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手摸心会。用手指指腹触摸骨折局部,并用心体会,手法由轻逐渐加重,由浅及深,从远到近了解骨折移位情况,是分离还是骨碎等,在头脑中要建立一个骨折移位的立体形象。虽然通过X射线可清楚地看到骨骼的形态,但片只能给人以平面的指示,而手摸心会有助于了解全貌。因此,手摸心会是运用其他手法对证施治的先导手法。
②拔伸牵引。整复骨折的起始手法,由一人或是数人持握骨折远近段,先使肢体在原来畸形的位置下,沿肢体纵轴方向对抗牵引,然后按照正骨步骤改变肢体方向,持续牵引以矫正肢体的短缩畸形,恢复肢体长度,为其他正骨手法的实施创造条件。
③旋转屈伸。近侧骨折段位置不易改变,远端段因失去连续可以活动,故应用旋转、屈伸、外展、内收等方法,整复骨折断端的旋转或成角移位。
④提按端挤。用于整复骨折侧方移位的方法,古称捺正。骨折的侧方移位分为前后侧移位和内外侧移位;前者用提按法纠正,后者用端挤手法矫正。医者一只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只手握住骨折远段,或上下提按,或左右端挤。
⑤摇摆触碰。用于横断、锯齿型骨折,可使骨折面紧密接触,增加复位的稳定。用双手固定骨折部,在助手维持牵引下,轻轻左右或上下方向摇摆骨折远端至骨擦音消失称摇摆法。触碰法可使骨折端紧密嵌插,一只手固定骨折部,另一只手轻轻叩击骨折远端。
⑥挤捏分骨。用于矫正两骨并列部位骨折移位的手法,医者用两手拇指及食、中三指由骨折部的掌背侧对面挤捏或夹挤两骨间隙,使骨间膜紧张,靠拢的骨折断端便分开,远近骨折段相对稳定,并列的双骨折就能像单骨折一样一起复位。
⑦折顶回旋。折顶法用于矫正肌肉丰厚部位的骨折,且较大的重叠移位仅靠拔伸牵引法不能矫正者。双拇指并列抵压骨折突出的一端,两手余指环抱骨折下陷的一端,用力挤按突出的一端使骨折处原有成角加大至30~50度,当骨折端的骨皮质接近后,骤然用环抱的四指将远折端的成角伸直,进行反折,矫正畸形。回旋法用于矫正背向移位的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软组织嵌入骨折。双手分别握住远近折端,按原来骨折移位方向逆向回旋,使断端相对。
⑧推拿。本法是理筋手法在整复骨折时的具体运用,目的是骨折复位后调理骨折周围受损的筋络,但使用理筋手法时要轻柔,仅作为结束时的性手法。
疗法介绍:
体系,影像学,解剖学,骨病,肌肉,韧带,筋膜,血管,,《颈椎病》《胸椎小关节错位》《腰椎病》《肩周炎》,《膝骨》《无痛小针刀》《刺络放血,舌下取栓》《产后康复,骨盆收缩术》《身体所有关节脱臼与复位》
胸椎正骨手法后的注意事项
一,正骨后,病程较长的病人,短时,疼痛以及其它因植物节受可能加剧,这是正骨后的正常反应,36小时至四十八小时,后会缓解,患者无需过度担心。另外,胸椎关节是联动关节,上下椎体关节间联系紧密,常是多关节同时运动,也会同时错位,只是有轻有重而已。而有时在一个关节复位后另一个本来不明显的关节出现了,这是由于胸椎关节本身的特点所至,因而常需多次正骨。
二,正骨后,胸背部处于较放松状态,避免过度扭曲动作,以及,大幅度活动,不要急于锻炼或运动,以免胸椎关节再次错位。
三,正骨后,避免要背部受寒,暂时不要洗冷水澡和游泳。
四,正骨后,局部有酸胀与疼痛不要用过于的外用药,诸如红花油,强的膏药。
五,胸椎正骨后一般仍需配合药物,另外,正骨后不要急于锻炼,要在2-3天后,正骨反应消除之后,循序渐进。
六,胸椎关节错位与不良姿势,习惯有密切关系,为防止复发,纠正姿势,改变习惯十分重要。
说起正骨手法,许多人对它都有误解,尤其一些中医行业的人,凡是对正骨手法感兴趣的人士,想要学习的时候,首先在意的就是正骨过程的技术手法,而真正的行家都明白,对正骨而言,其实重要的是摸法,因为只有摸得准,至于如何正骨就变得简单很多。
一、孙膑曰,因势利导之
正骨也然,硬手硬推,虽可复正,但非精妙之道。精妙之道在顺其势也。其妙在动则活,静则死,动则有隙可生,贵在动中求正,顺其势,轻轻一推,则正矣。
理筋也然,动则筋聚,静则筋散,随其情,顺其势而动,顺其走势顺势或挑或理或拔,则筋易平复。
二、正骨之道全在理通
理通则手中自生。心中理不通,则下手茫茫然。心中理通,则应手凑效。只不过手笨手巧之不同。多练多用则手中巧自生焉。此皆外形。非其关窍。关窍则在理法。同一手法,心中理明一层,则手法增一层。故在心而不在形。
心不通,多揣摩,理不通,访高手。故手中须臾之功,全在平日之日积月累。王道无近功,正骨亦然。
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正骨之道,虽以理法为先。然手法亦不可缺。手法即利器。利器在手,自能事半而功倍。而民间传承之手法与方药。经数代乃至数十代心口相传。集数代人之精思秘验。其技之巧,其效之神,实令人叹为观止。虽理则同一而法之精妙神效则非仅通其理者所能望其脊项也。得之则有乐由心生,不知手之所舞足之所蹈之感。叹其法之简,之妙。正所谓大巧若拙。绝技在民间,能得其技则知此言非虚。
四、任他说法千万,不外筋出槽骨错缝六字
过去对正骨之理解,甚为浅显。往往偏执于一方。闻得某某理论,亦人云亦云。反啊是穴,宣氏软伤理论,聚焦说,多处卡压说,激发点说,筋缩说,等等不一而足。听之总觉有理,用之也觉有效,然不能融通。心中觉零零散散,茫茫然,不知何求。
而今方悟得,过去所学之理,皆为管窥之见,任他说法千万,不外筋出槽骨错缝六字。此六字乃一本贯万殊之理。真正是千金不换之诀法。
编口诀一首:
筋连骨,骨连筋。筋出槽,骨错缝。骨错缝,筋出槽。摸其筋,求其骨。摸其骨,求其筋。上病之病不在上,下病之病不在下。查其症,寻其根,复其平,求其正。
五、大道至简至易,正骨道理也同样
康氏正骨传人曾讲:正骨太简单了,简单的我都不想说。这句话使我感悟甚深。受益匪浅。
手法一定要轻,原来遇着使人愁的一二三胸椎,等真正遇到高手,原来只是轻轻转一个或几个圈而己。结合自己原来所学,而今才领悟到,手法越轻,才能越精巧。
手随心动,法由心生。如果手上着力,则手己被控死,法无从生焉,复位自然不精巧。
真正的高境界是被正者不觉用力,只觉医者手轻轻一动似无感觉则疾患己除。丝毫不会有响声。追求正骨有响声者,骨是被强行推入而不是顺势带入。绝非精妙之道。
如果能得此中真意,就会觉得如康氏正骨传人兄弟所讲的,正骨太简单了,简单的我都不想去说它。
六、正骨窍要,全在摸法
常人皆以为正骨诀窍即为秘传之手法,能得其手法即为得正骨真传。此误也,为本末倒置之理解。手法之秘固然重要,且得其秘者皆视为供壁,不轻易传人。而殊不知手法皆以摸法为基。摸得准方能正得准。
所见高手,其所重者皆为摸法,常以他人摸不出而己摸得出为傲,而不以其手法为荣。手下摸得准,自能正得精,治得准,所以能应手凑效。如摸不准,盲目乱正,手法模糊,即或偶尔碰对,但心中仍茫然。且费时费力,事倍而无功。
所谓正骨手法,非只正骨,亦正筋。筋占大部而骨占小部。盖人身有病变,则筋骨皆不同于常态。手摸心会,自知病之所在。或陈伤或新伤,究竟为何所伤。病起于上或起于下,皆可摸得清。了然于胸而后因症施治,只在病所理筋正骨。余者不问。此则事半而功倍,省时省力,应手凑效。
中推联合医学研究院简称“中推”,于2009年在北京,经工商局和食品品监督正式批准注册成立。中推是集医学研究、医研发康复保健、技术交流、技术培训、技术推广、健康管理、养生、医疗器械研发销售于一体的医学科研教育机构。 中推致力于祖国传统医学的挖掘、保护、传承和推广,继承发扬*传统医精髓,汇集国内外医学界技术精英,团结各医学工作者,发扬其祖国医学的特长,为广大医学工作者打造一个展示才华、发挥特长、广泛联系、广泛交流的舞台,为广大医学工作者铺架通向成的桥梁,为广大医患之间传递信息,为医学卫生事业创造较优质的成果,为祖国医学卫生事业的振兴与发展贡献力量!中推企划部积极挖掘各专业人才,无论您来自哪里,只要有真正的技术,中推就是您展示才华的舞台,“英雄不问出处”。 中推现有员工130多人,授课*200余人,每年举办600多场次正骨、推拿、针灸、刮痧、拔罐等专题培训班,培训学员近20000人次,并且正在以每年20%的速度提升。中推的技术让更多的人提升了信心,增加了收入。正是有了广大学员和*的一贯支持,中推日新月异,快速发展,这就较加要求中推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以较加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锐意进取的学术风气,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在医学卫生事业的重要领域有较加精深的造诣,并不断为培育英才、服务社会、健康而不懈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