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基础》是2010年8月20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玉梅。该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地理学本科生教材,同时也可供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人员参考。
通过适当的方法如沉淀、挥发、电解等使待测组分转化为另一种纯的、化学组成的固定的化合物而与样品中其他组分得以分离,然后称其质量,根据称得到的质量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这样的分析方法称为重量分析法。重量分析法适用于待测组分含量大于1%的常量分析,其特点是准确度高,因此此法常被用于仲裁分析,但操作麻烦、费时。
荷兰生物学家M.W.拜尔因克在1889年滴一滴盐酸和的混合液于动物胶薄层中部,盐酸扩散远些,在环之外另成一环,相继用和显示这两个环的存在。
9年后H.P.维伊斯曼用同样方法麦芽的中实含两种酶。
直至1956年联邦德国E.施塔尔改善涂布方法和操作,采用细颗粒(0.5~5微米)硅胶等措施,才使该法得到广泛使用。定量薄层层析始于J.G.基施纳等(1954)。他们测定橙柑属及其加工品中的联苯(见薄层层析)。
热分析
希腊哲学家泰奥弗拉斯图斯曾记录各种岩石矿物及其他物质遇热所发生的影响。法国H.-L.勒夏忒列和英国W.C.罗伯茨-奥斯汀同称为差热分析的鼻祖。
滴定分析根据其反应类型的不同,可将其分为:
1、酸碱滴定法:测各类酸碱的酸碱度和酸碱的含量;
2、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具有氧化还原性的物质;
3、络合滴定法:测金属离子的含量;
4、沉淀滴定法:测卤素和银。
在19世纪无机化学知识逐渐系统化的时候,贝里采乌斯(Jö;ns Jakob Berzelius)分析天平的发明和使用,使测量得到的实验数据更加接近真实值,这样任何一个定律都有一个确凿的事实。贝里采乌斯把测定原子量的很多新方法,新试剂,新仪器引用到分析化学中来,使定量分析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后来人们都尊称他为分析化学之父。
环境土壤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研究土壤背景值;研究土壤污染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研究土壤及其边界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分布规律;定量研究人为污染因素对土壤特性的微观机理和宏观生态效应;研究土壤-植物系统对主要污染物的净化功能和作用机理,反应动力学及其环境条件;研究土壤环境质量基准、土壤环境标准、土壤环境容量等。
支持查询的网课平台:超星尔雅/智慧树/尔雅/学台: 智慧树/知到/超星/尔雅/学习通/高校邦/ 优学院/学堂云/MOOC 课程/好大学!入题目,马上查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