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定期的安全是非常有必要的,很多危险的地方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出的,只有请了人士才能真正让我们居住的放心。
在人们的印象中房屋质量与安全检测一直是很很遥远的话题,但是并不是这样的。
房屋质量与安全检测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甚至关乎我们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并不是房屋出现巨大问题,或者发生不可挽回的事情时才想起去进行相关的检测,而是应该防微杜渐。
通过对这些房屋实施安全管理与,可以尽早地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排险解危措施,限度地减少房屋倒塌事故的发生和人员财产损失。
根据《建筑抗震标准》G023-2009(以下简称“标准”),抗震的方法可分为两级,级是指宏观控制和构造为主的抗震能力综合,级的内容较少,方法简单,容易掌握有确保安全,当符合级的各项要求时,建筑可评为满足抗震。当有些项目不符合级要求,可在*二级中进一步判断。*二级是指以构造抗震承载力验算为主并结合构造影响的综合。它是在级的基础上进行的。当结构的承载力较高时,可适当放宽某些构造要求,或者当抗震构造良好时承载力的要求可酌情降低。这种方法将抗震构造要求和抗震承载力验算要求较紧密的联合在一起,具体体现了结构抗震能力是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两个因素**结合在一起。两级的方法,用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的方法来解决建筑物中繁杂的抗震问题。
通过两级对房屋的外观质量、结构体系、材料强度、配筋构造、附属结构与主体结构的连接,以及构件的抗震承载力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结构的抗震能力。
1、在70年代及以前建造经耐久性可继续使用的现有建筑,其后续使用年限不应少于30年,对于后续使用年限30年的建筑简称A类建筑,应采用《建筑抗震标准》(G023-2009)各章规定的A类建筑方法。
2、在80年代建造的现有建筑,宜采用40年或较长,且不得小于30年;90年代建造的现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不宜少于40年,条件许可时应采用50年。对于后续使用年限40年的建筑简称B类建筑,应采用《建筑抗震标准》(G023-2009)各章规定的B类建筑抗震方法。
3、在2001年以后建造的现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宜采用50年。对于后续使用年限50年的建筑简称C类建筑,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011-2010)的要求进行抗震。
老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
50年代建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当时经济条件和建筑技术水平的制约,存在着不少缺点,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材料强度低
限于当时的水平,工程中采用的混凝土标号一般为110号或140号,**井百货大楼1层营业大厅的几根圆柱,因需承受较大的竖向荷载,当时采用的也仅是190号的混凝土;钢筋等级相当于现在的Ⅰ级钢筋,屈服强度为250MPa,且钢筋为光圆或方钢。
2.配筋构造不合理
体现在梁柱配筋率偏低,框架梁端底部配筋不足或锚固长度不够,地震作用下梁端易开裂或使梁延性不足;梁柱加密区段配筋稀疏,箍筋直径一般为6或8,间距250mm或300mm,在梁柱节点核芯区甚至无箍筋。
3.抗震缝宽度不够
一些大型公共建筑由几个建筑分区组成,分区间一般设变形缝,但缝宽小于抗震缝宽度要求,地震作用下易发生相互碰撞。如全国政协礼堂各分区缝宽为75px,火车站分区间缝宽为175px。新标准对抗震缝宽度并未明确提出要求,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有相应要求,并且经计算分区间的相对侧向变形也远大于现有缝宽。
4.构件承载力低
限于当时的经济水平,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时遵循经济、安全的原则,更多的是考虑经济方面的因素,相应的构件截面偏小、轴压比高,构件承载力的安全余量不大,如考虑地震作用构件承载力甚至不足。
5.非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弱
如女儿墙**高且无可靠拉接措施,围护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薄弱,地震时易开裂。综合以上几方面的原因,这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综合抗震能力是较低的,一旦遭遇地震作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倒塌。
根据委托方要求,本次检测为房屋抗震,根据相关规定,针对被检房屋的实际状况,本次房屋抗震检测主要内容如下:
1.调查房屋建造信息资料、历史沿革。
2.收集、补充、核对房屋的建筑平、立、剖面图及结构平面布置图。
3.测量房屋现有的倾斜及不均匀沉降。
4.房屋完损状况现场检测。
5.荷载调查。
6.抽样检测材料的力学性能。
7.抗震构造分析。
8.结构验算和分析。
9.检测结论及建议。
检测依据:
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
2、《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 152-2008)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
4、《危险房屋标准》(JGJ 125-2016)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2015年版)
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2016年版)
9、《建筑抗震标准》(GB 50023-2009)
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
11、检测合同及相关资料
通际质量检测(上海)有限公司是业内成员之一的检测、鉴定、认证机构,从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程测量勘察,房屋质量检测,工程监理,工程咨询,隔震减震,地震安全性评价,建筑能源审计,能效测评,在工程技术服务领域享有较高度。 通际检测在多年的技术服务实践中,形成了以房屋检测、工程检测和绿建认证为代表的“房屋检测鉴定”产业,以基坑监测、健康监测、变形监测为代表的“结构健康监测”产业,以加固设计、加固改造、纠偏平移为代表的“加固设计施工”产业,和以灌浆料、轨道胶泥、加固料为代表的“新型建材产销”产业等**产业板块。集房屋检测鉴定、结构健康监测、加固设计施工、新型建材产销于一体,专注科研、检测和技术服务的工程技术服务商,产业互为促进,互为支撑,在延伸产业链的同时也为客户提供了一站式的便捷服务。 通际检测拥有以博士、硕士**的检测技术团队。公司下设房屋质量检测站、桥梁检测研究所、新型建筑材料长、结构健康监测研究所、特种加固事业部和一个建筑设计院。多产业的协同,为客户提供了便捷的技术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