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曼联(北京)工程材料技术研究院是从事新型建筑材料和工程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及施工服务于一体的。主营业务为灌浆材料、特性砂浆、结构加固材料、砼外加剂、防水防腐材料等。
聚合物砂浆是近年来工程上新兴的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它是由胶凝材料和可以分散在水中的有机聚合物搅拌而成的。被人们广泛使用。
聚合物砂浆的用量以及使用方法
一、用途
1.用于混凝土表面缺损的修补加固、凹凸表面的抹平;
2.保护层的加厚、旧混凝土表面修复等;
3.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延长混凝土使用寿命,阻止以水为载体的酸、碱、盐、CO2、SO3等介质对混凝土的侵蚀;
4.所含阻锈成分具有低氯离子扩散率的防腐蚀功能,有效阻止除冰盐、冻融对钢筋的锈蚀和破坏;
5.修补厚度大于5。
二、特点
1.耐久性与混凝土同步,聚合物耐久性高强修补料是由进口乳液和无机粉料双组分组成,是一种既具有高分子材料的粘接性,又具有无机材料耐久性的新型混凝土修补材料
2.抗压强度高,固化迅速,粘接性能好;
聚合物砂浆的用量以及使用方法
3.有很好的保水性能和抗裂性、高耐碱性、耐紫外线;
4.操作简便,可潮湿基层施工,健康环保。
三、使用方法
基面处理:要求彻底清除基面污物,灰尘和疏松层,基面应平整结实,过于光滑的基面需人工凿毛或打磨,用清水冲洗干净。有渗漏处应先堵漏。施工前基层应洒水充分湿润,但不可有明水。
砂浆搅拌:采用砂浆搅拌机或手提电钻配以搅拌齿进行现场搅拌,不能采用人工拌和。搅拌时间比普通砂浆要延长2~3分钟,宜先预搅拌2分钟,静停2分钟,再二次搅拌2分钟以便充分搅拌均匀。一次搅拌量应根据抹灰速度进行调整,搅拌好的砂浆要在1小时内用完。
砂浆防水层施工:砂浆厚度应根据防水等级确定:地上工程宜为4~6;地下工程宜≥6.0。防水层宜进行二至三遍抹灰施工,每层抹灰厚度为2~3,层抹灰抹完后,干燥成膜(不小于5小时)后再进行第二层抹灰。后一层抹灰表面应压实,抹平。涂布量每平米一般为2kg/。
聚合物砂浆的用量以及使用方法
对于桩头防水工程:设计要求中要配合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使用,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的厚度为0.8-1的厚度,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单层厚度为6-8的厚度,双层宜为10-12厚度。每1的厚度,一个平方的使用量为2公斤,当设计要求为10厚度的时候,一平米的面积的使用量为20公斤。
注意事项:如果在部位或表面处理有困难,可采用钢丝网片或无纺布进行增强;未用完的防水浆料,不可再加水二次使用;大面积屋面做防水层时,应设置分格缝,缝宽一般为20,用防水油膏填缝,分格缝间距≤4m为宜。
高强聚合物砂浆
一、技术优点
·具有很好的高渗透性、抗裂性、耐老化性及耐酸碱性能,对各种材料都有很好的粘合力。
·高强聚合物砂浆是由乳液和无机粉料双组分组成,是一种既具有高分子材料的粘接性,又具有无机材料耐久性的新型混凝土复合材料;
·抗压强度高,固化迅速,粘接性能好;有很好的保水性能和抗裂性、高耐碱性、耐紫外线;操作简便,可潮湿基层施工,绿色环保。
·施工步骤简单、方便,耐久性与混凝土同步,缩短工期,可确保经济性,新型灰浆解决了以往有机材料在加固应用中耐高温耐老化的问题,质量得到提高。
·材质同以往的混凝土类似,使用附着力的渗透性聚合砂浆,提高界面的附着力及施工性。
·使用耐久性优于以往混凝土的渗透性聚合灰浆,在恶劣的条件下也可使用。
二、产品性能指标
砂浆等级
检验项目RG-Ⅰ
(双组份)RG-Ⅱ
(单组份)试验方标准
噼裂抗拉强度(MPa)≥7.0≥5.5(G367-2013)规范附录G
正拉粘结强度(MPa)≥2.5且为混凝土内聚破坏(G367-2013)规范附录F
抗折强度(MPa)≥12≥10(G367-2013)规范附录H
抗压强度(MPa)≥55≥45JGJ70
钢套筒粘结抗剪强度标准(MPa)≥12≥9(G367-2013)规范附录J
注:1.检验应在浇注的试件达到28d养护期时立即进行,若因故推迟检验日期,除应征的有关方同意外,尚不应超过3d.
2.表中的性能指标除标有强度标准值外,均为实验室标准试验条件下的标准值.
1、聚合物砂浆是近年来工程上新兴的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它是由胶凝材料、骨料和可以分散在水中的有机聚合物搅拌而成的。简单地讲:就是指在建筑砂浆中添加聚合物粘结剂,从而使砂浆性能得到很大改善的一种建材。聚合物砂浆是保温系统的核心技术,主要用于聚苯颗粒胶浆,已经EPS薄抹灰墙面保温系统的抹面。另外还有一类聚合物防水砂浆,可用于平立面防水层等部位。
2、高强聚合物砂浆,主要适用于混凝土结构的空洞、蜂窝、破损、剥落、露筋等表面损伤部分的修复,以回复混凝土结构良好的使用性能。也可作为碳纤维加固找平砂浆、高性能砌筑砂浆以及建(构)筑物适用钢绞线加固的抹灰找平保护砂浆。该产品因加有多种高分子聚合物改性剂、胶粉及抗裂纤维。因此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粘接性、抗渗性、抗剥落性、抗冻融性、抗碳化性、抗裂性、钢筋阻锈性能并具有高强度等性能。
3、高强砂浆高强度等级水泥砂浆,水泥的标号强度高于基础的水泥标号强度一般设备等基础、结构柱脚的二次灌浆使用再要求高的就是无收缩灌浆料。
1、施工顺序:
定位放线、验线→混凝土基面处理(打磨、修补等)→高强钢丝绳网裁切→不高强钢丝网的固定、张紧→高强钢丝网节点的销固→基面浮尘清理→涂刷界面剂→压抹聚合物砂浆→湿润养护
2、加固结构的定位放线:
按设计图纸要求的尺寸进行放线,并对放线位置由有关单位相关人员检验。
3、混凝土基面处理(打磨、修补):
应对加固部位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打磨处理,先要把原混凝土结构面的装饰层清除,使用打磨机对混凝面进行打磨,打掉浮浆层,露出原混凝土结构新面。对凹陷和缺损部位采用聚合物砂浆修补。
4、高强钢丝绳网的裁切:
依据定位放线的尺寸结合不锈钢丝网的规格及受力方向裁切成相应尺寸。裁切时在长度方向上根据加固构件尺寸预留端部保护层厚度,宽度方向上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裁切。
5、高强钢丝绳网锚固、张紧与销固:
5.1.将顶头固定圈安装在下好料的镀锌钢丝绳端头,用销钉紧固于结构上。
5.2.根据放线定位尺寸打孔锚固端头,使用张紧器在末端适当的位置进行张紧,使镀锌钢丝绳网平直张紧,不得低垂。
5.3.用固定销对镀锌钢丝绳网的节点进行从端头至末端顺序逐段钻孔锚固,钻孔深度110㎜,间距1,梅花形布置。每固定2~3米须对张紧器张紧一次,当固定销锚固至距张紧器50cm时,松弛取下张紧器,依据绞线实际长度进行末端放线和固定,并做到镀锌钢丝绳竖向的钢丝张紧,不松弛。
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技术
6、加固施工部位的浮尘清理:
用空气机对加固施工部位进行清理,除去混凝土表面的粉尘,保持洁净,否则会影响砂浆与混凝土面的粘结力。
7、界面剂的涂刷:
7.1.底浆涂刷前,对基层进行清理,使基层干燥洁净。
7.2.按照厂家提供的产品使用说明书配制底浆。
8、聚合物砂浆的压抹或喷涂:
8.1.按照说明书要求的配合比配聚合物砂浆,一次拌和量不宜过多,宜控制在有效的操作时间内。
8.2.聚合物砂浆压抹前,先按设计厚度进行边板压条的定位及找平。
8.3.聚合物砂浆的压抹需要分层压抹,每次压抹的厚度应适合施工操作且不宜超过l㎝,聚合物砂浆不得自然垂落, 层聚合物砂浆压抹的间隔时间为2--3小时,第三层、第四层依此类推。
8.4.当压抹厚度达到尺寸要求时应及时作好压抹收光,构件阳角应顺直。
9、洒水湿润养护:
在聚合物砂浆压抹收光后的20分钟即开始对顶板施工面进行洒水养护,每隔3~4小时洒水一次, 少7天以上实行湿润养护,在此期间应防止加固部位受到硬性冲击。
10、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0.1.高强钢丝绳网+高强聚合物砂浆加固结构,须在原结构原有裂缝封闭、注浆后方可施工。
10.2.施工时应尽可能卸除楼面荷载,可采用搭设满堂红脚手架配合螺旋丝杠支撑体系卸除部分楼面荷载。
10.3.界面处理;将加固区装饰面层剔除后,清除板表面的杂物,并用砂轮清除大的凸凹部位,然后用高压水冲洗,清除灰尘,保证加固面的清洁。
10.4.量好施工部位尺寸后,现场放线定位,用钢铰线网切割机切割钢铰线并将端部固定环安装牢固。
10.5.将钢丝绳网的一端固定以后用张紧器材进行张拉,将其绷紧于加固混凝土板的表面,张拉时力度要均匀,不可过猛,也不可过大。
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技术
10.6.将套有垫圈的固定销安装于钢丝绳网的结合部位。
10.7.用钻头在固定销固定部位打孔,将固定销固定在钢铰线网的节点部位,然后用高压水枪清洗施工部位,以降低结合面附着粉尘的不利影响。
10.8.聚合物砂浆施工时,可采用压抹的办法施工,为保证粘结性能,每层施工厚度应控制在10以内,一般20~25厚的聚合砂浆层分三层施工。
10.9.聚合物砂浆施工后养护时间应根据砂浆用量及施工厚度保持30分钟~4个小时的润湿状态。可采取湿润的草帘覆盖在砂浆抹面层上进行养护。
10.10.加固施工完毕,开始初始硬化以后安排专人进行湿水养护,应保持7天以上的养护状态。
10.11.施工所用加固材料需报请设计人员认可后方能使用,施工程序和施工组织也需报请相关设计、监理人员认可。
新曼联(北京)工程材料技术研究院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在建筑、环保、材料等领域,积累了多余项科研成果、配套技术;培养出众多工程技术、管理人才,获得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设计和工程奖励。
新曼联(北京)工程材料技术研究院是从事新型建筑材料和工程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及施工服务于一体的**企业。主营业务为灌浆材料、特性砂浆、结构加固材料、砼外加剂、防水防腐材料等。涉及行业有冶金、电力、化工、航天、纺织、核电、路桥、**、工业或民用建筑等领域的设备安装、结构加固、建筑维修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积累了千余项工程业绩,其优异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技术服务受到了客户的一致**。新曼联(北京)工程材料技术研究院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在建筑、环保、材料等领域,积累了多余项科研成果、配套技术;培养出众多工程技术、管理人才,获得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设计和工程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