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配电系统中设漏电保护器是防止人身触电事故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防止因漏电引起电气火灾和电气设备损坏事故的技术措施。但安装漏电保护器后并不等于安全,运行中仍应以预防为主,并应同时采取其他防止触电和电气设备损坏事故的技术措施。
1930年在欧洲发明了电压动作型漏电保护器,用来防止电气设备因绝缘损坏而发生的触电事故。1960年出现了电流动作型漏电保护器。当前,世界上的电压动作型漏电保护器已被淘汰,而电流动作型漏电保护器已经成为漏电、触电保护的主要电气装置。
日本从1964年开始为防止现场的触电事故而研制电压动作型漏电保护器,1966年从西德引进电磁式电流动作型漏电保护器,1976年开始生产集成电路的漏电保护器。
美国从1967年开始就使用了电流动作型漏电保护器,由于游泳池的触电事故导致重视漏电保护器的发展,而且一开始就要求使用漏电动作电流为5mA的漏电保护器。
我国从1966年开始研制电压动作型漏电保护器,1976年开始研制生产电磁式漏电保护器,1985年左右研制生产了集成电路的漏电保护器。
电流型漏电保护器是以电路中零序电流的一部分(通常称为残余电流)作为动作信号,且多以电子元件作为中间机构,灵敏度高,功能齐全,因此这种保护装置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电流型漏电保护器的构成分四部分:
1、检测元件:检测元件可以说是一个零序电流互感器。被保护的相线、中性线穿过环形铁心,构成了互感器的一次线圈N1,缠绕在环形铁芯上的绕组构成了互感器的二次线圈N2,如果没有漏电发生,这时流过相线、中性线的电流向量和等于零,因此在N2上也不能产生相应的感应电动势。如果发生了漏电,相线、中性线的电流向量和不等于零,就使N2上产生感应电动势,这个信号就会被送到中间环节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2、中间环节:中间环节通常包括放大器、比较器、脱扣器,当中间环节为电子式时,中间环节还要电源来提供电子电路工作所需的电源。中间环节的作用就是对来自零序互感器的漏电信号进行放大和处理,并输出到执行机构。
3、执行机构:该结构用于接收中间环节的指令信号,实施动作,自动切断故障处的电源。
4、试验装置:由于漏电保护器是一个保护装置,因此应定期检查其是否完好、可靠。试验装置就是通过试验按钮和限流电阻的串联,模拟漏电路径,以检查装置能否正常动作。
我国在1981年原国家建工总局《关于加强劳动保护工作的决定》中规定,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必须设置漏电保护装置。1983年制定的GB3787—1983《手持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中规定,手持电动工具必须使用漏电保护器,1988年制订的JGJ46—19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用电建筑机械和手持电动工具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并要求在施工现场内实行包括总电源漏电保护在内的二级漏电保护。
厚康电气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和销售各种电气产品的**企业公司主要生产交流接触器、直流接触器、小型断路器、继电器、传感器、光电开关的厂家。产品广泛用于冶金、石化、电力、建筑、**等行业,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公司有专门的研发中心,具备一支经验丰富的开发队伍。公司始终坚持“追求,尽善尽美”的经营宗旨,坚持“开拓、务实、规范、创新”的管理理念,让产品较加的适应市场,实现公司与客户长期双赢的合作关系,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专业化研发制造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策略,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低压电器产品, 实现智能电器的大力应用与普及,努力成为中国低压电器行业中以科技着称的行业品牌。公司在打造**品牌战略愿景,在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客户满意为中心,质量为上的杠杆经营理念下,不断奋进、不断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