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学公司采用的咨询方式是,咨询师亲自进驻企业,一站式的服务,采用系统工程逐步推进的方式,使用过程方法为企业量身定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管理体系公司,可使组织在短的时间里投入少的人力、物力,获得国际或国内管理体系认证!咨询师为组织制定化、个性化的高品质认证咨询及培训方案,能够让企业在短期内实现管理上质的飞跃,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得到有效的提升,真正能达到共赢的效果.迄今为止,已为1000多家组织提供了咨询服务,且全部按合同计划了国内、国际认证机构认证且发放.公司拥有成熟的咨询团队和一定背景的支持团体,和多家认证机构合作,可满足组织的不同认证需求。
ISO50430质量体系
任何从事工程、道路桥梁工程、设备安装等相关工程的企业,都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其中包括了ISO50430体系。
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如果工程建设施工行业企业,相信你对ISO50430认证也不陌生,特别是拥有三张还能够提高中标分数,提高中标率。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 50430-2017)标准(以下简称新版标准)已于2017年5月4日发布,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为了确保获证客户顺利完成新版标准转换工作,促进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性的不断提高,我中心根据中国合格评定会(以下简称CNAS)发布实施的CNAS-SC15:2018《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方案》及CNAS-EC-052-2018《关于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方案及相关认证标准换版的认可转换说明》文件要求,对转换工作做出以下安排,予以公告:
一、新版标准转换期限
1、新版标准转换的转换期为自本文件公布之日起至2021年8月31日止,自2021年9月1日起,所有认证依据为GB/T 19001-2016 / ISO 9001:2015 + GB/T 50430-2007(简称旧版标准)的均将自动失效,不论其认证中标识的有效期是否到期。请获证客户根据转换期限做好相应的标准转换工作安排。
2、为保证客户利益,自2019年9月1日起不再受理和颁发依据旧版标准的认证。在此日期前,中心仍可以根据客户要求依据旧版标准实施认证活动,但因中心的工作安排旧版标准将在2021年9月1日失效,请获证客户自行评估可能造成影响,并做出合理的安排。
3、在CNAS转换认可完成前,依据新版标准认证的不带CNAS认可标志;待获得CNAS认可后,为获证客户换发带有CNAS认可标志的认证。
现场质量管理应该遵循“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思想,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着重控制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等过程。
1、现场质量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1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施工企业依存于顾客。因此,施工企业应该理解当前和未来的要求,满足要求并争取超越期望。
作用:现场质量管理的应该确立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创造并保持使职工能充分参与实现企业目标的内部环境。
全员参与:各级人员都是企业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参与为企业带来收益。
过程方法:将施工的各个分部工程、分项工程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的得到期望的结果。
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施工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企业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企业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总体业绩应当是企业的一个永恒目标。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现场质量管理的有效决策应该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现场质量管理遵循的总方法
现场质量管理应该遵循“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思想,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着重控制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等过程。
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
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
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对这些过程的监视;
赛学咨询承诺凭借可靠全面的咨询管理、全球化商业视角、稳定的增长、高度的社会责任创造显著的业绩,在保证不断增加企业价值的同时,坚决实现赛学的使命。
希望我们能有合作的机会,欢迎随时来电垂询!
上海赛学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竭诚与携手共同发展!
上海赛学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是从事企业管理咨询,管理体系认证咨询(ISO9000认证咨询、ISO14000认证咨询、ISO/TS16949认证咨询等),认可监督会和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成立的认证咨询机构号为CNCA-Z-02-2012-099)、产品认证咨询和企业项目托管的专业机构。我们拥有了一批极具现代管理知识和不同专业背景的资深国家注册咨询师、资深专家和大学教授。我们致力于国际标准和管理咨询的研究及应用,曾为众多企业提供过管理服务。我们聘请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的教授来公司授课和指导,在管理理论新动向,培训及案例研讨等方面进行深入广泛的交流。我们坚信“学习是一种态度”“学习是一种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