房加固改造、工业建筑改造加固、市政建设等方面全面推广应用。
高延性混凝土本身的寿命几乎是无限的,但是这是理想情况,和实际差的很远。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骨架具有非常高的抗拉强度,能够和原有的混凝同分担拉压荷载,具有很好的综合性能,因此常用于实际工程之中。
混凝土本身的寿命可以和的硅酸盐石料比拟,众所周知自然界中的山脉岩石的寿命都是亿年计的,混凝土本身在受到良好保护的情况下,例如博物馆中的标本或是古埃及沙漠金字塔内部的人造石也可以达到这个级别。但是只要暴露在环境中就要考虑环境中的风化,无论是树木扎根,生物生长,还是风霜雨雪洪水岩浆,都会对混凝土造成显著的影响。这种情况下的寿命和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条件较差又缺乏维护时,单纯的高延性混凝土在几十年内就会显著风化。
再次是钢筋的寿命。钢筋的抗拉能力是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是也极容易在潮湿环境中被氧化腐蚀。如果混凝土保护层不够厚,那么在混凝土本身完好的情况下钢筋被锈蚀失去抗拉能力也会导致钢筋混凝土构件失效,建筑倒塌,这是混凝土建筑的实际结构寿命。
坍落度试验只适用于塑性混凝土和低塑性混凝土;对于干硬性混凝土,则常常采用测定工作度的方法。需要使用维勃稠度仪测定其工作度。操作要点:1、混凝土拌合物分三层装入,每层插捣25下。捣完后抹平,垂直平稳地提起坍落度筒。2、把透明圆盘转到混凝土试体上方并轻轻落下使与混凝土顶面接触。3、同时开启振动台和秒表,记下透明圆盘的底面被水泥浆布满所需的时间,混凝土拌合物分类见:分类坍落度(㎜)干硬度(s)干硬性060~120半干硬性030~60低塑性10~5015~30塑性50~1505~15流动性>150-对混凝土坍落度或工作度大小的选择,要根据成型的方法、截面大小、钢筋疏密程度来决定。什么是普通混凝土?它有哪些特性?用水泥作为胶凝材料,用砂、石作为细、粗骨料,加水拌和制成的混凝土,就是普通混凝土。在整个混凝土家族中,普通混凝土使用早,用途广,许多品种的混凝土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新曼联(北京)工程材料技术研究院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在建筑、环保、材料等领域,积累了多余项科研成果、配套技术;培养出众多工程技术、管理人才,获得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良好设计和工程奖励。
新曼联(北京)工程材料技术研究院是从事新型建筑材料和工程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及施工服务于一体的**企业。主营业务为灌浆材料、特性砂浆、结构加固材料、砼外加剂、防水防腐材料等。涉及行业有冶金、电力、化工、航天、纺织、核电、路桥、**、工业或民用建筑等领域的设备安装、结构加固、建筑维修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积累了千余项工程业绩,其优异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技术服务受到了客户的一致**。新曼联(北京)工程材料技术研究院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在建筑、环保、材料等领域,积累了多余项科研成果、配套技术;培养出众多工程技术、管理人才,获得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设计和工程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