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种来源与放养
投放亲虾
由于雌虾有护幼习性,因此产卵量虽少,但幼体的成活率较高。通常小龙虾育苗量估算方法为每尾雌虾产卵量在150~250粒/尾,亲虾成活率为50%,故实际育苗产量可以以每尾雌虾产苗50~150尾估算,若投放的雌虾数量为6000尾/亩,则每亩可育成虾苗15万~50万尾。每年9~10月份是选留亲虾的佳季节,宜早不迟。选择10月龄以上、体重30~50克、体形标准、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无病无伤、生活力强的个体,雌雄比例为(1.2~1.5)∶l。
虾苗放养
提倡小龙虾养殖年育种打基础,*二年以后自繁、自育、自养,捕大留小、轮捕上市的养殖方式。外购虾苗因与原环境不适应,运输距离、温度、方法等原因,往往成活率很低。亲虾放养宜在8月份以后,放养量根据育苗数量预估;幼虾放养宜在早春水温达到15℃以上时进行,放养量根据养殖方式和模式确定,如稻田养殖亩放6000~7000尾,池塘主养亩放养量不起过1万尾。放养前必须用池水浇淋10分钟,以降低应激反应。
虾苗种的选购与运输
外购亲虾和幼虾应遵循就近选购的原则,以池塘、稻田、藕田养殖的为佳。所购虾苗种以地笼张捕、离水时间较短的,特别注意的是要防止用药物诱捕的虾用于养殖。小龙用苗箱盛放、箱中放入水草,保持虾运输时湿润;运输时要防晒、防风吹,高温时可用空调车降温装运,不能加冰运输,运输抱卵虾要带水并充氧装运。
脱壳不遂
主要病因:缺乏某种微量元素,营养代谢障碍。
典型:龙虾头胸部与腹部的交界处出现一条大的裂缝,原因是小龙虾生长的水体中缺乏其蜕壳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如钙、镁、锌等,主要是可供吸收的离子钙的不足,难以满足蜕壳的需求。前期营养积累不足,或者蜕壳时气候变化,倒春寒的突然来袭,缺氧或者受人为药物导致蜕壳不遂。
防控方略:
1. 加强投喂饲料,特别是加强甲壳素的补充,每脱壳一次,龙虾长大一次,脱得越快,长得越快;
2. 外泼药物进行协同脱壳,加强水体的硬度,有利于龙虾顺利脱壳;
3. 注意加深虾塘水位,以提高虾塘饵料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度,提高**饵料活性物质的补充,如维生素,毕竟深水养大虾。
弧菌病
主要病原:由原发性弧菌感染如副溶血弧菌等。
典型:表现为病虾体色微红或暗红、无光泽、红尾、肌肉不透明,病虾爬边少动,有的在水中观察呈白体,捞离水后体色微红,无明显异色;大多头胸甲易剥离,肝红萎缩,空肠不空胃,发病急,快。
流行情况:一般流行在5月份,率高达80%以上,主要发生在老虾塘的概率比较高。
防控方略:
1. 加强投喂饲料,如粤海的快大料,主要是针对发病期提高虾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的料;
2. 加深水位,注意水体消毒处理,定期进行消毒预处理;
3. 改底消毒,消除水体弧菌数量,减少发病率;
4. 内服杀弧菌药物5-7天,通过优势菌占位原理,有效控制肠道弧菌数量,减少发病强度,让健康的龙虾免于肠道感染,以菌制菌,以菌治菌,较大范围的减少弧菌数量,从而减少发病或不发病。
一般而言,水产养殖动物各种疾病的发生,离不开发病三因素理论。而我们所有动作的出发点,都是围绕“水质较稳定,体质较健壮,底质病原较少”的综合目的,才能持续获得龙虾和水体共生,实现“水产与环境相和谐, 美食与健康得益彰”的共赢局面,少发病,不发病,从而达到高产。
关于5月发病的原因
市面上的说法众说纷纭,似乎都没有错,但总感觉又差了点什么!其实重心只需要抓住一点就行:溶氧!溶氧是**!当池塘溶氧很充足的时候,该病(弧菌病,弧菌是厌氧性菌类,非常喜欢缺氧的环境,在缺氧或者亚缺氧状态下生长迅猛)的可能性很低很低!笔者去年和今年跟踪了来自全国200多个小龙虾发病的池塘,到晚上9点左右,很多池塘溶氧急剧下降,到夜间12点再测溶氧,几乎为零,并且每天早上都会有很多得虾子上草、爬边现象!这是所有发病塘口的共同:溶氧较低!溶解氧是一个池塘的灵魂!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的养殖朋友并不是特别明白溶氧问题!笔者联合业界精英,一起商讨出相对准确简单的 “5月瘟”病因:温度、密度!“两度”同时决定塘口是否发病问题!围绕 “溶氧”展开!故近期塘口缺氧的,好备用一些长效增氧片(如底久氧)在家以备不时之需!
为什么说跟温度有关呢?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每年开春3月份,温度低,大家不管塘口密度多少,没有发病的塘口,4月份一来,个别地方气温回升快的区域已开始少量有病状!每年的5、6月份是疾病的爆发集中期!7、8月份该病的消失的无影无踪!到了9月份,细心的养殖户会发现,9月份也容易爆发此病,还有“9月瘟”一说(只是说很多养殖朋友9月没虾了,故关注点可能没在这上面)!10月、11月等也不会有该病的发生!可以看出,5、6、9三个月容易爆发此病,究其原因是这3个月的平均温度几乎是一样的,水温20-30之间,是小龙虾生长速度快的季节,但是别忘了,也是各种有害菌、底部有毒有害物质、病毒等繁殖速度快的月份,溶氧也是相对来说较低的!同比我们畜禽上的猪瘟、鸡瘟,亦或者是我们人类上的流行性,都是在5、6、9三个月中易爆发和!温度高或者温度低都会引起该病的发生!
为什么说跟密度也有关呢?
这里说的密度,指的是水体环境的承载量下的密度!这里可能有养殖朋友会疑问,同样时间,明明我塘口密度没邻居家的高,怎么我的发病的,他的没有呢?还是密度问题!因为你自己的塘口水环境(水质、底质)差,所能承载的密度就要低些,按照目前的水环境,塘口多只能承载一亩50斤,而塘口现在有80斤一亩,**出了承载量的极限,故容易发病!而水环境好的塘口能够承载150斤/亩,目前只有100斤/ 亩的存塘量,自然不会发病!不**出该水环境下的大存塘量密度也不会发病!
综合两者:塘口是否发病跟温度、密度同时有关!两者都必须同时达到才容易导致发病!缺其一不可!
5月份来了,温度合适、但塘口密度小,不容易发病!类比养鸡场,同样是5月份,同样大小的鸡,养殖场的鸡发病的概率就要比自己养几只鸡发病的概率大的多得多!
塘口密度都比较大,可温度不合适,也不会发病!还是类比养鸡场,同样大小的地方,都是养10000只鸡,为什么3月份就不怎么发病,到了5月份就很容易得鸡瘟病呢?
综上所述:温度和密度共同决定塘口是否发病!**依然是围绕溶氧开展!这里有朋友会提问说,8月份高温期溶氧就非常非常低,为什么不发病呢?原因在于密度,8月份绝大部分塘口的虾子都不会太多,密度已经大大降下来了!缺其一不可!
这两天在养殖交流群与养殖朋友的互动中,很多养殖户朋友反应自己的小龙虾死虾严重,其症状为小龙虾尾部出现水泡,很多养殖户朋友束手无措,这种病主要症状就是一开始小龙虾尾扇部出现水泡,越来越大,后破烂,严重的甲壳上也会出现溃疡,后死亡,经笔者判断,这是小龙虾四月份常见的一种疾病——烂尾病,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烂尾病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和**。
烂尾病发生的原因
1、底质不好,池塘长时间未改底,在低温时处于休眠状态的细菌随着气温的升高逐渐苏醒,养殖池塘底部的细菌开始大量繁殖,小龙虾生活在池塘底部,久而久之受到细菌感染后发生烂尾病。
2、水质不好,PH,氨氮,亚硝酸钠盐**标,小龙虾长期生长在这种环境中体质下降,易受到感染。
3、体质不好,一些小龙虾体质较弱,*力低下,易受到感染,感染后的小龙虾不吃食,久而久之体质越来越弱,进而发病。
4、弧菌感染,近几年小龙虾感染弧菌的案例越来越多,弧菌为条件治病菌,水体中的弧菌是一直存在的,当小龙虾体质好,水质较好时,小龙虾不发病,但当天气突变,如强降水,突然降温以后,水体的缓冲能力差,水质变化大,小龙虾应激,被弧菌感染发病引起烂尾。
四川满堂红龙虾养殖**基地,本地常年提供小龙虾苗,与省农科院全力合作,全程免费提供龙虾养殖技术培训,技术人员免费现场虾塘的规划与建设,免费进行水质检测,免费为用户规划养殖方案:减少水产用药、尽量节约的饲料投入、把握市场先机,我们做到尽量少的投入,满意的收益。 四川满堂红龙虾养殖**基地2018年6月在德阳市中江县积金镇建立了120亩小龙虾苗种培育基地,距城南高速9公里。2018年4月在成都市金堂县元兴镇建立110亩小龙虾苗种培育基地。两个基地可供应10万斤小龙虾苗。