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质量目标
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见7.1 a))。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高管理者应确保:
a) 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质量目标以及4.1的要求。
b) 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5.5 职责、权限与沟通
5.5.1 职责和权限
高管理者应确保组织内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和沟通。
5.5.2 管理者代表
高管理者应在本组织管理层中一名成员,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使其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b) 向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任何改进的需求;
c) 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
注: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可包括就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与外部方进行联络。
5.5.3 内部沟通
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内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并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
5.6 管理评审
5.6.1 总则
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评价改进的机会和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的需求,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变更的需求。
应保持管理评审的记录(见4.2.4
5.6.2 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
a) 审核结果;
b) 顾客反馈;
c) 过程的绩效和产品的符合性;
d) 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的状况;
e) 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
f) 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
g) 改进的建议。
5.6.3 评审输出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任何决定和措施:
a)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
b) 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
c) 资源需求。
6 资源管理
6.1 资源提供
组织应确定并提供以下方面所需的资源:
a) 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b) 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
6.2 人力资源
6.2.1 总则
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从事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工作的人员应是能够胜任的。
注: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承担任何任务的人员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
6.2.2 能力、培训和意识
组织应:
a) 确定从事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工作的人员所需的能力;
b) 适用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获得所需的能力;
c) 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d) 确保组织的人员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贡献;
e) 保持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适当记录(见4.2.4)。
“全员参与”是质量管理原则之一。IS09001:2000标准将此项原则描述为“各级人员是一个组织的基础,人员的充分参与可以使他们的能力得以
发挥,为组织带来收益”。因此,使员工具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能力,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组织创造更多的财富。
“全员参与”的人本化管理实质
“全员参与”是指全体员工围绕组织确定的方针和目标,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协调有序地参与活动,目的在于使员工通过参与组织内部的沟
通,发表自己对质量管理的看法,实现每个员工参与组织管理的愿望,具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能力,并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聪明才智贡献给
组织,为组织创造更多的财富。
作为质量管理的原则之一,“全员参与”强调的是一种人本化管理。质量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组织的每一个员工,全员参与是组织实
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基础。产品质量是组织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全部工作的综合反映,组织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人的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
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产品质量。事实上,不管组织采取多么严厉的惩罚措施,员工如果对待产品质量问题,难免不造成质量事故,使组织遭受不应
有的损失。人既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也是管理活动的客体。人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既是有效管理的
基本前提,也是有效管理应达到的效果之一。组织的质量管理是通过组织内各部门、各层次人员参与产品实现过程以及支持过程来实施的,过程的有效性。
取决于各级人员的意识、能力和主动精神。
人人充分参与是组织良好运作的必须要求,而全员参与的核心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当每个人的才干得到充分发挥并能实现创新和持续改进时,组织将
会获得大收益:员工参与质量管理,关心产品质量,可以大大降低质量损失,使组织获益;员工参与质量改进是一种少投人多产出的活动,组织从质量改
进中获得极大效益;员工参与组织各项管理活动,可以使他们与组织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组织产生认同感,从而热爱组织,组织内部更加团结协作;
员工充分参与,使组织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组织文化,可以大大减少员工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使组织内部融洽亲密;员工充分参与,也可以极
大地鼓舞士气,使人人都争先创优做贡献,使组织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全员参与有利于员工展示自己的才干、有利于员工的工作得到承认、有利于员
工获得奖励与得到培训。管理学家汤姆?彼得斯说:“企业和事业真正的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
认为,理论只有被群众掌握,才能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物质力量,理论被群众掌握的程度,决定着这一理论实现的程度。在任何杜会
,人力资源作为生产力中活跃的因素,都是资源,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个组织的成功终并不取决于严密的制度管理,而在于全体员工的参与意
识与自主管理水平。制度约束对人只是必要的基本保证,但不是佳境界。只有实现从无序管理向严格制度管理迈进,并逐渐向自主管理过渡,才能使组
织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讲,“全员参与”在整个质量管理过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人本化管理是我们追求的至善境界.
我们把2015版管理体系标准的变化叫做管理的变革,是因为新版标准在有关管理重要的几个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变化,除了战略和绩效的变化外,要说新版标准当中变化大的,莫过于力(Leadership)了。Leadership过去叫的作用,现在叫力。这是这个词这些年的变化。从标准的前后语境来看,虽然单词是同一个,但其在标准中所赋予的意义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了。
一、成为了体系的核心
ISO14001:2015标准框架图从标准给出的框架图可以看出来,Leadership填充了原来标准在PDCA环的中空,变成了直接与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相关的核心性质的要素,这是这次管理体系修改非常重要的一个变化,他意味着无论是企业建立体系、体系建立的咨询、管理体系,都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而这种根本性的变化,我们叫变革。
二、成为核心的资本
我们可以从两版标准中的对比看出新版标准在哪些方面增强了要求。2008版中,对高管理者的要求有五项:
(1)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2)制定质量方针;
(3)确保质量目标的制定;
(4)进行管理评审;
(5)确保资源的获得。2008版标准认为,高管理者做到了以上5条,就可认为其做到了“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的职责。其中,(2)制定质量方针和(3)确保质量目标的制定对应新版标准的a)确保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得到建立,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保持一致。但不同的是,新版标准在这里再次强调了组织的战略。而且在后面还会提及,可见新版标准对组织战略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影响的重视程度。管理评审不作为高管理者的力与承诺,在“管理评审”条款中,明确要求“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也就是说,管理评审成为了高管理者必须做到的职责要求。
新版标准对高者有了新的要求:
(1)质量方针的实施和管理体系与业务的结合是要做到的承诺;
(2)提高过程方法的意识、提高全员参与、增强持续改进和创新是力的体现;
(3)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各个层次的都能证实其力也是力的一部分。
ISO9001:2015版标准对要求具体内容:
a)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承担责任;
b)确保制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与组织环境和战略方向相一致;
c)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融入与组织的业务过程;
d)促进使用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
e)确保获得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f)沟通有效的质量管理和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g)确保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
h)促使、和支持员工努力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i)推动改进;
j)支持其他管理者履行其相关领域的职责。从内容上看,2015版标准对的要求和其履行其相关领域的职责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 解决业务潜能发挥的问题
发布的2015版标准,又被称为第三代标准,基于未来的变化特征。在原过程方法+PDCA的基础上,提出了风险思维的概念。不再过多地对过程进行限制,如减少了文件化的强制要求等,并更加关注绩效与结果,要求应对风险,强调全员积极参与、关系管理等,以大化地发挥组织内各部分的潜能,以实现预期目标。
被企业通过梳理质量管理体系,用行业和标准进行质量管理,并适时嫁接风险管理、知识管理、成本管理、信息化管理等于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利用对比,不断提升管理的成熟度,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提升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是在践行供给侧改革。
ISO9001的好处:
1、可以转变管理观念,理顺组织关系
2、可以简化和清晰质量管理系统,建立可持续改进管理体系
3、ISO9001可以提高管理层的决策能力
4、控制企业的分供方产品质量
5、过程活动的流畅和一致性保持
6、对员工的激励及约束
7、提高了组织的质量信誉,提高外在形象
8、需方选择和评价供方单位,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9、减少社会重复对企业的检查费用
10、ISO9001有利于提高制造商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11、参加招投标活动可获加分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完善是一项复杂繁琐的过程,补充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能使公司的服务更加规范、可操作和可量化,是对管理基础的充分认可和对质量管理工作的有力推动。
转换方式有以下两种选择:
1、周期中转换:即下一次监督或者复评审核时申请转换
2、正常审核周期外的转换审核
转换人天方面,转换审核应是复评审核人天,再另加0.5-1.0个现场审核人天。
●中泰智联(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泰智联”)是具有立法人的第三方认证机构,于2016年09月07日经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成立,于2016年11月07日经认可监督管理会(CNCA)批准 ,批准号为:CNCA-R-2016-280。●认证活动的范围包括:质量管理体系(QMS)、环境管理体系(E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服务认证,涉及的认证领域包括机械、塑料、电子等多个经济大类。●目前在长春、广州、武汉、江苏、山东、山西、东莞、四川、河南设立分公司,进行认证业务推广,能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认证服务。●中泰智联注重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升审核人员和认证管理人员的能力,完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以的技术、客观的竭诚为各类组织服务。●同时公司拥有一批的有丰富的认证机构工作经验、具有扎实的技术的管理人员和专职、审核员队伍。公司管理团队,作风严谨,工作敬业,确保中泰智联工作的性和性。●我们的承诺:诚信、严谨、,为客户提供的认证服务。中泰智中泰智联(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泰智联”)是具有立法人的第三方认证机构,于2016年09月07日经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成立,于2016年11月07日经认可监督管理会(CNCA)批准 ,批准号为:CNCA-R-2016-280。我们的承诺:以的质量,创的服务,为客户提供、诚信、立、的认证。联(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泰智联”)是具有立法人的第三方认证机构,于2016年09月07日经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成立,于2016年11月07日经认可监督管理会(CNCA)批准 ,批准号为:CNCA-R-2016-280。我们的承诺:以的质量,创的服务,为客户提供、诚信、立、的认证。中泰智联(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泰智联”)是具有立法人的第三方认证机构,于2016年09月07日经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成立,于2016年11月07日经认可监督管理会(CNCA)批准 ,批准号为:CNCA-R-2016-280。我们的承诺:以的质量,创的服务,为客户提供、诚信、立、的认证。中泰智联(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泰智联”)是具有立法人的第三方认证机构,于2016年09月07日经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成立,于2016年11月07日经认可监督管理会(CNCA)批准 ,批准号为:CNCA-R-2016-280。我们的承诺:以的质量,创的服务,为客户提供、诚信、立、的认证。中泰智联(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泰智联”)是具有立法人的第三方认证机构,于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