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对大自然的开发和利用也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而与之相伴的却是环境的不断加深。针对环境问题,《环境学基础》首先探讨了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和实质,并以生态系统基本原理为依据,系统论述各环境要素在人类活动影响下产生的主要污染问题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其次揭示资源和能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人口激增与环境发展趋势之间的关系;后阐明以环境评价与规划作为实现环境质量调控的手段、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思想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学习分析化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技能并初步具备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分析化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发展非常迅速。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尽量穿插一些运用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包括药物、环境、生物等各个领域中分析化学的新进展,新成果。保持化学分析理论的系统性并不断充实新内容,保持仪器分析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并及时融进新发展、新技术,将经典分析化学与现代分析化学融合在一起。
化学分析根据其操作方法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滴定分析(titrimetry)和重量分析(gravimetry)。
滴定分析
根据滴定所消耗标准溶液的浓度和体积以及被测物质与标准溶液所进行的化学反应计量关系,求出被测物质的含量,这种分析被称为滴定分析,也叫容量分析(volumetry)。利用溶液平衡:酸碱(电离)平衡、氧化还原平衡、络合(配位)平衡、沉淀溶解平衡。
1931年,德国R.库恩和E.莱德尔再次发现本法并显示其效能,人们才从文献中追溯到茨维特的研究和更早的有关研究,如1850年J.T.韦曾利用土壤柱进行分离;1893年L.里德用高岭土柱分离无机盐和有机盐。四年后D.T.戴用漂白土分离石油。
气体吸附层析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P.舒夫坦和A.尤肯。40年代,德国Y.黑塞利用气体吸附以分离挥发性有机酸。英国E.格卢考夫也用同一原理在1946年分离空气中的氦和氖,并在1951年制成气相色谱仪(见气相色谱法)。台现代气相色谱仪研制成功应归功于E.克里默。
用滤纸或瓷板进行无机、有机物的检出是普雷格尔的贡献。方法简单而易行,选择性和灵敏度均高,点滴试验属微量分析范围。所著《点滴试验》和《专一、选择和灵敏反应的化学》两书,为从事分析者所必读。1921年后奥地利F.法伊格尔系统地发展了点滴试验法。
环境土壤学是环境科学与土壤学的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壤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探索调节、控制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是环境问题出现后在土壤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壤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探索调节、控制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支持查询的网课平台:超星尔雅/智慧树/尔雅/学台: 智慧树/知到/超星/尔雅/学习通/高校邦/ 优学院/学堂云/MOOC 课程/好大学!入题目,马上查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