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基础课程基于南开大学作为中国国家首批开展环境教育高校的环境教育和国家环境科学重点学科的学科建设土壤,坚持继承与发展,自1979年开设课程开始,不断探索、完善、提高课程教育质量。从1999年到2005年逐步建成成为南开大学示范精品课程和天津市精品课程,2009年建设成为国家精品课程。自2001年开展课程网站建设开始,于2005年到2016年逐步设立精品课教学网站、国家资源共享课和MOOC。通过课堂教学建设和在线教育相结合建立课程教育培养体系。
化学分析(chemical analysis)是指确定物质化学成分或组成的方法。
根据被分析物质的性质可分为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根据分析的要求,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根据被分析物质试样的数量,可分为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和超微量分析
1931年,德国R.库恩和E.莱德尔再次发现本法并显示其效能,人们才从文献中追溯到茨维特的研究和更早的有关研究,如1850年J.T.韦曾利用土壤柱进行分离;1893年L.里德用高岭土柱分离无机盐和有机盐。四年后D.T.戴用漂白土分离石油。
气体吸附层析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P.舒夫坦和A.尤肯。40年代,德国Y.黑塞利用气体吸附以分离挥发性有机酸。英国E.格卢考夫也用同一原理在1946年分离空气中的氦和氖,并在1951年制成气相色谱仪(见气相色谱法)。台现代气相色谱仪研制成功应归功于E.克里默。
用户需要更多更复杂的空间分析的功能,这就促进了GIS空间分析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多种空间分析技术出现。根据分析的数据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基于空间图形数据的分析运算;基于非空间属性的数据运算;空间和非空间数据的联合运算。空间分析赖以进行的基础是地理空间数据,运用各种几何逻辑运算、数理统计分析、代数运算等数学手段,终的目的是解决人们所涉及到的地理空间实际问题。
仪器分析方法: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物理和物理化学分析法。这类方法都需要较的仪器,通常称为仪器分析方法。主要的仪器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光学分析法
根据物质的光学性质所建立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分子光谱法、分光分析法、分子荧光及磷光分析法;原子光谱法,如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2、电化学分析法
根据物质的电化学性质所建立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电位分析法、极谱和伏安分析法、电重量和库伦分析法、电导分析法。
3、色谱分析法
根据物质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吸附能力、分配系数或其他亲和作用的差异而建立的一种分离、测定方法。这种分析法的特点是集分离和测定于一体,是多组分物质、快速、灵敏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
环境科学与地球化学间新兴起的一门边缘学科,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它研究环境中和人为释放的化学物质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与环境质量、人体健康的关系等。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①研究人类环境的化学性质,尤其是及时研究现代环境化学变化的过程和趋势,以便在地球化学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了解组类环境各个系统的地球化学性质。
②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评价环境质量和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有助于了解自然界对污染物的自净能力等。
③研究环境中与生命有关的化学物质对生物体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这一部分内容与生物地球化学相交叉,但环境地球化学在这方面的任务不仅是研究现代环境化学组成的变化同生命体、人体化学组成和人类健康的联系,而且还在广阔的地质背景上研究宇宙元素、地壳元素、海洋元素同生命元素的关系,研究生命过程的地球化学演化等问题。 污染气象学是现代气象学一个分支,也是环境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大气运动和大气中污染物相互作用的学科。它主要研究近地层大气运动引起的污染物扩散、输送、迁移和转化过程,以及大气污染对天气和气象变化的影响。
支持查询的网课平台:超星尔雅/智慧树/尔雅/学台: 智慧树/知到/超星/尔雅/学习通/高校邦/ 优学院/学堂云/MOOC 课程/好大学!入题目,马上查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