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曼联(北京)工程材料技术研究院是从事新型建筑材料和工程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及施工服务于一体的。主营业务为灌浆材料、特性砂浆、结构加固材料、砼外加剂、防水防腐材料等。
透水混凝土路有的五项功能:
1、渗:雨水下渗。粗骨料的选材形成高孔隙度,有利于雨水快速下渗;
2、滞:雨水滞留。雨水通过孔隙向土壤渗透、储存,面层下面为20-30cm厚的级配碎石层,是的蓄水层;
3、净:净化雨水。消减雨水负荷,保护水环境。的路面结构和多孔隙性能有效拦阻雨水中垃圾于地表、过滤净化雨水,截污减排;
4、用:合理利用。雨水合理利用,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当气温升高、空气干燥时,蓄存的水能够通过孔隙被蒸发出来,并起增湿降温的作用;
5、排:减缓排压。减缓排水压力,降低管网投资。雨水渗透快,地面径流降低60%以上,且从开始降雨到流出的时间延迟,减轻城市排水管网压力,节约大量管网建设投资30%。
养护施工要点
透水混凝土因具备很多孔隙,水分挥发很快。为确保摊铺施工后混凝土的正常凝结水化,及时进行保湿养护至关重要。考虑到透水混凝土的面层清理问题,一般不用草袋、草帘等宜散落和浸出颜色的材料,采用塑料薄膜或土工布进行覆盖养护。同时应每日进行洒水,以确保混凝土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的状态,覆盖养护一般20天左右即可,养护期间应派专人进行看管,禁止一切车辆和行人通行,特别是严防将砂石或泥土等杂物撒落到透水混凝土表面。
4.4 伸缩缝切割和灌缝施工要点
为防止透水混凝土道路因温度应力而开裂,摊铺施工结束后3天左右就应进行切割伸缩缝施工。根据施工面积情况,每间隔5米左右应设置伸缩缝一道。缝宽5左右,深度超过厚度的1/2.。切割好的伸缩缝应用高压水枪进行清缝冲洗,然后采用发泡塑胶进行镶缝处理,也可以采用与路面颜色接近的彩色树脂或沥青材料进行灌缝填充。
4.5 面层保护剂喷涂的施工要点
透水混凝土伸缩缝施工完成后,应将面层清理干净,并于一周内将配制好的与路面颜色一致的彩色保护剂均匀的喷涂于混凝土表面,需要注意的是,面层保护剂的喷涂须防止局部富集,不能堵塞混凝土孔隙影响透水效果。面层喷涂完成,应继续派专人进行看护,确保交付前道路表面清洁无损坏。
透水混凝土的生产及运输。
透水混凝土的生产及运输
搅拌
为保证物料的匀质性,搅拌容积控制在2m3,搅拌时间在90s。很多朋友在研究透水混凝土时将水分两次投料,本项目透水混凝土的搅拌用水量为一次性投料,投料顺序为骨料、胶凝材料、水和外加剂,具体为骨料与胶凝材料先后投入搅拌机,搅拌20s,均匀后投入水和外加剂,搅拌至骨料表面均匀包裹浆体,浆体不能自动流挂,表面有金属光泽即可。透水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搅拌过程中骨料间摩擦产生较大热量,会导致水分蒸发过快。
运输
本工程搅拌站至施工地点运输时间为15分钟,运输工具采用9m3罐车,打破常规用平板车运输的方法。
优点如下:一是使用罐车运输有助于防止混凝土内部水分流失,保证浆体有一定的湿润度,二是罐车到达工地后可以方便与装载车配合卸料。由于透水混凝土的流动性较差,罐车满载时罐体很难转动,经试验9m3罐车装载6m3时不影响罐车正常运转。罐车装料前一定要反转,保证罐内无积水,否则会导致浆体流挂,产生离析现象。
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与普通混凝土不同,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首先考虑的是孔隙率,一般以骨料被浆体包裹,没有较多水泥浆流出为恰当。采用体积法步骤进行计算透水混凝土配合比的关键是针对主要参数和水胶比的确定,参照JGJ55—201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水胶比必须要严格控制。水胶比既影响透水混凝土的强度,又影响其透水性。对不同粒径、不通颗粒形状的骨料,其合理水胶比不同。当水胶比过小,水泥浆则过稠,水泥浆较难均匀地包裹在粗骨料表面,不利于强度提高;如果水胶比过大,水泥浆则过稀,水泥浆又会从骨料颗粒表面滑下,包裹粗骨料颗粒表面水泥浆过薄,也不利于强度提高,同时由于水泥浆流动性过大,水泥浆可能把透水孔隙部分或全部堵实,既不利于透水,也不利于整体强度的提高。合适的水胶比能使得混凝土拌合物有金属光泽,而不会积聚在集料下面。
新曼联(北京)工程材料技术研究院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在建筑、环保、材料等领域,积累了多余项科研成果、配套技术;培养出众多工程技术、管理人才,获得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设计和工程奖励。
新曼联(北京)工程材料技术研究院是从事新型建筑材料和工程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及施工服务于一体的**企业。主营业务为灌浆材料、特性砂浆、结构加固材料、砼外加剂、防水防腐材料等。涉及行业有冶金、电力、化工、航天、纺织、核电、路桥、**、工业或民用建筑等领域的设备安装、结构加固、建筑维修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积累了千余项工程业绩,其优异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技术服务受到了客户的一致**。新曼联(北京)工程材料技术研究院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在建筑、环保、材料等领域,积累了多余项科研成果、配套技术;培养出众多工程技术、管理人才,获得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设计和工程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