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正骨手法,许多人对它都有误解,尤其一些中医行业的人,凡是对正骨手法感兴趣的人士,想要学习的时候,首先在意的就是正骨过程的技术手法,而真正的行家都明白,对正骨而言,其实重要的是摸法,因为只有摸得准,至于如何正骨就变得简单很多。
一、孙膑曰,因势利导之
正骨也然,硬手硬推,虽可复正,但非精妙之道。精妙之道在顺其势也。其妙在动则活,静则死,动则有隙可生,贵在动中求正,顺其势,轻轻一推,则正矣。
理筋也然,动则筋聚,静则筋散,随其情,顺其势而动,顺其走势顺势或挑或理或拔,则筋易平复。
二、正骨之道全在理通
理通则手中自生。心中理不通,则下手茫茫然。心中理通,则应手凑效。只不过手笨手巧之不同。多练多用则手中巧自生焉。此皆外形。非其关窍。关窍则在理法。同一手法,心中理明一层,则手法增一层。故在心而不在形。
心不通,多揣摩,理不通,访高手。故手中须臾之功,全在平日之日积月累。王道无近功,正骨亦然。
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正骨之道,虽以理法为先。然手法亦不可缺。手法即利器。利器在手,自能事半而功倍。而民间传承之手法与方药。经数代乃至数十代心口相传。集数代人之精思秘验。其技之巧,其效之神,实令人叹为观止。虽理则同一而法之精妙神效则非仅通其理者所能望其脊项也。得之则有乐由心生,不知手之所舞足之所蹈之感。叹其法之简,之妙。正所谓大巧若拙。绝技在民间,能得其技则知此言非虚。
四、任他说法千万,不外筋出槽骨错缝六字
过去对正骨之理解,甚为浅显。往往偏执于一方。闻得某某理论,亦人云亦云。反啊是穴,宣氏软伤理论,聚焦说,多处卡压说,激发点说,筋缩说,等等不一而足。听之总觉有理,用之也觉有效,然不能融通。心中觉零零散散,茫茫然,不知何求。
而今方悟得,过去所学之理,皆为管窥之见,任他说法千万,不外筋出槽骨错缝六字。此六字乃一本贯万殊之理。真正是千金不换之诀法。
编口诀一首:
筋连骨,骨连筋。筋出槽,骨错缝。骨错缝,筋出槽。摸其筋,求其骨。摸其骨,求其筋。上病之病不在上,下病之病不在下。查其症,寻其根,复其平,求其正。
五、大道至简至易,正骨道理也同样
康氏正骨传人曾讲:正骨太简单了,简单的我都不想说。这句话使我感悟甚深。受益匪浅。
手法一定要轻,原来遇着使人愁的一二三胸椎,等真正遇到高手,原来只是轻轻转一个或几个圈而己。结合自己原来所学,而今才领悟到,手法越轻,才能越精巧。
手随心动,法由心生。如果手上着力,则手己被控死,法无从生焉,复位自然不精巧。
真正的高境界是被正者不觉用力,只觉医者手轻轻一动似无感觉则疾患己除。丝毫不会有响声。追求正骨有响声者,骨是被强行推入而不是顺势带入。绝非精妙之道。
如果能得此中真意,就会觉得如康氏正骨传人兄弟所讲的,正骨太简单了,简单的我都不想去说它。
六、正骨窍要,全在摸法
常人皆以为正骨诀窍即为秘传之手法,能得其手法即为得正骨真传。此误也,为本末倒置之理解。手法之秘固然重要,且得其秘者皆视为供壁,不轻易传人。而殊不知手法皆以摸法为基。摸得准方能正得准。
所见高手,其所重者皆为摸法,常以他人摸不出而己摸得出为傲,而不以其手法为荣。手下摸得准,自能正得精,治得准,所以能应手凑效。如摸不准,盲目乱正,手法模糊,即或偶尔碰对,但心中仍茫然。且费时费力,事倍而无功。
所谓正骨手法,非只正骨,亦正筋。筋占大部而骨占小部。盖人身有病变,则筋骨皆不同于常态。手摸心会,自知病之所在。或陈伤或新伤,究竟为何所伤。病起于上或起于下,皆可摸得清。了然于胸而后因症施治,只在病所理筋正骨。余者不问。此则事半而功倍,省时省力,应手凑效。
正骨手法是技术名。运用手法诊断骨关节损伤之技术。《理伤方》提出:拔伸、用力收入骨、捺正等手法。《医宗金鉴》(1742年)卷八十七则总结发展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等八种手法。
“定位整脊法”就是利用杠杆原理使脊柱被拉伸的同时,引发椎间隙产生变化、髓核移动,从而使突出的髓核回缩或移位,以改变突出物与根的空间关系,或松解根的粘连,使得到消除或减轻。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矢状位整脊法
患者取仰卧位,双臂交叉放在胸前,并握住对侧肩部。术者站在患者一侧,用靠近患者一侧的手作为托垫手,拇指伸直,其余四指屈曲呈握拳状,置于患者棘突的下方,使患者棘突落在大鱼际肌与屈曲的四指之间,将患者双肘抱压于前,嘱患者深吸气,屏住呼吸,用适当力度向下冲压,可听到“咔咔”的响声。整复颈椎椎体时,冲压力的方向应该斜向颈椎;整复胸椎椎体时,冲压力的方向应该指向胸椎;整复腰椎椎体时,冲压力的方向应该斜向腰椎。
冠状位多角度整脊法
患者取健侧卧位,健侧下肢屈曲,患侧下肢伸直,助手固定患者肩、脊,第二助手双手握住患侧下肢踝部,两名助手呈对抗性牵引,牵引力在同一直线上。术者位于患者背侧,用一手拇指按压于偏位棘突上,另一只手掌按于髂嵴上,当、第二助手对抗牵引时,术者用按于髂嵴上的手掌旋推骨盆3~5次,可以听到“咔咔”的响声,按于偏位棘突上的拇指下可有错位感。第二助手缓慢松开握住踝部的双手,切忌突然松开。操作之后患者平卧位,患者可自觉腰腿缓解,用腰围固定,送回病房。
按:定位整脊法的本质就是推拿手法。推拿不但可以蕞大限度地促使突出物回纳,还可以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和镇痛物质的产生,从而达到直接止痛的目的,是常用的手段。
一、疗法介绍:
治疗体系,影像学,解剖学,骨病,肌肉,韧带,筋膜,血管,神经,《颈椎病》《胸椎小关节错位》《腰椎病》《肩周炎》,《膝骨》《无痛小针刀》《刺络放血,舌下取栓》《产后康复,骨盆收缩术》《身体所有关节脱臼与复位》
三、课程安排
小班授课,理论结合实践!培训五天!
课程一,颈椎病诊断,影像及手法治疗!胸椎后突,侧偏,内陷矫正!
课程二,日上肢部,肩周炎,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常见病,脱臼与复位,
课程三,胸椎病,腰椎病的影像与诊断,手法及治疗,
课程四,腰椎病诊断影像及手法治疗,
课程五,骨盆闭合。刺络放血,舌下取栓!
特色一,全国培训治疗骨病手法全
特色二,枯燥乏味理论少,,,实践操作干货多多
特色三,真实案例解剖,,,现场观看,椎间盘,,髓核,软骨,韧带,肌肉纤维,关节囊,筋膜,
特色四,科班教学授课,,安全教学,医学教学,中西医结合
特色五,颈椎定点复位安全可靠,颈椎复位手法四种以上,当场可以操作让学员听见弹响复位声音!
特色六,全身所有关节脱臼复位手法,
特色七,实际是20天课程,五天压缩手法及理论!
包教包会,现场学会,保守治疗,立竿见影!
五、授课老师介绍:
主讲简介:王海锁,聚医康专题授课专家
2012担任CTLS中医传统正骨手法协会培训中心会长,
2013年度,被评为华佗圣医奖项
2014年度,全国中医骨伤联盟,正骨手法大赛专业组名.
2014年度,被全国连锁岐伯养生聘为主讲导师
2015年度,被聘为国家体育局田径队指导队医
2015年度,被聘为山东中医健康好手法大赛评委
2016年度,河南民间中医特色保守治疗大会特邀评委
2016年度,全国第四届中医正骨推拿手法交流大会,北京站专业组名.
2016年度,被全国连锁思邈养生聘为主讲教授
2017年度,北京电视台特约健康嘉宾,
2017年度,被百姓称为(京城魔手)
2017年度,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康复科老师
2017年度,北京中和济人研究院,院长
2017年度,北京中正负责人
2018年度,被聘为中医协会特邀嘉宾
2018年度,北京宣武中医保膝置换术特邀嘉宾
2018年度,北京大学第三第三届脊柱微创培训班保守
中推联合医学研究院简称“中推”,于2009年在北京,经工商局和食品品监督正式批准注册成立。中推是集医学研究、医研发康复保健、技术交流、技术培训、技术推广、健康管理、养生、医疗器械研发销售于一体的医学科研教育机构。 中推致力于祖国传统医学的挖掘、保护、传承和推广,继承发扬*传统医精髓,汇集国内外医学界技术精英,团结各医学工作者,发扬其祖国医学的特长,为广大医学工作者打造一个展示才华、发挥特长、广泛联系、广泛交流的舞台,为广大医学工作者铺架通向成的桥梁,为广大医患之间传递信息,为医学卫生事业创造较优质的成果,为祖国医学卫生事业的振兴与发展贡献力量!中推企划部积极挖掘各专业人才,无论您来自哪里,只要有真正的技术,中推就是您展示才华的舞台,“英雄不问出处”。 中推现有员工130多人,授课*200余人,每年举办600多场次正骨、推拿、针灸、刮痧、拔罐等专题培训班,培训学员近20000人次,并且正在以每年20%的速度提升。中推的技术让更多的人提升了信心,增加了收入。正是有了广大学员和*的一贯支持,中推日新月异,快速发展,这就较加要求中推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以较加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锐意进取的学术风气,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在医学卫生事业的重要领域有较加精深的造诣,并不断为培育英才、服务社会、健康而不懈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