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优势
据闽台海洋大学教授陈瑶湖研究,小龙虾进入中国内地近80年,近亲交配种质退化比较严重。在选择种虾时,较加要避免近亲繁殖。笔者建议,选种时,可在甲地选部分种虾,在乙、丙、丁等处再选部分种虾投入同一池塘,或在甲地选公虾,在乙、丙、丁等处选母虾投入同一池中。这样,一来可尽量避免近亲繁殖,二来杂交优势也会较明显。当然,能从其他途径引进美州的原种,则优势较大。
虾池要求
种虾池涉及到面积大小、土壤性质、杂鱼清除、水草品种、水草覆盖率、坡上杂草、水深、肥水、防控青苔等方面。
1.面积
种虾池面积以5亩以内为宜,但涉及供苗面积较大时,20亩以内也不错。
2.土壤
土壤以壤土佳,砂壤土次之,砂土不宜选。土壤选择主要以虾能打洞,打洞后洞不塌陷为主原则。
3.杂鱼
池中杂鱼清除必须在种虾入池前完成,情况没有除杂的,应以茶饼清除杂鱼为主。
4.水草
池中水草以吃不败为主,麦黄草为辅。十一月份水草覆盖率不**20%,次年3月份不**50%为宜。
5.杂草
水面以上的坡地,应杂草丛生,以藤本植物为优选。
6.水位
池中应能保持水深1米以上,深处1.5米以上。
7.肥度
种虾池中,需有一定厚度的富含**质的底泥,底泥以10公分左右为宜。水体透明度50公分左右。
8.青苔
池中不得大面积暴发青苔。适当有一点青苔(5%以内),需及时防控,建议多次用腐植酸钠(钾)类产品解决青苔。
注意调节水质。即使小龙虾生命顽强,抗低氧,但优异的水质仍是小龙虾高产的关键组成部分。在低氧气的状态之下,小龙虾不爱进食成长降低,且容易引起逃跑和疾病的发生,只要发现小龙虾集体上岸情况,马上进行水质调和,特别是养殖中后期,每周要换水一至两次,保持水中较高的溶氧。
龙虾的适应能力很强,从调查情况看,无论湖泊、河流、池塘、水渠、水田均能生存,甚至在一些鱼类难以存活的水体也能存活。龙虾对水体溶氧的适应能力很强,在水体缺氧的环境下它不但可以爬上岸来,而且可以借助水中的飘浮植物或水草将身体侧卧于水面,利用身体一侧的鳃呼吸以维持生存。
龙虾耐低氧能力较强,在水体缺氧的环境下它可以爬上岸进行鳃呼吸以维持生存。水质的pH值在5.8~9范围内,溶氧**1.5mg/L时仍能正常生存,正常生长要求溶解氧在3ml/L以上。
龙虾有很强的趋水流性,喜新水活水,逆水上溯,且喜集群生活。在养殖池中常成群聚集在进水口周围。下大雨天,该虾可逆向水流上岸边作短暂停留或逃逸,水中环境不适时也会爬上岸边栖息,因此养殖场地要有防逃的围栏设施。
公母比例
在自然界中,洞中的公母比例多为1:1~2。这种比例下,受精率都比较高。人工繁殖时,有人做过公母比例1:7的试验,受精率也相当不错。为确保受精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对经验不足的,还是建议公母比例1:2为好。对高手,可根据自身经验安排。
出苗时间
虾卵孵化的有效积温为450~520℃.d[水温乘以天数],在一定范围内水温越高孵化越快。例如:9月份产卵,平均水温25℃,卵孵化需要15~20天。11月份产卵,平均水温9℃时,卵孵化需要50天以上。
根据以上数据,依据抱卵虾入池的时间,就可基本推出出苗的时间。这个问题的重点在于日常的抽检工作,及时发现抱卵虾。建议7天左右用地笼抽检一次,直至基本无抱卵虾为止。
种虾销售
小龙虾繁殖完成后,也基本走到了的生理极限。小龙虾在自然状态下一般能生存18~24个月,公虾比母虾寿命短。在繁殖期间,种虾体能损耗是非常严重的,因此,繁殖后,因体质虚弱,很易。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对已完成繁殖任务的种虾,要及时捕捞上市。交配后,公虾就不再入洞,但仍会进食,所以,需先将公虾捕出。至于母虾,只要腹部的幼苗已经脱落在水中了的,建议尽早捕出上市。
后续事宜
主要是栽草、培草、肥水、杀虫、、投料、改底、培藻、培菌、补钙等。对放种前来不及栽草的,必须迅速补栽。水草建议栽吃不败或麦黄草。栽种水草后,若见根须入泥,则应追施肥。肥水建议底子薄的先施有氧发酵好的鸡粪,再施类肥。杀虫主要针对寄生于虾体的纤毛虫。多用**酸类和大苏打,具体依池中实际情况而定。投料要坚持,即使是冰天雪地,只能少投或时间间隔期长一点,但不能不投。改底半月到20天一次。培藻培菌,好在投种前开始,一来防控青苔,二来给幼苗提供大量的**饵料。补钙20天左右一次。
四川满堂红龙虾养殖**基地,本地常年提供小龙虾苗,与省农科院全力合作,全程免费提供龙虾养殖技术培训,技术人员免费现场虾塘的规划与建设,免费进行水质检测,免费为用户规划养殖方案:减少水产用药、尽量节约的饲料投入、把握市场先机,我们做到尽量少的投入,满意的收益。 四川满堂红龙虾养殖**基地2018年6月在德阳市中江县积金镇建立了120亩小龙虾苗种培育基地,距城南高速9公里。2018年4月在成都市金堂县元兴镇建立110亩小龙虾苗种培育基地。两个基地可供应10万斤小龙虾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