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房鉴定的其它标准
一、梁规范
1、单梁亦或接连梁中心部分出现夸横开裂,亦或一则向上延伸到达梁高的3/2以上,保护层掉落。下面伴有竖向裂缝。
2、框架梁在固定端出现显著的竖向裂缝或斜裂缝,或出现穿插裂缝。
3、简支梁、接连梁端部出现显著的斜裂缝,挑梁根部出现显著的竖向裂缝或斜裂缝。
4、捣制板上面周边出现裂缝,或下面出现穿插裂缝。
5、预制板下面出现显著的竖向裂缝。
6、各类板保护层掉落,半数以上主筋显露,严峻锈蚀,截面削减。
7、各种梁、板出现追赶跨度1/150的挠度,且受拉区的裂缝宽度大于1mm。
8、预应力预制板出现竖向通裂缝;或端头混凝土松懈露筋,其长度达主筋的100以上的。
二、墙柱规范
1、墙中心部位出现显著的穿插裂缝,或伴有保护层掉落。
2、墙柱出现裂纹亦或保护层掉落。首要的钢筋外漏,亦或出现显著额水平裂缝,压碎等状况。
3、柱、墙混凝土酥裂、碳化、起鼓,其损坏面追赶全面积的1/3,且主筋显露,锈蚀严峻,截面削减。
4、柱、墙出现歪斜,其歪斜量追赶高度的1/100。
一、已建房屋工程质量检测与评估
由于设计、施工等资料不全,建成的房屋无法办理竣工验收手续,或虽然资料齐全,但未经竣工验收手续即交付使用。这类检测评估一般是出于办理竣工验收手续或房屋产权证的目的。图纸不全时尚需测绘必要的建筑、结构图纸。
二、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与评估
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的检测与评估,通过现场复核结构布置和荷载情况,材料性能检测,裂缝损伤检测,沉降变形测量,经结构验算和分析,对结构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并提出必要的加固处理建议。
三、停建工程复工和续建检测与评估
工程停建后重新启动进行复工和续建时,需对已建结构进行检测评估。对已建工程质量及其对整体结构安全性的影响进行评估,提出必要的处理措施建议。
四、房屋改建抗震
房屋建造过程中、停工续建时或使用过程中,需要加层、插层、扩建,或较大范围的结构体系或使用功能改变等房屋改建时,需要对原有结构进行检测和对原结构体系和构造进行、按改建结构进行结构抗震验算,综合评估改建后的结构抗震性能和改建方案可行性。
五、历史建筑检测与评估
对历史建筑的检测评估,进行历史沿革调查、建筑风格分析、重点保护部位检测、建筑与结构图纸测绘、设备运行与完损程度调查,并按抗震标准评估结构抗震性能。
六、房屋损坏趋势检测、监测与评估
相邻工程施工时,对施工影响范围内的既有建筑的损坏趋势进行检测、监测和评估。施工前,对周围房屋的现状进行检测;施工期间,对沉降和裂缝监测点进行定期监测;施工结束后,全面复核检测房屋完损状况和沉降变形,分析相邻工程施工对房屋的影响。
七、其他工程检测与咨询
对**桥梁、构筑物、临时看台等其他工程结构的安全性进行检测与咨询,对外墙面层粘结质量、房屋渗漏等进行检测与咨询。
危房房屋安全检测造成房屋出现整体倾斜的原因主要为地基不均匀沉降。
一方面,房屋附近地基荷载变化造成房屋下方地基产生不同的附加应力,
主要类型为:
①建筑物邻近有基础施工或其它机械设备振动,地震动而产生压缩变形,局部下沉;
②建筑物邻近有基坑等大开挖工程,水土流失,造成地基滑移或沉陷;
③建筑物邻近地面大量堆积重物,使得土层压密变形,带动地基沉降;
④建筑物邻近交通要道,地基常年受到车辆振动而引起振密变形。另一方面,房屋建筑平面布局及上部结构荷载不均匀分布亦会造成房屋整体倾斜;当房屋修建在淤泥土质或软塑状态的粘性土上时,由于土的强度低、压缩性大,房屋的沉降量和相对不均匀沉降量可能都比较大,若房屋长高比较大、整体刚度差或上部结构荷载存在偏心分布时,易出现不均匀沉降。另外,设计、勘察等环节的疏忽也可能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降,如地质勘察时未发现暗浜等。
1、房屋安全性
主要是通过对房屋所在环境、对房屋作观察、查勘、检测、试验、复查原始资料和必要的验算,得出房屋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查明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对照有关的技术规范、规程、标准,作出房屋安全度的结论,同时为了保证房屋的正常使用和生命财产的安全,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与建议。房屋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也是房屋维修管理的一项相当重要的经常性的技术管理工作,房屋技术是一种特殊的具有技术鉴别判断性、评估性的检查。
2、房屋的危险程度(即危房鉴定)
对那些**期服役、先天不足、管理不善、使用条件恶劣及人为因素等的影响,造成房屋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异,局部或整体坍塌的,需要作进一步检查检测判断分析,以确定房屋的危险程度(一般是指单栋建筑物)。
3、房屋的安全性评价
包括厂房、办公、住宅楼、烟囱、围墙等,其评价内容是以可靠度、完损等级和危险程度进行技术性检测,从而给房屋所有人或使用人对房屋的安全使用及维修提供可行的依据。
4、需改变使用功能的结构安全度
凡需改变或已经改变旧房使用功能的必须作出论证,这主要应视旧房的结构牢固程度,鉴别其改变用途以后是否因增加负荷或拆改结构而影响安全,鉴别在改变用途前其结构能否满足新的使用功能要求。
5、旧房加层改造前的可行性技术。
6、相邻房屋间影响程度的技术。
房屋施工(如打桩、开挖、排水等)对相邻房屋的影响。相邻房因建房时间的先后不同,产生损坏的纠纷赔偿处理,都应对房屋自身的影响程度作出。
7、其他技术。如工程发生质量事故的纠纷等。
危房鉴定机构出具认可检测报告,具体危房鉴定报告请咨询专业检测机构。
危房鉴定的其它标准
一、梁规范
1、单梁亦或接连梁中心部分出现夸横开裂,亦或一则向上延伸到达梁高的3/2以上,保护层掉落。下面伴有竖向裂缝。
2、框架梁在固定端出现显著的竖向裂缝或斜裂缝,或出现穿插裂缝。
3、简支梁、接连梁端部出现显著的斜裂缝,挑梁根部出现显著的竖向裂缝或斜裂缝。
4、捣制板上面周边出现裂缝,或下面出现穿插裂缝。
5、预制板下面出现显著的竖向裂缝。
6、各类板保护层掉落,半数以上主筋显露,严峻锈蚀,截面削减。
7、各种梁、板出现追赶跨度1/150的挠度,且受拉区的裂缝宽度大于1mm。
8、预应力预制板出现竖向通裂缝;或端头混凝土松懈露筋,其长度达主筋的100以上的。
二、墙柱规范
1、墙中心部位出现显著的穿插裂缝,或伴有保护层掉落。
2、墙柱出现裂纹亦或保护层掉落。首要的钢筋外漏,亦或出现显著额水平裂缝,压碎等状况。
3、柱、墙混凝土酥裂、碳化、起鼓,其损坏面追赶全面积的1/3,且主筋显露,锈蚀严峻,截面削减。
4、柱、墙出现歪斜,其歪斜量追赶高度的1/100。
危房检测报告——哪些房屋应当申请房屋安全?
(一)达到或者**过设计使用年限的;
(二)房屋结构变更、改变使用功能以及加大荷载的各类房屋;
(三)基础、墙体或其他承重构件有明显下陷、裂缝、变形、腐蚀的;
(四)因改建、、扩建、装饰装修等工程,建筑主体及承重结构受到损害的;
(五)学校、幼儿园、体育场馆、商场、歌舞厅、影剧院、宾馆、浴室、网吧、车站等大中型公共场所用房5年未作安全的;
(六)遭受地震、火灾、洪水、蚁害、碰撞等自然、人为因素损害的;
(七)在建(构)筑物密集区及其地下建设可能危及周围和地上房屋安全的建设项目的;
(八)房屋未按正常建设程序建造且已投入使用的;
(九)从事房屋交易、、租赁等活动对房屋安全有要求的;
(十)涉及房屋安全纠纷的;
(十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危房检测的基本常识:
1、综合评定原则:
房屋危险性应以整幢房屋的地基基础、结构构件危险程度的严重性为基础,结合历史状态、环境影响以及发展趋势,全面分析,综合判断在地基基础或结构构件发生危险的判断上,应考虑它们的危险是孤立的还是相关的。当构件的危险是孤立的时,则不构成结构系统的危险;当构件是相关的,则应联系结构危险性判定其范围
2、构件危险性:
地基基础:重点检查基础与承重砖墙连接处的斜向阶梯形裂缝、水平裂缝、竖向裂缝状况,基础与框架柱根部连接处的水平裂缝状况,房屋的倾斜位移状况,地基滑坡、稳定、土质变形和开裂等状况
砌砖结构构件:重点检查砌砖的构造连接部位,纵横墙交接处的斜向或竖向裂缝状况,砌砖承重墙体的变形和裂缝状况以及拱脚裂缝和位移状况
木结构构件:重点检查腐朽、虫蛀、木材缺陷、结构缺陷、结构构件变形、失稳状况,木屋架端节点受剪面裂缝状况,屋架出平面变形及屋盖支撑系统稳定状况
混凝土结构构件:重点检查柱、梁、板、及屋架的受力裂缝和主筋锈蚀状况,柱的根部和**部的水平裂缝,屋架倾斜以及支撑系统稳定等
钢结构构件:重点检查各连接节点的焊缝、螺栓、铆钉等情况,钢柱与梁的连接形式、支撑杆件、柱脚与基础连接损坏情况,钢屋架杆件弯曲、截面扭曲、节点板弯折状况和钢屋架挠度、侧向倾斜等偏差状况
3、μ与鉴论:
μdf≥0.75,属D级
μds≥0.75,属D级
max(μA,μB,μC,μD)=μA,则综合判断结果为A级
max(μA,μB,μC,μD)=μ
贵州思欧工程检测鉴定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房屋检测鉴定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同时具备国家CMA检验检测资质认证以及住房和城乡颁发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资质证书,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具备雄厚的工程检测鉴定的专业技术力量,现有2名,国家一级注册2名,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1名,结构工程专业博士1名,检测人员18名,组成了一支具有高水平工程检测鉴定能力的技术团队,多次参加了震后房屋安全鉴定工作。 公司与多所大学及省内外多家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云南多家工程检测鉴定机构进行技术合作,以保证高质量的技术服务。公司采用国内外的仪器设备,所有检测设备定期通过计量机构认证并有完整的计量合格证书,以确保检测鉴定数据的准确性。目前公司通过国家CMA资质认证的主要检测鉴定项目有:地基基础工程检测,建筑物危险性、抗震性能鉴定;保全鉴定;主体结构工程检测;钢结构工程检测;建筑物沉降和变形观测等。 公司自成立以来,严格执行国家规范和技术标准,始终坚持“公平、科学严谨、准确可靠、优质”的宗旨,并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提升服务质量,努力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